少一尾的九尾猫 作品

第四百九十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希望

十天的时间并不算长,不过对于徐川来说,要解决掉海思和华芯的难题还是足够了的。

原本他以为可能需要个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但在了解了神经性网络架构与底层的数学逻辑和建模基础后,他才发现这种东西几乎就是全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

尽管里面掺杂了一些芯片设计之类的东西,但对他来说,要理解这些东西并不困难。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在元宵节过完后的第一周,川海材料研究所传来了个好消息。

在研究所计算实验室建模人员加班加点的努力下,针对kl-66材料强抗磁性机理的数学机理模型,建立起来了。

收到这个消息,徐川眼神都明亮了两分。

强临界磁场的超导材料,是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以及空天发动机系统的核心之一。

只有临界磁场突破了原有的范畴,才能做到提供更强的约束磁场和加速磁场。

而针对kl-66材料强抗磁性机理的数学机理模型,毫无疑问是最为关键的开端。

将试验性的实验安排部署下去后,徐川亦心情愉悦的加快了解决数学难题的速度。

解决了海思和华芯的难题后,接下来就是他自己的了。

航天航空的发展,是迈向太空和遥远宇宙深空的第一步。

.......

熬了两天夜,加快一些速度海思和华芯的难题解决后,徐川将答案与方法交给了毛舜后,迅速赶到了川海材料研究所。

芯片领域的突破,并不是他的功劳。

利用数学能力来帮助海思和华芯解决难题,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不过徐川对此仍然很感到高兴。

毕竟科技的突破,是无法依赖一个人的。

这是现实,不是小说,他也做不到一个人带动所有领域的发展。

除非是像小说中一样,给他一个万能的系统,再给予他一千年的寿命,或许有机会能触摸熟悉每一个领域。

就像芯片的发展,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程度不亚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领域。

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又衍生出繁多的分支。

其他的不说,光是制造环节,一个光刻机,就足够卡死绝大部分的国家了。

别看ao中超导的是2223相和2212相,这两个相的临界温度还不同。

而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也一样,它主要的超导体是由铜碳银基复合结构构成的,这是它的超导相,而在超导相以外,还有铜碳银材料形成的各种其他复合结构。

而这些复合结构则是不超导的,通过模型改变的,正是这些不超导相。

利用磁力阱的产生,配合原本的超导相,进一步的提升临界磁场,这是学术话语。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复合材料上进一步的掺杂复合材料,继续提升它的性能。

话糙理不糙,利用cu原子的特性在非超导相上形成磁力阱,干的就是这事。

.......

思索着,徐川继续翻阅着手中模拟实验结果。

在完成了材料的优化后,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材料计算模型,南大的超算中心对优化后的超导体进行超导性质的计算。

一项项的数据罗列在了表格中。

硬度、韧性、相纯度、相占比、硬度、塑性等各种常规性能率先映入了他的眼中。

对于这些材料的普通属性,徐川只是简单的扫了一眼,目光便落在后面的超导性能上。

【模拟临界温度(tc):121.6-134.3k】

【模拟临界磁场(hc):在152k下,hc可达37.4t-42.7tt,在77k下,hc可达最大值47.268t。】

【模拟临界电流(ic):在40t下推算可达到5100a\/mm2。】

【临界电流密度(jc):.........】

【导热系数:591.3w\/m·k】

三大临界数据在徐川眼眸中出现。

临界温度果然降低了,从原先的152k降低到了模拟的121.6k,不过这个影响并不大,还在液氮的冷却范围中。

关键点在于临界磁场的模拟数据,从原先的20t提升到了37t,最大值达到了47t,这差不多翻了两倍多。

“漂亮!40t的临界磁场,这强度绝对够用了!”

看着手中还散发着余温与墨香的a4纸,徐川瞳孔中充溢着喜悦和激动。

巨幅的临界磁场提升,毫无疑问印证了他之前的理论计算。

如果在接下来的真正实验中,能复刻出来这种超导数据,毫无疑问,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希望,有了!

40t的临界磁场,通过磁场叠加的方式可以轻轻松松的做到60t以上,甚至更高。

而这种级别的磁场强度,无论是对于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还是构造加速磁场,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极大的提升。

..........

ps:晚上还有一章,不过12点前应该来不及了,还得查一点资料,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