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乐 作品

第214章 动!动!动起来!(求月票)

第214章动!动!动起来!(求月票)

啪!

啪!

啪!

没有任何意外,沈良的方案博得了满堂喝彩!

古今交汇!

道尽五千年华夏文明之盛景!

什么是盛世气象

这踏马就是!

场面恢弘!

创意绝佳!

看完这套方案,九位顾问一个个激动地胸潮澎湃。

之前,他们还以为是一次例行的指导任务。

现在

塔喵的。

这方案有改的地方吗

好像没有。

反正,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挑不出毛病。

紧接着,众人七嘴八舌,或是评价,或是交流。

“设计的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笔墨书写,司母戊鼎浮现,哈哈,够天马行空!”

“我更喜欢开头那个击缶而歌,老穆,你想一想,2000多人的大场面,一片漆黑的场馆,鼓声和倒计时交相辉映。”

“好是好,但这个调度是不是太复杂了”

“不是有遥控吗”

“是有,不过,2000多个传感器,现场又有几万观众,信号传导可能会又干扰。”

“这个必须要找专家团队咨询一下,这么好的方案,如果不能实现,太可惜了。”

“沈良,你那个无人机是什么,好像跟市面上的不太一样。”

“这个叫多旋翼无人机,确实跟国内市面上主流的固定翼、直升机航模不一样。”

沈良既然敢画出来无人机矩阵,自然了解过当下的无人机市场。

“不过,海外已经有商业化的案例了。”

“价格呢多少钱”

“有点贵,大概2万美金左右一架。”

“两万美金”

听到这个价格,不仅陈伟亚瞠目结舌,其他人的讨论也停了下来。

一架2万美金

几百架不得几百万美金

这么贵的价格,哪来那么多预算

“各位老师,其实,我觉得不需要从国外采购。”

沈良跟着解释道。

“美国spectrotions公司推出的dragonflyer系列无人机功能太复杂,很多都用不到。”

“在我的设想里,只需要多旋翼+led灯珠,再加悬停、遥控就行了。”

“当然,能不能成,我也不知道,还得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哈哈,说得对!”

老穆哈哈一笑。

“如何实现,让奥组委,让专家团队去头疼。”

紧接着,你一言我一语,众人各自分担好了任务。

张辉军:“led画轴的方案,我负责协调。”

老穆:“足迹烟,光影和焰火的互动,我找人。”

王宏海:“飞天和五环灯珠,我联系团队。”

陶经:“编钟、韶乐演奏,就我交给我吧。”

杨占家:“服装、道具、模型设计,我负责。”

刘戈三:“百凤归巢的灯光设计、活字印刷篇章。”

田壮壮:“舞蹈设计方案。”

陈伟亚:“击缶而歌,遥控模块。”

老何:“点火仪式,我给沈良打辅助。”

会议即将结束之际,张辉军又强调了一遍保密问题。

其实。

哪怕张辉军不提,也没人泄密。

都是熟人,真泄密了,以后在圈内还怎么混

何况。

这可是奥运开幕式!

国家级项目!

哪怕沈良大概率无法接过总导演之职,但只要方案被采纳,即使他们不是主要创意提供人。

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

且不提荣誉,万一胜选,收益也是肉眼可见的。

纵使之前还有点小怨言,小不敢,此刻,那是全然没有!

沈良这小子,有几把刷子!

这方案,一个字评价。

大写的服!

送走其他几位顾问,老张、老穆、老何又把沈良拉去了院长办公室。

看着三位老师炙热的眼神,沈良心里完全不虚。

导演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小良,你这脑瓜子,真踏马绝了。”

说着,张辉军倏地一叹。

“要是你在老个十岁就好了。”

再老个十年,沈良接任总导演的概率,至少暴涨50%。

可惜。

太年轻了。

年龄是硬伤。

资历也是。

沈良毕竟没有拍过那种动员几千人的大场面戏份,而且,履历中也没有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的导演经历。

这一块才是真正的硬伤。

易地而处,他要是领导,也不敢把奥运开幕式这种全球瞩目的大事交给一个25岁的年轻人。

“年轻怎么了。”

老穆呵呵一笑。

“真要是老古董,能想出这种方案嘛,就那个无人机,有几个人知道的”

“没错。”

老何附和道:“咱们不争功,如果方案能被选上几个,上面会记住小良的功劳的。”

“也是。”

张辉军跟着一笑,他只是有点惋惜而已。

随后,他话锋一转。

“你那个电影后期准备去哪做”

“德国吧。”

沈良直言道:“约了一周后,大概12月中下旬左右能完成。”

“好,这段时间你专心忙电影的事。”

金熊奖,也重要啊。

“方案的事,我们这些老家伙先帮你盯着。”

“谢谢张院。”

“谢什么,老师帮学生,天经地义。”

张辉军摆手道。

“奥运的事重要,柏林电影节,也重要,好好干,争取擒个熊回来。”

“一定!”

眼看沈良信心十足的样子,三位老师不由相视一笑。

这才对嘛!

这才是他们北电的大宝贝!

还是他们摄影系出来的大宝贝!

如果打分,他们会打出一万分!

别人再好,那也不是自家的崽,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又耳提面命了一会,沈良被三位老师放走了。

不过。

老何他们三个没走。

等到沈良走后,他们这才放开了讨论。

长吁短叹啊!

虽然老穆、老何刚刚嘴上那么说,心里怎么可能不惋惜

沈良若是早十年生,那就完美了!

“老穆,老何,咱们合计合计,要不要给沈良补补钙。”

“你是说那部《赤壁》”

前一句还在聊大场面调度,老张忽然话锋一转,老穆当然想起正在筹备期的这部三国大电影。

“对。”

老张摸了摸下巴。

“论调度,没有什么比古装大片更锻炼人。”

“锻炼人是锻炼人,但沈良对《赤壁》不是很感兴趣。”

这时,老何忽然切入。

“我听他提过,韩三坪找过他,不过,沈良没接,他说,他对古装大片不是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