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见自己的老姐一脸凝重,脸上有着前所未有的严肃,宋子墨禁不住伸头看了看她手里的肖像。
“姐,咋了?出啥事儿了?”
宋怡顺手将手里的肖像递给他,“我让金叔帮忙查这个人!”
“这个人?”宋子墨瞅着手里的肖像画,很是陌生,深深看了一眼之后便悄然给折了起来,“他怎么了?”
转头看了一眼影像楼,又瞧了瞧四周燕京大学校园银装素裹的模样,宋怡轻声说道:“这个人在这座医院里出现过很多次,不知道有什么目的,他在接近李向南……”
“啊?”宋子墨一惊,恍然大悟,“那他是谁……”
“查无此人!”宋怡语气凝重。
“怎么会?”宋子墨心头更是一震。
他忽然想起来官泓真一事,表情比他姐还要严肃,“这个人难道跟官泓真是一伙儿的?怎么会查不出来呢?户籍信息难道没有?”
“这事儿说来复杂!既然金叔找的人说没有这个人在内部的信息,那么他所住的街道、派出所,肯定是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的!”
宋怡说着这话,转过头看向自己的弟弟,“这说明了一个可能!”
“……”宋子墨抬起头看她。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一个人的存在必然有痕迹,这是二叔教我们的道理!哪怕是伪造的,也必须有一份假的!”
宋子墨着急道:“那这件事情有没有必要提醒一下南哥?万一……”
“给!”宋怡直接将手里那张纸条递了过去,“你最近跟紧向南,注意一下这个人的动向!确定他有没有风险。保护好向南!”
“我有数的!”
“你知道该怎么做的!”宋怡挽了挽手里的包,“先送我去趟学校,有个电影通告,我得过去回绝了!”
宋子墨笑哈哈的往车边走,笑道:“姐,当电影明星有什么不好的?天底下的人都会认识你的!”
“那有什么意思!”宋怡清冷的摇了摇头,钻进车里。
……
下午。
念薇医院会议室里。
新念薇医院部署会已经开了一个多小时,接近了尾声。
“……那就先这么布置下去,各部门各就各位,抓紧完成新医院开业前的各项准备,争取一炮把咱们医院的名头打响!”
开完会,李向南就去了新医院。
跟巩开疆,联合工程部、设计部、装潢部的主要施工人员,花了两天时间,将所有区域全部检查了一遍。
未通过审查的,定时定点定人进行立即进行整改和修缮,争取在开业前完成所有区域的标准化交付。
接下来三天时间,一天将行政科、财务科这些后勤部门的所有东西全部搬去了;一天将住院部所有病人和住院设备进行转移。
最后一天则是将门诊部,影像室以及各种重大型手术室的医疗器械进行转移。
跟乔山卿借的十五辆运煤的大卡车,这三天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全体职工都在加班加点的进行搬运。
当然,这期间,李向南也没闲着。
托交通局找的两个救护车司机在接车回医院的那天就上岗了。
李向南让行政科写了不少大字报贴在车上,又找学校机电系的借来了录音机和喇叭,让两个司机开着车,就这么在城里走街串巷。
车身上,还张贴了念薇医院的急救电话120120,非常醒目又拉风。
本来写的字是黑色的,贴好了之后,李向南看到后直接撕了,让人准备红油漆再写了一副,现在隔了数百米一眼就能瞧见是念薇医院的120急救车过来了。
“念薇医院急救电话120120.地址颐和园路安河桥西!念薇好医院,健康好人生,看病就去念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急救电话120120,一个电话车到家!”
新奇、炸裂又十分具有辨识度的播音主持男高音从喇叭里宣泄而出,直接让整个燕京城都高潮了。
每当两辆救护车哗啦啦从街道上经过,几乎所有路过的行人、车辆、街边的商贩,全都会停下来驻足去听车里的喇叭在喊什么。
这种宣传方式让所有燕京人都感到陌生的同时,心里头对那传说中的念薇医院充满着天然的好奇。
轰炸式的重复,甚至转瞬之间就在燕京的孩童里造成了轰动式的传播效应。
“念薇好医院?”
“健康好人生!”
有上学路上碰到的小伙伴儿,要是不来一句暗号,似乎就对不起他是燕京人。
“嘿,遛弯儿呢吴大爷,您腿儿咋搞的?有病得去看啊,看病就去……”
“我晓得,看病就去念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这样的对话在大街小巷里广泛上演着。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救护车里响当当的电话号码!
120120!
这数字既好记,又普通,更简单!
其实只要记住一个120,就晓得了如何让念薇医院的人来家里接病人!
这种新颖的看病方式,一时间成了大街小巷、街头巷尾热切讨论的话题。
“120120,一个电话车到家!”
几乎成了当下燕京人的共识。
在狂轰滥炸式的降维打击之下,时间总算来到了1980年1月1号。
晨曦初破时,医院广场的喷泉已披上金箔。
三百六十盆蝴蝶兰在台阶两侧织就紫白相间的绸带,花蕊间的露珠折射着朝阳,宛如撒落的钻石粉末。
红毯从门诊大楼门口延伸至马路牙子,两侧矗立着十二面铜制院训旗,鎏金大字在微风中轻吟“仁心济世”的誓言。
八时十八分,礼炮轰响。
李向南握着缀满红绸的金剪刀,手背青筋随着国歌前奏微微跳动。
沈千重林建州洪凯旋严松胡津邦刘志远乔山卿杨云辉胡玉斌肖正均等等大佬站在他身侧,等待着李向南带头落下剪刀。
当剪刀咬合的刹那,悬在门楣上的十二米巨型花球应声绽放,金箔与花瓣如星雨倾泻,和平鸽趁势飞起,振翅声奏响了念薇医院的院歌。
只是当繁华落尽。
与刚才的热闹非凡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此时此刻,念薇医院门前门可罗雀的消寂景象。
除了医院转移来的本身的患者,竟没有一个自然流量进入这里!
五楼院长办公室的窗户前,包括李向南在内的所有前来祝贺的大佬,全都沉默了。
树挪死人挪活,把相对来说还算市区的医院搬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是否是决策的重大失误?
虽然是医院,可没人上门就意味着没有就诊量,那就不会有资金流!
投资这么大的念薇医院,难道真的会万劫不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