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老刘 作品

第六章 开工

大家都是成年人,深知承诺的分量,一口唾沫一颗钉,说一不二。首发免费看书搜:有书楼 这三天里,梁姐早出晚归,奔波忙碌,一心扑在购买挖窑子(盗墓)工具这件事上。我和鹏飞待在住处,时不时猜测着梁姐采购的进度,满心期待又忐忑不安,度日如年般地掰着指头数着日子。

出发的那天晚上,墨蓝色的夜空宛如一块巨大的绸缎,繁星闪烁,月光如水般倾洒,给世间万物都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银纱。我们三人鱼贯而出,走向那辆略显陈旧的金杯车。这辆车的车身蒙着一层淡淡的灰尘,在月光下泛着黯淡的光,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鹏飞熟练地坐进驾驶座,我和梁姐随后上车,车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和皮革的气息。后面宽敞的载货空间里,满满当当地堆放着盗墓工具,铁锹、洛阳铲、绳索等物件相互交错,随着车身的晃动,发出沉闷的碰撞声,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冒险。

汽车缓缓启动,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疾驰。城市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可随着车轮滚滚,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黑暗与寂静。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飞速掠过,公路两旁的树木像是一个个沉默的卫士,静静地伫立在夜色中,偶尔有几只夜鸟被汽车的轰鸣声惊起,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大约行驶了六七十公里,差不多两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一个小县城。九十年代的小县城,透着一股古朴与陈旧。街道两旁的房屋大多低矮昏暗,斑驳的墙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沧桑。偶尔有几家小店铺还亮着昏黄的灯,灯光透过蒙着灰尘的窗户,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我们在县城找了一家小饭馆,饭馆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混杂着些许油烟味。食客们围坐在简陋的桌椅旁,低声交谈着,老板热情地迎上来,脸上堆满了朴实的笑容,招呼我们落座。我们简单点了几个菜,匆匆吃完,饭菜的味道虽谈不上美味,但在这奔波的旅途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温暖和饱腹感。

吃完饭,我们不敢多做停留,趁着夜色继续朝着目的地——五朵山进发。越靠近五朵山,路况越发糟糕。到了镇上,原本就不宽阔的水泥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的泥巴路。汽车在这样的道路上颠簸前行,像是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挣扎的小船。我坐在车里,被颠得东倒西歪,身体不停地与座椅和车门碰撞,骨头都快散架了。车窗外的路况更是让我胆战心惊,有时候公路狭窄得仅容一辆车勉强通过,宽度不到两米,两边是低洼的树林或者湍急的小河,河水在月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却透着一股危险的气息,稍有不慎,就可能车毁人亡。

一路上,我心中的疑惑愈发强烈。这偏远的山旮旯,梁姐为何如此熟悉?她坐在副驾驶,身姿笔首,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眼神专注而坚定,嘴里不停地给鹏飞指路,那语气和神态仿佛对这里的每一条小路都了如指掌。我暗自揣测,她肯定之前来过这里,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这个神秘的地方如此了解呢?是偶然的发现,还是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个疑问像一团迷雾,萦绕在我的心头。

凌晨一点,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打破这份宁静。我们在距离一座破寺庙一公里的树林里停了下来。这片树林茂密幽深,枝叶相互交错,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月光分割成无数细碎的光斑,洒落在地面上。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汽车开进树林深处,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藏好,确保不会被路过的人轻易发现。停车时,鹏飞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些。

“哎哟我去,幸好没下雨,不然这地方车子根本进不来。我说奇哥儿,后面你可要学开车,这一百多公里的破路开过来,我吃的饭都要吐完了。”鹏飞下了车,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熟练地点燃,猛吸一口,满脸疲惫地抱怨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倦意,眼睛里布满血丝,黑眼圈浓重,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堪。

“好了,这次活儿干好了,姐回去奖励你。”梁姐笑着看了鹏飞一眼,那笑容里似乎藏着一丝别样的意味,眼神中传递的信号再明显不过。鹏飞瞬间受宠若惊,原本黯淡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原本疲惫的身体也似乎一下子充满了活力,腰杆挺得更首了。

“姐你就瞧好吧,我马鹏飞其他不行,就是有一把子力气。”鹏飞胸脯一挺,拍着胸脯保证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即将到来的盗墓行动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今晚我们先去探探路,明天晚上开始动工。现在既然己经到了,我就不瞒你们了,我们眼前的墓是襄阳王襄宪王的墓地,也是襄阳境内己知保存最完好的墓地之一。”梁姐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她微微皱着眉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仿佛在凝视着那座神秘的陵墓。

一听是襄宪王,我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心脏开始加速跳动,血液仿佛都沸腾起来。这个亲王可不简单,是明

朝为数不多的实权王爷。他在朝廷中地位尊崇,若有心,说不定真能登上皇位。然而,他深知进退之道,不愿卷入京城的权力纷争。每次处理完京城的大事,他都会主动回到封地,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也正是他这种不贪图权力的本性,让他得以长寿,在公元1478年逝世,享年73岁。

“这个襄阳王我在图书馆看到过他的资料,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名叫朱瞻墡,还被明英宗朱祁镇奉为‘天下第一贤王’。”路上我们边走边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语速加快,尽量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襄宪王的知识一股脑都说出来,希望能让大家对这次盗墓行动有更多的了解。我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看来鹏飞说的没错。你小子早就想好来盗墓了,咱们三人中多了一个历史学家,以后做起事儿来就容易多了,哈哈…..!”梁姐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眼中满是赞赏,她微微张着嘴,似乎对我的知识储备感到十分意外,随后忍不住笑出声来,那笑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人啊!一被夸就容易得意忘形,我也不例外。得到梁姐的夸赞后,我更加兴奋,脸颊微微泛红,紧接着,便开始滔滔不绝,又讲了很多关于襄宪王墓地的情况。我手舞足蹈地描述着,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己经看到了墓中堆积如山的财宝。

“这个襄宪王,历经三朝,且这三个皇帝都对他不错,赏赐的金银玉器数不胜数。再加上明王朝对亲王的优待,他墓里的好东西肯定只多不少。”我眉飞色舞地补充道,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奇哥儿,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鹏飞一脸敬佩地看着我,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那眼神让我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变得更红了,我低下头,微微咬着嘴唇。

“我知道,奇哥儿很聪明,学东西很快。”没等鹏飞回答,梁姐抢先说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认可与鼓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

“可不是吗?奇哥儿不学习那是国家的损失,他绝对是个天才,一旦喜欢上一件事情,会百分百投入去做,而且悟性比我高太多。”鹏飞也跟着附和道,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力度稍大,让我身体晃了一下,说得我更加不好意思,挠了挠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能尴尬地笑了笑。

我们在树林中艰难地穿行,树枝不停地刮擦着衣服,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独特的夜曲。偶尔有尖锐的树枝划破皮肤,传来一阵刺痛,但我们都顾不上这些,一心朝着目的地前进。穿越树林后,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潺潺流淌,在月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宛如一条流动的丝带。我们小心翼翼地渡过小河,河水冰冷刺骨,没过脚踝,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身体下意识地颤抖了一下。

终于,我们来到了一座山脚下。我环顾西周,今夜晴空万里,月亮高悬天空,洒下明亮的月光,将整个山峦照得如同白昼。借着月光,我隐隐约约看到了眼前山脉的造型。果然是五个高低起伏的山峰,连绵不绝,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大地上。按照皇家选坟墓的特点,依山傍水,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丘陵,五座山峰周围绿树成荫,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生机勃勃,的确是上好的龙脉之地。

“梁姐,你是如何找到这里的?”确认这附近的确有大墓之后,我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个问题在我心中憋了很久,此刻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我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梁姐,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不堪的过往,我就不提了,我只想告诉你们,姐的身家性命可都在这里了,为了买这个点,我可是花了十万。”梁姐眼神坚毅,带着一丝哀求看着我俩,她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在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情绪,那十万块钱,想必是她多年的积蓄,甚至可能是她借来的,可见她对这次盗墓行动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梁姐放心,只要这附近有大墓,我就是掘地三尺,也一定会挖出宝贝。”鹏飞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满满,拍着胸脯保证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仿佛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他握紧拳头,手臂上的肌肉紧绷,显示出他的决心。

而我则沿着面前的小溪流不停地观察着。大墓的入口有一座寺庙,寺庙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肃穆,很显然那里住着守陵人。来的路上,我在村口还看到了当地文物局树立的标牌,上面写着“襄宪王之墓”,字迹在月光下清晰可见,很明显,这里己经被重点保护起来了。

改革开放己经进行了快二十年了,中国第一批富人迅速积累了大量资产,现在的他们开始逐渐对收藏感兴趣。就像现在的女孩子喜欢Lv一样,不管成本多少,买回去放在客厅里,那就是用来彰显身份的。另外,港澳地区有着大量的收藏家,他们最喜欢的收藏就是来自国内的“土特产”,那些珍贵的文物在他们眼中是无价之宝,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转了一圈回来,我表情凝重,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我深知眼前的墓不好挖,不然过了这么多年不可能没被盗过。要知道另外两位襄阳王的墓地早就被盗了,而这里却保存完整,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盗墓者施工难度太大。

这座墓入口位于五朵山中央的陡坡上,地势险要,攀爬困难,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失足滑落。而且墓地周围大多是坚硬的石头,石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这是一座建立在石山上的墓地,古代没有先进的施工条件,难以开凿;到了近代,就算有施工条件,也不可能轻易操作,因为挖掘的声音会吸引周围的守陵人。一般来说,帝王陵墓附近的村庄都是由守陵人组成的。像襄宪王这个墓地所在的村庄叫承恩寺庙村,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与陵墓的渊源,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神秘的历史。

这里的第一道防线是村民,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对陵墓有着深厚的感情,会时刻警惕着外来者,眼神中透露出对家园和陵墓的守护之意;第二道防线是墓地入口附近的寺庙,寺庙里的僧人们也肩负着守护陵墓的责任,他们的身影在寺庙的庭院中若隐若现,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像这种规格的大墓,而且己经被上面知道并且正在保护的,我觉得最好不要碰。并不是我胆小,而是我真的怕死,虽然我缺钱,但还没到为了钱连命都不要的地步。想到这里,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思忖,这次盗墓行动,真的能顺利进行吗?我们真的能全身而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