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星光 作品
第73章 喝灵泉水
“咳咳咳!”
没几分钟,他的办公室门被敲响。
“进来!”他说道。
赵浅浅脸上带着笑,推开门,走进他办公室。
李向明脸上露出微笑问道:
“浅浅,你怎么来了?”
“没事,我跟前没病人了,过来跟你说说话,画作寄出去了吗?”赵浅浅问道。
“寄出去了!”
李向明点了下头,随即继续说:“工作人员说三天之内寄到,我估计一两天就寄到了,四九城又不远,就在旁边。”
“应该很快就能寄到,我听向红姐说,你大哥也来纺织厂工作了?”赵浅浅说道。
“没错,我大哥也来纺织厂工作了,没想到我大哥是烈士家属,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大伯,当初参加打鬼子的战争牺牲了。
他当初的战友,这一次找上来,问了我们家的情况,给我大哥安排了工作。”
李向明笑道。
“这可真是太好了,那以后你大哥可就是职工了,你们家好几个职工,日子比以前要好多了!”
“是啊!”
李向明点了点头。
随后他们继续聊着天,等医务室又进来病人以后,赵浅浅才出去接待病人。
等到下班以后,李向明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自己二姐去找自己大哥和大嫂,他的大哥和大嫂今天也到了纺织厂上班。
来到保卫科办公室,找到大哥和大嫂,李向明跟他大哥说道:
“大哥,你们怎么回去,要不你们骑自行车回去吧!”
“不用,这个自行车,还是你和向红骑回去,我俩走着回去就行。”
李向东十分兴奋,高兴地继续道:
“三弟,今天厂里就给我分配了房子,中午的时候我跟你大嫂,还去看了那房子位置不错,面积有六七十平米。”
“是吗?这可真是太好了!”
李向明也为他大哥而高兴。
他大哥脸上止不住的露出笑容,他大嫂也是一样。
“大哥,还是你们骑着自行车吧!你们骑回去,我跟三弟走回去。”
李向红也跟他大哥客气道。
“不用,不用,我们俩现在浑身一股劲儿,走回去完全没问题!行了,你们赶紧走!”
李向东大手一挥就要让二妹和三弟先走。
“要不这样,让二姐捎着大嫂回去,咱们俩走着回去。”
李向明提议道。
“这样就能行吗?”李向东迟疑道。
“行,叫二姐捎着大嫂回去,二姐上次还骑过一次自行车,绝对没问题。”李向明笑了笑。
“不用,我不累,走回去就行!”
李向明大嫂乐呵地说道,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工人,从知道开始,他就很是高兴。
“我捎着大嫂回去!”
李向红也说道。
“那行吧!”
李向东看了媳妇一眼,挠了挠头。
“真不用!”
李向明大嫂摆了摆手。
“大嫂,你坐吧!”
李向明督促道。
“是啊!大嫂,来吧!”
李向红也督促道。
接下来,在几人的劝说下,李向红骑着自行车捎着大嫂往家走。
李向明则跟李向东一起,走路回家。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
微风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
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勤劳的农民背着农具回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劳作后的满足和疲惫。
有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他们匆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讨论着今天的工作情况。
还有孩子们欢快地笑着,追逐打闹,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拘无束的快乐。
“李医生好!”
“李医生回家呀!”
“李同志,路上慢点。”
有的人认出了李向明,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他一一笑着回应。
回到家后,他们的母亲陈小花,已经在忙碌着准备晚餐。
看到两个儿子都回来了,她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到他们面前。
“向东,今天工作怎么样?适应吗?累不累?”
母亲关心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期待。
李向东笑着回答:“妈,今天工作挺好的,虽然有点累,但是很充实。大家都对我很热情,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母亲陈小花听到这些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
“这就好,你们都努力工作,我和你爸在家里也很放心。”
陈小花又看向李向明。
李向明也笑着说:“我今天工作也很好。”
母亲抚摸着李向明的头发,微笑着说:“这就好,你们都当了工人,我和你们爸真的很高兴。好了,你们先去洗洗,准备吃饭。”
李向明和李向东纷纷点头,今天是走路回的家,用了一个多小时,李向明也就不准备再去上山打猎了。
洗漱完毕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晚餐。
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香气四溢,令人胃口大开。
大家边吃边聊,谈论着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气氛温馨而愉快。
……
时间过去几天,李向明的画作在邮寄出去后,评委们开始评选,他的画作很快通过初审,进入终审。
这幅画作的主题是农民,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画面中,一位老农正在田地里辛勤耕种,汗水湿透了衣背,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这幅画作被送到评委们的面前,他们纷纷被画中的细节和情感所打动。
评委们惊讶于李向明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
他们一致认为,这幅画作展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传递出了对他们辛勤劳作的敬意和赞美。
一位评委感慨地说:
“这位同志——李向明的画作,不仅技艺高超,更充满了人文关怀。”
“画面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农民的皮肤纹理,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阳光透过皮肤,映照出劳动者们的辛勤与坚韧。”
“在画作中,李向明巧妙地运用了光影的变化,通过明暗对比,将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画面中的老农,背对着阳光,阳光从他的背后洒下,勾勒出他辛勤劳作的轮廓。这一光影处理不仅突出了农民的形象,也赋予了画面一种立体感和动态感。”
“此外,李向明对色彩的运用也颇具匠心。”
“他巧妙地运用了温暖的色调来表现农民的肤色,使画面更具有生命力。”
“同时,他用冷色调来描绘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农民的形象。”
“在画作的细节处理上,李向明更是下足了功夫。”
“他细致地描绘了农民的手、脸和身体,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皮肤的质感。”
“这种对细节的精致描绘,不仅展现了李向明扎实的绘画功底,也体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好!”
“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