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照 作品

第313章 一语乱邦贾文和,大汉忠臣曹孟德

“在曹操众多谋士当中,谁被曹操评价最高?

谁参与战事最多?

谁出计策最多?

只有一个人,他就是荀攸,荀公达!

曹操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馀年,无毫毛可非者。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

在曹操身边二十年,没被发现有什么毛病,只能说荀攸真的不是一般人。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年龄却比荀彧大个五六岁。

叔侄两个同为曹操麾下的重要谋臣,被曹操称为‘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

还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可见荀攸在曹操心中的份量之重,只比荀彧差一点点。

但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荀攸绝对当得起这个评价。”

荀氏两位大才竟然都投了曹操门下?

贾诩看到这儿,心中惊讶的同时,也打定了辅佐曹操的主意。

荀家乃荀子之后,又是大汉名满天下的豪门大族,

得到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和“妙计百出”的荀攸相助,曹操想不飞黄腾达都难吧?

“锦上添花自然不如雪中送炭,趁着曹操现在还是光杆司令,不如先占个谋主之位?!”

身份上贾诩自问不如荀攸远矣,

但在智计方面,他自觉要强过荀攸。

毕竟,排行榜上荀攸己经出来了,他贾诩可还在更上面呢!

……

视频继续首播,

“荀攸自幼才华横溢,声名远播。

大将军何进执掌朝政之后,他特地征召了包括荀攸在内的二十余名国内知名士人到洛阳,并任命荀攸为黄门侍郎。

作为皇帝的近臣,黄门侍郎职位至关重要,能够接触众多朝廷机要,足见何进对荀攸才华的认可。

但好景不长,几年后何进被宦官所害。

中平元年(184年),何进当政,征海内名士入朝为官。

荀攸到,拜为黄门侍郎。

五年后(189年),董卓作乱。

荀攸和伍琼、何颙密谋刺杀董卓。

荀攸认为,董卓无道,虽有强兵,实为一匹夫。

刺杀他一可以谢百姓,二可以据肴、函关隘,辅佐皇帝,号令天下。

后来,有识之士如贾诩、荀彧、毛玠、田丰、沮授等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但荀攸却是此说之首创,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在此背景下,荀攸与郑泰、何颙、种辑、伍琼等人暗中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

却因计划败露,何颙和荀攸等人被捕入狱。

董卓宴请请群臣的时候,听说刚抓了一批俘虏,

就命令将这些人带上来,砍断手足,凿刺眼睛,割掉舌头,把这些人的零件用大锅煮熟。

密谋刺杀这样的主儿,下场可想而知,会非常恐怖。

想到这儿,何颙在狱中自杀了。”

“而荀攸在狱中谈笑自若。

他没有死,甚至还熬到董卓先死了。

荀攸于是获释,并决定辞官归乡。

接替李傕、郭汜统治朝廷的这二人,也知道荀攸是个人才,想要任命他为任城相。

任城可是个敏感地带,经历黄巾之乱后、又迎来了曹操、袁绍、公孙瓒、陶谦几大势力争夺。

呆在这里,会反复被不同的人欺负。

聪明的荀攸当然不会就范,于是他拒绝上任。

而且他纵观天下,还找到了一个更好好的去处,那就是地处偏远,但富庶和平的益州!

去过益州成都的人都知道,那的确是一个好地方。

而且益州既有险固的地理屏障,又有州牧刘焉在那里稳定局势,就是缺乏中原名士。

因此,荀攸只要过去,一定会是座上贵宾。

选好去处后,荀攸便上书朝廷,自荐担任蜀郡太守并获准。

但荀攸走到一半时却发现走不下去了。

他来到了相对平安的荆州观察时局,后来就收到了小叔荀彧的来信。”

“彼时,董卓身死,

贾诩一语乱邦,天下大乱!

李傕、郭汜为争权,不小心放走了汉献帝。

曹操趁机西进,迎汉献帝至许昌,

开始了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征伐之路。

因素闻荀攸之名,

曹操便通过荀彧致信荀攸,道:‘现今天下大乱,正是有谋之士费心劳神的时候,而您却在蜀汉静观时局变化,不是太保守了吗?’

有荀彧的亲笔信,加上曹操己经迎来了天子,成为汉室正统的护卫。

作为大汉忠臣的荀攸,便应了曹操的请求,从此成为后者信赖一生的谋主。“

呵!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的做法,顿时引起东汉洛阳城里外所有观众的哗然!

“曹操这家伙,老夫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那贾诩有些耳熟啊!一语乱邦?真有那么厉害??”

“但曹操素来忠心,其中必有隐情!”

“这曹操有点东西啊!”

“荀家都看上了曹操,咱们也去投奔曹操吧?”

贾诩用胳膊肘碰了碰曹操,轻声说道:“孟德兄,你这招高明啊!”

“……”曹操现在表面看似平静,心里却早己翻起了惊涛骇浪。

强自镇定下来后,曹操对贾诩说道:“文和兄,你是如何做到‘一语乱邦’的?”

说真的,曹操现在还是忠于汉室的。

在看到贾诩竟然“一语乱邦”后,他动手杀人的心都有了。

贾诩这头老狐狸自然看出了曹操的心态变化,他赶忙解释道:“某也不知啊!而且乱天下之祸端乃是董卓,李傕、郭汜之流,某一介文弱之士,如何乱得天下?”

曹操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阵贾诩,对他的话不置可否,但还是打消了提前杀人的念头。

贾诩见状暗自松了口气,随后又略显振奋的问道:“孟德兄,如今我们提前得知了今后历史的走向,若是你我二人联手,说不定可以扭转乾坤啊!

当然,荀式叔侄也是必须要招揽的,这二位,实在是太强了!”

曹操心中被说动了。

他不管历史上自己是怎样的人,

反正现在,他只想扶起这日渐倾斜的大汉王朝!

……

“荀攸与曹操的相逢恨晚,一见如故。

在跟荀攸聊过之后,曹操便兴奋的对荀彧、钟繇说道:公达,奇人也,吾得之,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随即他任命荀攸为军师,时刻陪伴左右,参谋军机。

这一年是196年,

而荀攸死于214年,死在征讨东吴的路上。

也就是说,荀攸这一开始,便为曹操工作了将近二十年,最后海慧寺牺牲在工作的岗位上。

有人统计过,

荀攸在辅佐曹操的一生当中,

共献出关键计谋十二次,

每次都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居家旅行、杀人放火的的必要谋士。

而做出统计的这人,就是钟繇。

钟繇是东汉末至三国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他还有个更加出名的儿子,名为钟会!

他曾说:我每有所行,反覆思考,自以为没问题了。可是一咨询公达,很快就得改变了。

可见钟繇对荀攸的推崇。

可当他正准备给荀攸作传的时候,自己却先去世了,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