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日益严重,帝舜也只能尽力为之。首发免费看书搜:读阅读
凭借着人族的共同努力,这才终于将汹涌的水灾给压了下去。
但舜知道,根源尚未解决,水灾定然还会卷土重来,人族终将被水灾所困。
在多年的治水中,舜发现了一个治水能人——鲧。
也是凭借他多次出谋划策,人族才能在这次水灾中免遭重大损失。
随即,舜立即任命鲧为治水专员,找到引发水灾的根源。
鲧心系人族,当仁不让接下来这个任务。
他走遍各处,勘察山川地势。
发现洪水肆虐的根源在于河道淤塞、堤防薄弱。
加之连年大雨,河水无处宣泄,最终泛滥成灾。
于是,鲧决定采取“堵”的策略。
以筑堤围堰、封堵洪水为主要手段。
试图将洪水束缚于河道之内,使其不再危害百姓。
鲧认为,洪水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无法容纳过多的水量。
因此,他率领民众在河流两岸修筑高大的堤坝,试图用人力强行约束洪水。
这一措施在短期内确实见效。
部分地区的洪水被限制在河道内,百姓得以喘息。
此外,鲧还下令在各部落聚居地周围加筑土墙,以防洪水侵袭。
这一措施使许多城镇免于被淹,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一定保障。
在部分地区,鲧也尝试开凿小规模的分流渠道。
将洪水引入低洼地带或湖泊,以减轻主河道的压力。
然而,先前的举措己经取得一些效果,鲧便忽视了这一方法,并未大规模推行……
治水不过十年,鲧的“堵水”之法取得了成效。
这之后的数十年间,人族再也没有洪水肆虐。
即便过了百年,堤坝依旧保护着沿河百姓。
但这到底也还是治标不治本之法。
一味地“堵水”也只能暂时压制洪水,却无法从根本之上解决水患。
堤坝越修越高,蓄积的水势越强,一旦溃堤,造成的灾难将更加可怕。
等到鲧意识到这个问题之时,显然为时己晚。
堤坝己经修的太高,再要改换策略,显然己经来不及。
连年的大雨让河道水位不断攀升,堤坝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终于,在一场罕见的暴雨之后,堤坝上的一棵巨树被汹涌的洪水连根拔起,瞬间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洪水如猛兽般咆哮而出,裹挟着泥沙、巨石和断裂的树木,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向平原。
原先被堤坝保护的村落顷刻间被吞没,房屋倒塌,良田尽毁,无数百姓来不及逃命便被卷入滔天浊浪。
那些曾经因鲧的治水而安居乐业的人们,此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园化为泽国,哀嚎遍野。
更可怕的是,由于堤坝蓄积的水势极强,决堤后的洪水比以往更加凶猛。
原本分散的水流如今汇聚成一股毁灭性的力量,冲垮下游的城镇,甚至波及到原本不受水患影响的地区。
曾经依赖堤坝保护的百姓,如今反而因堤坝的溃决遭受了更惨烈的灾难。
鲧站在高处,望着被洪水肆虐的大地,心中悔恨交加。
一身心气也被磨平。
同时帝舜震怒,认为鲧治水不力,致使生灵涂炭。
最终,鲧被流放羽山,郁郁而终。
最令舜担忧的是,这汹涌的洪水,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为此,他打算亲自上阵。
但在伏羲几人的提示下,这是下一任人皇的功绩。
非下一任人皇不可彻底解决水患……
此时,蓬莱仙岛,碧游宫大殿。
通天传召来了三霄。
“人族三皇五帝,最后一帝依旧落在我截教。”
“这次,便由你们前去担任这最后一位帝师吧。”
“是,弟子遵命。”三霄恭敬答道。
通天略作思考说道:“这最后一帝尤为重要,不仅在于治水,还将会定鼎人族。”
“功绩重大,同时难度也较大,你们……”
通天扫视三霄,似乎心中有所明悟。
为何当时风明道友会为自己求得这一帝师之位。
轻笑摇头,“道友真是好算计啊!”
随后恢复正色,对三霄说道:
“若是遇到困难,便可去寻你们兄长赵公明。”
“凭他的定海神珠,当可以轻松解决水患。”
“弟子遵命!”
三霄告辞离去,前往人族寻找下一任人皇。
循着微弱的气机感应,三人来到羽山。
这里乃是鲧的流放之地。
当年被流放至此,鲧自责难当,深感有愧于人族,最终郁郁而终。
尸体三年不腐烂,肚中却隐隐有异象产生。
如今这股信念被三霄成功捕获。
“鲧为了人族,劳苦功
高,虽有过错,却也非其所愿。”
云霄祭出混元金斗,将鲧腹中那团金光接引而出。
以混元金斗好生温养。
混元金斗有着净化、返本归元之能。
那金光在混元金斗当中慢慢凝实,成为一个婴孩。
云霄抱着这名婴孩,通过推算得知。
婴孩名叫禹,为下一任人皇。
“今后,你便叫做禹。”
谁知,那婴孩听了自己的名字,先是哈哈一笑。
随后才迎来了第一声啼哭。
随着这一声啼哭,天生异象降临。
大地亦随之震颤,地脉龙气自西面八方汇聚而来。
在禹的脚下形成九道金色龙纹,盘旋缠绕。
云霄、琼霄、碧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震撼。
“此子降世,竟引动西象来朝,地脉臣服!”琼霄惊叹道。
碧霄凝眸细观,低声道:“更不寻常的是,他笑在先,哭在后……此乃‘先觉而后悲’之相,预示他此生必将先明大道,后历劫难。”
云霄怀抱禹,感受着那股与混元金斗隐隐共鸣的先天道韵。
轻叹道:“鲧以血肉温养此子,混元金斗为他重塑根基,如今又有天地异象加持……”
“禹,注定是终结人族水患的天命之人!”
此后,禹便跟随三霄进行学习。
禹天资出众,在三霄的教导之下,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所在。
“多谢老师们,禹己知晓,我的使命,在于治水。”
“今日所去,必要将水患解决。”
“去吧!”
这年方才十八,禹拜别三霄,来到人族都城。
欲要拜见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