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机场。
拉着行李箱的沈良还没走出通道就远远地看到几个熟人,程好、潘子、杜劫、陶坤、武明、周奕围、林嘉川等人都来了。
不仅人来了,他们还举着横幅。
【恭喜沈良导演斩获短片金棕榈】
瞧见那个横幅,沈良有一种‘社死’的感觉。
因为旁边还有记者。
不用凑近,他都知道是哪几家媒体。
三家正经媒体是btv、燕京青年报、燕京晚报,还有中华网、新琅网两家没那么‘正经’的媒体。
这些媒体都是学校的安排。
不然的话,他们哪知道沈良什么时候回来
“沈导,你好。”
一个手持btv台标话筒的女记者迎面走了过来。
“我是btv的记者春妮,首先,恭喜你拿到华语电影的第一座短片金棕榈,能问一问,你当时的获奖感受吗”
“很激动。”
沈良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标准的笑容。
“特别感谢北电的老师们,没有他们四年的悉心指导,肯定没有这座奖杯。”
既然是学校的安排,采访内容当然提前对过账。
btv的采访也很公事公办,很官方,没有什么特别劲爆的提问。
这跟当下的生态也有关系。
2001年,国内电视台几乎没有娱乐记者,报纸版面也没多少娱乐版块。
在大多数报社,娱乐新闻都被归在‘文化新闻部’。
全国上下专门从事娱乐新闻采编的记者,总数不超过百人。
当然。
这个百人指的是有‘记者证’的记者,在新闻机构内部,大多数正规记者都不太愿意从事娱记工作。
后世的狗仔之王卓威能够异军突起,一部分原因是敢想,敢干,能吃苦,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占据了娱乐新闻的空白生态。
大部分有证的正经记者,都干不出跟踪偷拍的事。
因为港台、欧美那边把娱记叫成狗仔。
记者这身份,多光鲜,多体面。
他们是无冕之王!
他们是社会监督者!
什么娱记狗仔
一听就掉价,爱干谁干!
btv采访完,燕京青年报、燕京晚报两家媒体先后上前拍照,然后他们跟着沈良一行人一起回了北电。
他们是纸媒,不需要录像,在哪采访都一样。
回到学校,跟着的btv记者再次打开摄像机。
籍书记亲自领队,院长王风生作陪,副院长侯科明、刘波,院长助理、导演系主任谢小京都出现了。
平时在学校,院长见得多,书记可不多见。
沈良大学四年,一共都没见到过十次。
这种时刻,他当然不会不懂事。
镜头,那都是领导的。
功劳,那也是学校培养的好。
我自己
恰逢其会罢了。
轿子众人抬,这一套,他熟得很。
采访结束,时间已经来到傍晚,校领导们专门在学校食堂办了一场庆功宴。
院里领导、教授们,在学校的都来了。
庆功宴上,沈良都快被他们夸出了,有些话,他自己听着都脸红。
沈良很会摆正位置,就当个吉祥物,端着金棕榈奖杯,合照拍了一张又一张。
拍完合照,金棕榈奖杯就被放进了校史馆。
展示一个月!
等暑假,应老沈要求,沈良把奖杯带回家‘炫’一趟,继续送回校史馆。
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领走。
这天晚上,老何醉的最早,也最快。
学生风光,他脸上也有光。
而且,他的教授评审,百分百拿下!
没有意外!
这些年,看着同学、同事们,一个个都评上了正高,他还是个副高,嘴上不说,心里怎么可能没有疙瘩好啦。
现在他也是正高了!
追上了同学们的步伐。
此刻,他看沈良,那是越看越满意,比亲儿子都满意。
毕竟亲儿子只知道他的钱!
很快。
沈良也醉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还头疼,就跟喝了假酒似的。
“醒啦”
听到卧室开门的声音,程好端着一碗蜂蜜水走出了厨房。
“喝点蜂蜜水解解酒。”
“谢了。”
沈良揉了揉发胀的脑袋:“我昨晚是怎么回来的”
“还能怎么回来的”
程好噗嗤一笑:“陶坤、罗潘、周奕围三个人抬着你,差点都没抬动。”
“一点印象都没了。”
沈良是真的断片了。
“我昨晚没干什么事吧”
“你还想干什么”
显然,程好领会错了方向。
“没什么,怕失态嘛。”
“那倒没有,回来就跟个死猪一样,睡在床上打呼噜。”
接下来,沈良在家躺尸躺了半天。
期间,他短信收了一大堆,电话接了好几个。
新闻见了报,大家都知道他从戛纳回来了。
如果他愿意,往后一个月,酒局、饭局能天天不重样。
这就是成名的快乐。
就这,还只是一座短片金棕榈。
要是拿了正版金棕榈,夜夜当新郎,那也不是不行。
但那些局,他全都推了。
理由也很正当。
《法官妈妈》剧组等他开机都等了半个月。
有些局能推,有些,那推不了。
下午,洗了一个澡,换上一套比较得体的衣服,沈良就跟老穆、老何一起,先去了一趟文化局。
拜访完张合平,两位老师又带他去了中影。
“哈哈,这位就是沈良吧”
带着些许江湖气息的韩三坪,大步流星的从办公桌前走到近前。
“自古英雄尽少年,果然是一表人才。”
“韩董过奖了。”
沈良谦虚道:“还是学校教育的好。”
“叫什么韩董,喊师哥。”
韩三坪笑呵呵的把几人引到旁边的会客区。
“83年,我跟老米、老黄他们一起去北电进修,论资排辈,这声师哥,你怎么都得喊”
“师哥。”
沈良规规矩矩的喊了一声。
韩三坪此时虽然只是中影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但中影的日常事务,基本是他说了算。
放在电影圈,不是特别夸张的说,他有权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
国内电影想在院线发行,那就绕不开中影。
即便是好莱坞公司的高管,来了国内也得亲自去中影拜拜码头,因为中影掌握着唯一的进口片引进资质。
引进哪部电影,电影什么时候上,中影说了算。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座山雕,实至名归。
不过。
有一说一,韩三坪对于年轻电影人的提携,那也是实打实的,陆学长、王晓帅、张扬、宁皓、路钏等六代导演都受到过他的关照。
《我不是药神》能上映,跟他也脱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