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搞基建

身心愉悦后,徐闻心情舒畅,工作越发努力了。

这次富户迁徙京师,让整个清平县的经济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跌落。

徐闻甚至,如果不能够想出有效的办法来应对解决,那么下一次的税收是肯定没有办法搞上来了。

到时候周知县跟他都有可能被上面问责。

再者说,唐达买下的那些商铺,房产,有不少,都有他的一份儿。

于情于理,他都必须要尽快推进整个清平县的经济发展。

进入县衙,徐闻拿出了清平县的地形图仔细的研究了起来。

随后就把自己发现的问题,都书写了下来。

这么一忙活,竟然就是一天的时间。

直到傍晚他的肩膀传来一阵酸痛的感觉,他才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晃动了一下脑袋。

“徐老弟,听说你在这里忙活了一天,在忙什么呢?”

周知县笑呵呵的走了进来,看着徐闻问道。

自从徐闻来了之后,他可就过上了好日子,不但各种难题迎刃而解。

甚至很多时候,事情都可以直接扔给徐闻,自己当个甩手掌柜。

不但轻松了许多,连带着嘉奖都多了许多。

在他看来这一切可都是徐闻的功劳,所以再次受到郑知府嘉奖之后,他便急不可耐的来找徐闻。

“老周,我这在看清平县的规划图,这一次走了这么多的富户,经济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我做一些计划,大人可以看看是否能行!”

说着,徐闻就把自己写下的计划,恭敬的递到了周知县的面前。

如今二人关系越发紧密,他不必再称县尊,也不用自称下官,这是老周严肃要求的。

“哦?我看看!”

周知县闻言,有些诧异,随后拿起了规划书看了起来。

原本一脸随意的他,在看到规划内容的时候,眼睛里明显就有了一抹诧异。

针对清平县的发展,徐闻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主打农业和商业。

在农业方面,为提高粮食产量,徐闻建议全县挖渠灌溉,搞风车,并在规划书中加上现代农业知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改良农具,如改进犁、耙等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还有兴修水利。

徐闻建议组织修建和维护县里的水利设施,如水库、水渠等,确保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需求。

要想富先修路,清平县最大的基建,当属修路。

徐闻建议以工代赈,给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除了农业,商业也是重点发展项目

为促进商业流通,徐闻准备在城南发展商业中心,建设市场、集市等交易场所,吸引商贾云集。

并推行公平交易政策,保护商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此举,将会大大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商业往来,促进清平县商品交流和贸易发展,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

直到一刻钟后,周知县才看完所有的规划。

随后抬头,眼神怪异的看向了徐闻。

“老哥,我知道我这规划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你只管指出来,我能接受的,咱们也都是为了清平县好!”

徐闻谦虚的说道。

“不,不,老弟你这份规划太好了,特别是按照你的计划挖渠灌溉,光是这一件事儿要是办好了,那就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儿啊!”

周知县激动的大笑道。

到了他这种地步,除了往上爬之外,最想要的就是威望跟名声。

而挖渠灌溉这件事儿显然能够满足他的要求,并且只要质量过关,用个数十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妥妥的名垂千古啊!

农田得到了灌溉,农民的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这可都是他的政绩。

特别是本朝皇帝,本身就是穷苦百姓出身,所以他一直十分关注农业。

只要这件事儿做成了,说不定他就有机会高升。

至于花费,改良农具这些东西,他倒是因为见识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

不过他也不傻,窥一斑而知全貌。

单凭挖渠灌溉这一条,就能够肯定,余下的东西也绝对都是徐闻呕心沥血之做,绝对差不了。

原本有些紧张的徐闻,一听老周给与如此高的评价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这周知县可比不少官场上的人要有见识的多,当即笑着说道:“这么说大人您是同意了?”

“当然同意,这些为国为民的善政,岂能反对?这件事便由你全权处理,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只管开口,老哥无条件的

支持你!”

周知县大笑道,彷佛已经看到自己名垂千古一般。

“多谢大人,您放心,我定然不会辜负大人的期望,定然把事情办成,办好,让所有人都得到好处!”

徐闻一脸认真的说道。

这些事儿要是真的办成了,那还真是所有人都能够受益。

周知县有了威望,政绩。

农民有了收成。

工人有了收入。

富户们也能够趁机包揽一些活儿,来赚取一些利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只是想要推广这些善政,需要大量钱财。

老周也想搞,但奈何自己能力有限,搞不到钱。

若是徐闻能解决钱财问题,自然没问题。

所以他将此事全权交由徐闻处理。

不是自己不想做,而是自己实在能力有限。

徐闻何尝想不到这些。

至于搞钱修路建立交易场所,还得让那些狗大户们出钱。

只要给他们许下利益,展现未来前景,相信这些财主会舍得出钱的。

有清平县首富唐达出面,此事好办多了。

至于修路、修渠的人力,自然是老百姓。

为自家田地修渠灌溉,受益的是他们自己。

徐闻也不吝啬,从县里的粮仓中拿出一部分粮食,用于修路的报酬。

一时间,整个清平县大搞基建,各行各业如火如荼,似乎都被注入了活力,再度蓬勃发展了起来。

尤其是商业这块,清平县首富唐达加足马力,没日没夜的指挥交易市场的建立。

之前他们低价购买的产业,在这一刻也摇身一变,成为了香饽饽。

与徐闻交好的那些地主老财,也纷纷涌入,分一杯羹。

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知道跟着县丞大人干,准赚钱!

唐达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奸商无利不起早,他都如此卖力,岂能白干?

必然是有利可图!

有大量钱粮支持,清平县大基建如同坐上了火箭,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gdp也蹭噌的往上涨。

一眨眼三个月过去了。

腊月十八这天,下起了大雪。

足足下了 一夜,第二天一早,外面如同雪国。

“瑞雪兆丰年啊!”

县衙大堂外,周知县感慨道:“已经很多年没下过这么大的雪了。”

“今年的事总算忙完了,可以过个好年了。”徐闻点点头。

“徐老弟最近辛苦了,走,进屋喝杯茶暖暖身子!”

老周十分热情的拉着徐闻,让儿子周聪奉茶。

经过这半年来发生的诸多事情,周聪已然对徐闻心服口服,再无先前那般傲慢。

对方虽比自己还小两岁,但段位足足比自己高了三四个层次。

“徐老弟啊,这年关将至,也是我们这些人该活动的时候了,我准备带你一起去东昌府拜访郑知府,你意下如何?”老周笑吟吟道。

徐闻一听,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老周是想提拔他。

于是起身抱拳一礼:“多谢老哥栽培,知遇之恩,云升定当铭记在心!”

“坐下说话。”

周知县笑着,目光看向一旁的儿子周聪,心里有几分惋惜。

他想要进步,可惜儿子已经成家,于是想着将徐闻介绍给郑知府当女婿,为徐老弟的仕途搭把手。

徐闻哪里知道老周这般心思,还以为只是带自己去见见世面,在郑知府面前刷个存在感呢。

约好了前往东昌府衙的日子。

二人很快动身,赶在年前抵达,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