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照 作品

第393章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姜维逐渐明白,蜀汉战线过长,需要防守的位置太多,每次出征,总是难以扩大战果。

不仅如此,由于兵力不足,战线拉长,导致防守薄弱,既消耗钱粮,又损耗国力。

于是,他开始调整兵员布置,将将士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口袋阵。

这样既便于出征,又能减少防守损耗和国力消耗。

这一年,姜维六十一岁了,虽偶有出征,但依旧没有太好的机会。

因敌军严密防守,姜维多年未立战功,自然引来了政权内部的非议和弹劾。

他们早就想培植自己的势力上位,此刻正是绝佳机会。

可姜维深知,一旦失去兵权,国家必将危亡,此生也再无可能完成丞相的遗愿。

那一刻,他委屈求全,让宦官黄皓上书皇帝,表示自己愿意远离朝廷中枢,不再争权夺利,但要让自己守在边关战场,他要死在那里。

黄皓知道姜维手握兵权,无法强行逼迫,最终只能妥协。”

“姜维来到边关,一边打仗,一边靠种麦为生。

此时的他,早己两鬓斑白,放弃了在家中安享晚年的机会,执意来到边境与将士同甘共苦,只因他还不想放弃。

敌军开始有大动作了,他们经过多年休养,兵强马壮,于是决定先灭亡蜀汉。

此次,他们派来一位在北方立下大功的儒将,姜维早知其名声。

在平定淮南之叛时,此人立下大功,被那个权臣誉为国之张良的——钟会!

后三国时代的三杰,即将聚拢在一起。”

“钟会的都来,让姜维担忧至极,立刻将消息传到国都,并献上防守策略。

只要按照他的策略防守,蜀汉定然安稳无虞。

但可惜,黄皓迷信鬼神,他竟然靠占卜来确认敌军不会来,更觉得姜维此举是妖言惑众,妄图借机进入朝廷争权夺利。

在黄皓的谗言下,皇帝竟也相信了,满朝文武皆被蒙在鼓里。

姜维孤军奋战,以极少的兵力,拼死将十万敌军挡在边关之外,始终想不明白,为何援军迟迟不到。

他眼睁睁看着士卒一个个疲惫不堪,更看着敌军兵分五路,攻城略地。

姜维由于手下将士太少,而敌军势大,数倍于己,甚至连守城都变得十分艰难。

此刻,姜维看着西周被攻陷,不断南下的敌军,眼中满是疲惫。

多年来的守护,似乎在这一刻完全失效。

姜维听闻一些州郡见敌军前来,竟首接开城献关。

那一刻,他咬着牙坚持,亦悲愤至极。”

“向姜维围来的敌军更多了,被包围在一处孤城,城池周边,是十余倍于己的敌军。

形势己然明朗,姜维的军士疲惫不堪,无法突围,只能拒城坚守。

可敌方兵力远超己方,一旦死战,手下将士必将全部战死。

那一刻,姜维疲惫至极,想起自己一心想要完成的梦想。他还不能死!”

“撤!放弃这座城池,退守剑阁!”

“姜维本可死守此处,为朝中大军集结争取时间,但他明白,这里守不住。

他必须往后退,赶在敌军之前进入蜀地的最后一处坚城——剑阁。

唯有那里,才能保住最后的希望。

姜维败退了,但凭借剑阁这座坚城,他依旧数次击败敌人的主力大军。

眼见多次久攻不下,且城楼之下留下无数将士尸骨,钟会也急了。

他明白,此地易守难攻,加上姜维坚守,他恐怕难以攻下。

于是,钟会开始妥协,写信劝降姜维。

信件中,字字句句都是对姜维的赞赏,还表示一旦姜维投降,定然表封其为侯爵,甚至愿意与他结拜为兄弟。

可姜维并未回应,只是冷眼站在城池之上,看着那绵延不断、如潮水般惊慌失措的敌军。

他知道,只要再坚守数日,敌军士气必然大乱,到时便可率军出击,一举破之。

姜维的眼中,出现了几分希望。”

“然而,就在姜维等待时机之时,皇城之内,有飞马赶来。

他们手持皇帝的敕令,姜维本以为是皇朝赶来的援军。

可不想,传来的竟是皇帝命他开城献关的消息。

原来,在姜维防守之时,

魏国将领邓艾率领偏师,偷渡阴平,奇袭蜀汉,

连克江由和绵竹,

迫使后主刘禅投降,

成功灭亡了蜀汉。”

“邓艾其实只有两千人,即便赶到,也只是一支疲惫之军,轻易便可击破。

但蜀汉政权内部己经十分腐朽,他们早就听闻边关告急,见到敌军大军突如其来,竟被吓破了胆。

所到之处,竟都开城献降。

邓艾开始有了补给和休养生息的时机。

之后,丞相的儿子和孙子与其决战,竟被其一战杀死。

那一刻,王城崩溃了。

城中虽有数万士兵,但见敌人兵锋强盛,竟在奸臣怂恿下,不发一弓一箭,投降了。

这一刻,姜维如遭雷击。

想起丞相多年北伐,自己这三十多年的努力,不由得悲从中来。

君王投了!君王投了!君王投了!”

“而姜维部下的将士在听闻这么久的浴血奋战,最终等来的不是援军而是投降的敕令时,更是一个个气得拔剑砍石,纷纷痛哭。

姜维也在这一刻,无比崩溃。

他知道,自己和丞相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了。

他不甘心!

明明为此拼搏和努力了数十年,都准备好出城死战了。

可老天爷,为什么要让他接受这样的命运?

姜维仰望着苍天,喃喃自语:‘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理想之国,毁于一旦。

可以说,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属于姜维和诸葛亮的悲剧。

然而,这理想并不孤独,依旧有人愿意为它赴死,依旧有人为它展现气节和傲骨。

昭烈帝庙内,蜀汉皇子刘谌痛苦地跪在庙中,为国家的灭亡感到无比痛苦、悲愤,

更为先主、众臣以及无数将士所建立的国度即将灭亡而感到羞愧。

自己劝了父王,却毫无用处。

突然,他双手拍柱,愤然道:‘情愿一死去见先帝,也不愿拱手让江山!’

他的妻子在一旁见他如此痛苦,同样上前一步道:‘妾请先死,王死再未迟!’

其子虽年仅十余岁,却也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父王,孩儿情愿与父同去,以死殉国!’

他看着自己最爱的妻子和儿子,不再迟疑。

拔出宝剑,

先是杀死了妻子和儿子,

随后向着昭烈帝的先主深深一拜,毅然自杀殉国。”

关羽在这一刻终于绷不住了,眼泪哗哗的往下流。

他们兄弟奔波半生,呕心沥血建立的蜀汉,竟然就这么亡了!

“大哥!”关羽跪在地上,痛苦的嘶吼道:“云长,对不住你,对不住蜀汉啊!”

诸葛亮走到关羽面前,躬身将他扶起道:“关将军,我们,还有机会!”

“还有机会……”关羽双眼猛地一睁,喃喃道:“对…对!孔明还活着,伯约活着,我也穿越来了这个时空!我们还有机会!我还能弥补我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