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捡漏

皇后极其擅长拿捏他人短处,逼人作恶。

冯清岁心想。

若尤氏是受皇后胁迫,让毕月儿来纪家做内应,这事说不定可以利用一下。

戚氏茅塞顿开。

“如此说来,容她留下,静观其变,便能知道答案。”

冯清岁点头,看向纪长卿:“二爷怎么看?”

纪长卿噙着笑道:“我没有异议。”

翌日戚氏便把毕月儿唤到跟前,和颜悦色道:“当初我姨娘便是被兄长卖去做妾的,没想到你和她一样,命如浮萍,身不由己。”

“你父亲如今是毕家人,我们不好和他相认,将你留在府里,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话未说完,毕月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表姑母,我父亲早已被我二哥说动,我若回毕家,定会被他们送去做妾的。”

“求您看在我是沈家后人的份上,收留我几天。”

“您就当日行一善,好不好?”

戚氏扶她起来,喟叹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听我把话说完。”

“你以亲戚身份留在我们府上是行不通的,不过你既是恒昌号的千金,想必懂一点鉴宝技巧,我们对外就说请你上门鉴别古董,你看行不行?”

毕月儿一听能留下来,毫不迟疑道:“当然可以!”

“我确实懂鉴宝,表姑母若是有需要鉴定的珠宝玉石、古董文玩、金银器皿,尽管吩咐。”

戚氏朗笑:“那我们可当真捡到宝了。不过先别喊我表姑母了,叫老夫人吧。”

毕月儿点头:“好。我不仅会鉴宝,还会茶道、香道、刺绣和珠宝的保养等等。”

“左右我留在客院也无事可做,不如留在您身边奉茶。”

说完生怕戚氏不信,坐到茶桌旁,拿起茶饼道:“我的茶百戏画得极好,这就露一手给您看。”

戚氏面露惊奇:“今日眼福不小。”

随即吩咐丫鬟:“请大夫人过来吃茶。”

冯清岁对吃茶兴趣不大,但过来慈安堂后,见毕月儿画了朵栩栩如生的牡丹出来,还是十分捧场。

“毕姑娘真是心灵手巧。”

毕月儿谦笑道:“不如夫人多矣,夫人的一双巧手能治百病,我才疏学浅,也只能卖弄卖弄茶艺。”

“学问没有高低之分。”

冯清岁笑道。

“我除了医术,对别的一窍不通,毕姑娘多才多艺,实在令人艳羡。”

毕月儿便又谦让了几句。

冯清岁啜了一口茶,忽而想起一事,问戚氏:“娘,今儿是不是天马寺开放万姓交易的日子?”

戚氏点头:“是,怎么了?”

“万姓交易不是有文玩字画卖吗,毕姑娘既然懂鉴宝,我们一块去淘点古董,回头卖给当铺,岂不是多一份进账?”

毕月儿:“!!!”

戚氏:“……”

她嗔了冯清岁一眼。

“府里不缺这点进账,你想买什么,尽管找账房支银子便是。”

冯清岁摇头:“娘,我不缺银子,只是想着毕姑娘既然有这本事,不用白不用,毕姑娘觉得呢?”

毕月儿心中暗哂。

冯氏这人,真是眼皮子浅得很,好好一个高门贵妇,竟然连这点银子都要挣。

这雁过拔毛、兽过剥皮的性子,也不知纪家人怎么看得上眼。

不过鉴宝倒是有利于她接下来的行事。

便压下心中鄙夷,温顺道:“愿为夫人尽绵薄之力。”

冯清岁眉开眼笑:“我们这就出发吧。”

戚氏摆手:“你们去吧,我就不凑这热闹了。”

“娘您在府里好好歇息,若是遇见您爱吃的点心,我给您捎回来。”

冯清岁笑眯眯道。

戚氏道好。

冯清岁便带上五花和毕月儿出了门。

天马寺就在内城。

每月逢三举办的“万姓交易”可以说是京城最大的市集。

市集上珍禽奇兽、起居用品、珠翠头面、古玩字画、占卜算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不光平民百姓爱来凑热闹,文人雅士也出没其中。

冯清岁是奔着捡漏来的,因而看上什么物件,询过价后,都会问一下毕月儿送去当铺死当值多少银子。

毕月儿平日多半在内宅,对自家当铺的生意了解不多,越答越心虚。

冯清岁拧眉:“毕姑娘方才在慈安堂可是夸下海口,说自己会鉴宝估价,怎么两件一样的东西,给出相差甚远的价格?”

毕月儿指甲掐住手心,尬笑道:“虽是一样的东西,但成色不一样,价钱当然不一样。”

“可它们是一样成色,那两个摊主是夫妻,我们看过丈夫的摊档后,他就把那只瓷杯送到了妻子那的摊档上,我丫鬟刚好看见。”

毕月儿险些抓狂。

她深吸了口气,道:“许是两个摊位的光线不一样,我才看走了眼。”

“不过这里的东西良莠不齐,走马观花怕是也难以鉴定真伪,夫人若想借此赚钱,还得请个专门鉴宝估价的朝奉才行。”

冯清岁轻笑:“我又不开当铺,请朝奉做什么,只是见毕姑娘本事了得,想占点便宜罢了。”

“如今看来,毕姑娘这便宜也不好占。”

毕月儿:“……”

她掐了掐手心,道:“我们家朝奉这会应该不忙,我可以让丫鬟请他过来掌掌眼。”

冯清岁讶异:“请朝奉不会惊动你父兄吗?”

毕月儿咬牙:“不会。那朝奉是我祖母的人。”

“那就有劳毕姑娘了。”

待毕家朝奉过来,冯清岁让人帮忙挑了十几个物件,花光了带来的本钱。

而后将那些物件送去当铺死当。

一买一当,挣了几百两银子。

回纪府的路上,她数着银票,不无遗憾道:“若是天马寺每天都办一次万姓交易,暴富何其容易。”

毕月儿皮笑肉不笑道:“不是天天都有漏捡的。”

朝奉也不是每天都有空的!

冯清岁怅然:“说得也是。”

毕月儿瞥了眼她唯一留着没当的一幅绣画,问道:“这绣作是送给老夫人的吗?”

“不是。”

冯清岁淡淡道。

这是姐姐的绣作,她也没想到会在地摊上看到。

“我买来收藏的。”

毕月儿笑道:“绣工不错,惟妙惟肖,倒也值得收藏。”

说罢,她看向车窗外,似不经意道:“千秋节快到了,不知纪大人给陛下准备了什么寿礼?”

冯清岁眉心一动。

这么快就露出狐狸尾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