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星光 作品
第241章 县城轰动(五)
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工人们穿梭在繁忙的生产线间,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然而,当班次结束的铃声响起,一片轻松的气氛迅速弥漫开来。
工人们摘下帽子,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开始了他们最期待的休息时间。
“你们听说了吗?李副厂长要在四九城举办个人画展了!”
一位中年女工挥动着手中的抹布,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向周围的同事传达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当然听说了,这可是咱们纺织厂的骄傲啊!”
一个年轻的男工挺直了腰板,用力地拍了拍旁边同伴的肩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李副厂长不仅画画好,管理工厂也有一套。真是多才多艺!”
边上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工人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回忆李向明在厂里的点点滴滴,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表现出对李向明的敬佩之情。
“对了,我们能不能搞个什么活动支持一下?”
一位活泼的女工提议道,她眨巴着灵动的眼睛,双手抱在胸前,一副期待的模样。
“好主意!接下来估计厂里会搞活动,到时候我们都得加把劲!”
另一个沉稳的男工接话道。
“接下来看领导们,有什么建议。”
一个细心的女工提醒着大家,她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神中透露出丝丝期待。
“咱们也得自己组织,看能搞什么好的活动!”
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工自信地拍了拍胸膛,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随着这些讨论的展开,工人们的脸上不再只是疲惫,而是多了几分兴奋和期待。
他们在谈论着李向明的才华,表达着对他的敬意,同时也在期待着能够亲眼见证这位画家副厂长在更大舞台上的辉煌。
李向明本人虽然不在车间,但他在这里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
他的多重身份让他在这些朴实的工人心中拥有了独特的地位。
他们对李向明的支持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职位,更是因为他的才华和他对工厂的贡献。
而现在,他们有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这位画家副厂长的另一面,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
纺织厂医务室内,白色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健康宣教的海报,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清香。
赵浅浅正低头认真地为一位工人包扎伤口,她的动作温柔而专注,长发被一条蓝色的医用头带轻轻束起,露出清秀的额头和一双明亮的眼睛。
“听说了吗?李向明要在四九城举办个人画展了。”
一个带着轻松口吻的声音打破了医务室的宁静。
说话的人正是李向明的二姐,李向红,她一手拿着病历夹,另一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下巴,眼神中透露出对弟弟的骄傲与喜悦。
靠在角落里的病床上,一位年长的工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眼睛里闪过一抹光芒:
“李副厂长真厉害!他现在是咱们县最了名的画家!”
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充满了激动。
旁边的王念护士也忍不住插话道:
“我上次在医务室看到他给赵医生画的那幅画,简直像极了,我都不敢相信那是用李同志画出来的。”
赵浅浅听到大家的讨论,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一抹微笑。
她的心中涌起一股甜蜜的感觉,李向明的才华和他即将到来的荣耀让她感到无比自豪。
“是啊!李副厂长真能干!”
“我从一开始就看李副厂长不简单!”
医务室里的其他病人也被这股热情所感染,他们互相交换着意见,讨论着如何表达对李向明的支持。
尽管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同,但在这一刻,他们都分享着相同的情感——对一位即将迈向更大舞台的艺术家的敬佩和期待。
随着讨论的深入,医务室内的空气仿佛也变得更加热烈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
在这种氛围中,即使是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病人,也愿意打开心扉,分享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对李向明的祝福。
……
会议室里,一张长型的桌子周围坐满了纺织厂的管理层人员。
王厂长坐在会议桌的一端,他的面容庄重,眼神里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
他的手中平放着一份精心准备的议程文件,上面赫然印着“关于李向明个人画展的讨论会”。
纺织厂会议室的墙壁用白灰简单刷过,平整干净,显得朴素而整洁。
一盏铁制吊灯悬挂在会议桌正上方,里面装着普通的白炽灯泡,提供着稳定而明亮的光线。
中央的会议桌呈深棕色,木面经过打磨和上蜡处理,虽然简约但光滑耐磨。
桌子周围摆放的是与桌子相配套的木椅,虽然样式简单,但坐上去相当稳固舒适。
一端的讲台是木制的,设计简洁而结实,上面放着一个同样材质的讲桌,旁边是一块用于写写画画的黑板,粉笔和擦布整齐地放在讲台一角。
会议室里装备了必要的讨论工具,如放置在一边的文件柜,用于存放各类文件和资料。
地板是由水泥打磨而成,虽然不如现代地板般华丽,却打扫得一尘不染,反映出工厂严谨的管理。
整个会议室给人一种朴实无华但充满活力的感觉,它不仅是管理层讨论决策的地方,也象征着这个纺织厂团结进取的精神。
随着领导们陆续进入会议室,他们或点头致意,或交换几句工作上的话语,然后依次在会议桌旁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王厂长坐在桌头的位置,他面前放着一个麦克风和水杯,显得格外正式。
整个会议室的氛围既严肃又专业,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了纺织厂对这次会议的重视和对李向明个人画展的支持。
环视了一周后,王厂长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会议室里的沉默:
“各位,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讨论一个特别的话题。”
他的声音平稳而坚定,每个字都清晰地传达着他的严肃态度。
“大家都知道,我们纺织厂的李向明同志即将在四九城举办个人画展。”
王厂长继续说道,他的目光在会议桌旁的每一位领导脸上扫过,仿佛在寻找认同和响应。
“这不仅是李向明同志个人的荣耀,也是我们整个纺织厂的荣耀。”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同时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表达出他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在场的领导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兴奋。一位副厂长忍不住插话:
“王厂长说得对,我们必须给予全力支持。李向明同志不仅是我们的同事,更是我们纺织厂的骄傲。”
“我建议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观展团,让更多的同事有机会去四九城亲眼见证这一盛事。”
另一位领导提出建议,他的手势生动,似乎已经在为这个计划描绘蓝图。
王厂长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个提议很是满意:
“很好,这个提议很有前瞻性。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外宣传我们纺织厂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追求。”
随着会议的深入,大家开始积极地讨论起来,各种想法和建议层出不穷。
有的领导提出可以在画展现场设置一个专区,展示纺织厂的产品和文化;有的领导则建议邀请媒体进行报道,以此提高工厂的知名度。
王厂长认真地听取着每个人的意见,不时地点头或提出问题,引导着讨论的方向。
他的心理清楚,这次会议不仅仅是为了讨论如何支持李向明的个人画展,更是一个展示纺织厂团结向上、文化繁荣的绝佳机会。
会议结束时,王厂长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通过这次讨论,不仅为李向明的画展增添了一份力量,也为纺织厂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宣传机遇。
他相信,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于提升工厂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
在李家洼村,消息传得飞快,就像田野间的风一样,不一会儿就吹遍了每个角落。
李向明即将在四九城举办个人画展的消息,成了村里人津津乐道的大事。
“听说了吗?向明那孩子要在四九城开画展了!”
一位老农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对几位正在下象棋的村民说道,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哎呀,这孩子真是出息了!我记得他小时候就喜欢涂涂画画的。”
一位棋手放下棋子,露出了骄傲的笑容,仿佛李向明的成功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是啊,那时候我们还笑他呢,没想到他竟然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另一位棋手感慨地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是复杂的,既有羡慕,又有自责。
在村子的小广场上,一群妇女围在一起织毛衣,她们的话题也离不开李向明的画展。
“我家那小子要是有向明一半的出息,我就知足了。”
一位中年妇女叹了口气,手中的针脚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是啊,向明那孩子从小就聪明,你看他现在多有名,我们李家洼村也跟着沾光了。”
旁边的妇女笑着接话,眼睛里满是期待。
孩子们在一旁玩耍,听到大人们的讨论,一个个好奇地凑了过来。
“阿姨,李向明是谁啊?”一个小男孩天真地问。
“向明哥哥是咱们村的英雄,他要去大城市里展示自己的画呢!”
一位年轻的母亲温柔地解释,蹲下身子,眼睛里充满了鼓励和希望。
即便是那些平时不怎么关心这些事情的村民,也被这股热潮所感染。
他们在田间劳作时,也会停下来谈论几句:
“听说向明的画展,会有很多大人物去看。”
每个人的神态都不尽相同,有的显得兴奋,有的显得自豪,有的则是满脸期待。
但无一例外,他们的话语中都流露出对李向明的赞赏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李向明的父母在家中听到这些讨论,心中既激动又平静。
他们知道儿子的成就来之不易,也为他能够给村里带来荣耀而感到自豪。
母亲的眼角不时闪烁着泪花,而父亲则总是沉默地微笑着,他们的心情复杂而深沉,但更多的是对儿子未来更加辉煌的期望。
老李村长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他的步伐虽然不再那么稳健,但今天他的脚步却显得特别轻快。
他穿过李家洼村的小巷,来到了李向明父母的家门前。
“向明他爹,向明他娘,我来看看你们了。”
老李村长的声音洪亮而充满了喜悦,他的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对这对父母深深的敬意。
李向明的父母听到村长的声音,连忙迎出门来。
老李村长走进屋里,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坐在了主人递给他的椅子上。
“听说咱们向明在四九城要开画展了,这可是咱们李家洼村的大好事啊!”
老李村长说着,双手合十,放在膝上,眼神中透露出由衷的赞赏。
“村长过奖了,这都是向明自己努力的结果。”
李向明的父亲谦虚地回应,但他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哪里的话,这孩子能有今天,你们两口子的功劳可不小。”
老李村长摆了摆手,语气坚定而认真。
李向明的母亲端来了一杯刚泡好的茶,递给老李村长:
“村长,您尝尝这茶,是向明上次回来时带回来的。”
老李村长接过茶杯,深深吸了一口气,茶香沁入心脾,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感慨:
“向明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有志气,有才华。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你们教子有方,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李向明的父母听到这些话,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感。
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他个人的坚持和努力,也离不开村里人的关心和支持。
“向明能有今天,也是村长您和大家一直关照的结果。”
李向明的母亲说着,眼眶微微湿润,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老李村长摆了摆手,微笑着说:“我们也没做什么,这是向明自己的本事。等他展览成功了,咱们村要好好庆祝一番,让向明给我们讲讲他在城里的见闻。”
房间里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老李村长的到来,不仅给李向明的父母带来了荣誉感,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安慰和鼓励。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整个村子的骄傲,而李向明的画展,更是成为了村民们共同期盼的一件大事。
老李村长的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笑容,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他慢慢放下手中的水杯,目光在李向明的父母脸上转了一圈,然后缓缓开口:
“其实啊,我今天来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李向明的父母好奇地看着老李村长,不知道他又要说出什么让人惊喜的事情。
“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向公社申请一笔经费,到时候组织一些村里的人去四九城,看看向明的画展?”
老李村长说完,眼睛紧紧盯着李向明的父母,等待着他们的反应。
李向明的父亲听到这个提议,眼睛里立刻放出了光彩,但随即又有些犹豫:
“村长,这个...会不会太麻烦了?公社能同意吗?”
老李村长哈哈大笑,拍了拍胸膛:
“放心吧,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向明给咱们村争了光,咱们也得表示表示,不能让城里人以为咱们李家洼村没人支持向明。”
李向明的母亲此时也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村长,如果真的能成,那真是太好了。向明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那就这么说定了。”老李村长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我回去就去找公社的领导谈谈,争取早点把这事定下来。”
李向明的父母也跟着站了起来,两人的脸上都带着激动和期待的神色。
他们目送着老李村长的身影走出家门,心中充满了感激。
老李村长走出门外,脚步更加坚定。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支持,更是对整个李家洼村的肯定。
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成,让李向明的画展成为村里的骄傲,也让李家洼村的名声传得更远。
李向明的父母站在门口,看着老李村长的背影渐行渐远,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
他们知道,村里的支持不仅仅是对儿子的认可,也是对他们多年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他们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老李村长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踏上了通往公社的路。
他的步伐坚定,尽管年岁已高,但他的精神矍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走进公社的大门,老李村长的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他向迎面而来的工作人员点头致意,然后径直走向公社领导的办公室。
他敲了敲门,听到里面的应声后,推门而入。
“领导,您好,我是李家洼村的村长。”
老李村长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公社领导是一位中年男子,他抬起头,眼镜后面的双眼透露出一丝好奇:
“哦,老李村长,有什么事吗?”
老李村长点了点头,他走到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稍微前倾,显得格外认真:
“领导,我来找您,是想申请一笔经费。我们村的李向明同志将在四九城举办个人画展,我想带些村里人去支持一下。”
公社领导听后,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他摘下眼镜,仔细擦拭了一番,然后重新戴上,目光再次落在老李村长身上:
“老李,这个...你知道,现在经费都很紧张,这个申请可不那么容易批准。”
老李村长并没有气馁,他的眼神更加坚定:
“领导,我知道现在条件有限,但李向明这次画展对我们村来说是个大好事,也是展示我们公社文化成果的机会。我相信,只要我们提出申请,上面会考虑的。”
公社领导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的神态显得有些犹豫,但老李村长的诚意和坚持让他开始动摇。
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好吧,老李,我会被你说服的。我给你报上去,但是成不成还要看上级的决定。”
老李村长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激动地伸出手来:
“领导,太感谢您了!我相信有您的支持,这件事一定能成!”
两人紧紧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