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9章 戏台高筑唱空城——元代杂剧《看钱奴》的虚张声势术

戏台八丈唱西风,半面旌旗半面空。

铜锣敲破黄粱梦,方知富贵纸糊笼。

一、空台计:无中生有的威慑

元杂剧《看钱奴》里的贾仁,寒冬腊月蜷缩破庙,偏要声称“宅院百间待客来”。这出“空台计”的精妙,恰似荒野中搭起十丈戏台——台柱歪斜幕布破,却敢贴出“满座谢赏”的告示。面子工程的精髓在此显露:越是内里虚空,越需声势骇人。

贾仁拾得横财后,第一件事不是修屋,而是雇人夜夜在宅基处敲打。叮当声传遍乡里,百姓皆道“贾员外大兴土木”。这招“虚张声势术”,暗合《三十六计》中“无中生有”的要义。正如晚清某破落旗人,每日雇乞丐穿绸缎在门前晃荡,谎称“包衣奴才”,竟骗得钱庄放贷。面子工程的吊诡在于:声音比实体更具迷惑性,空戏台的锣鼓能震住真看客。

生存法则:学那诸葛亮抚琴空城,弦上要绷七分力。虚张时切记“三虚七实”,如徽商摆阔,库房虽空,门口漕船不可断货。

二、戏服经济学:披风当铠甲的智慧

贾仁赴宴穿件缀满补丁的锦袍,却说是“苏绣百衲衣,千金难求”。这“戏服经济学”的奥义,在面子工程中化作一道铁律:服饰不是遮体布,而是心理战的盔甲。明代某知县审案,必着前任官服——尺寸不合,袖口拖地,只为显“传承有序”的威仪。

《看钱奴》的高潮处,贾仁买烧鸭只摸油手,回家舔指充荤腥。这般荒诞,恰似苏州某盐商待客:厅堂挂满名家字画,细看皆是门客临摹。面子工程的高手深谙此道:三分实料七分演,戏服要华贵得恰到好处。正如京剧里的穷生,纵然衣缀补丁,必用金线镶边,破的是衣裳,不破的是架势。

生存法则:效法秦淮名妓扮闺秀,素衣领口绣暗纹。虚实时机要掐准,如山西票号开张,空箱摞满厅堂,待客散方运入真银。

三、台词幻术:空话筑金銮

贾仁临终嘱咐儿子:“切不可买棺材,把为父剁成两截塞旧马槽。”这般骇人台词,却是元代市井的生存智慧——用极端言辞掩盖真实意图。面子工程的台词术,恰似茶馆说书人的醒木:拍得越响,故事越虚。

《看钱奴》中,贾仁总将“乐善好施”挂嘴边,实则半文钱掰八瓣花。这让人想起《金瓶梅》应伯爵,满口“情义无价”,转身便卖友求荣。面子工程的台词要诀在“虚实错位”:谈钱时吟诗,论情时算账,恰似扬州盐商谈生意,先扯三时辰昆曲,最后袖里捏手指定乾坤。

生存法则:学那蒲松龄写《聊斋》,鬼话连篇处藏真文章。遇人唱高调,且看他袖中是否藏着账本。

四、破局之道:拆台不如借台

贾仁的骗局终被戳穿,但高明者从不上台拆戏。《智囊》载,某富商遇假钦差,不揭穿反盛情款待,临别赠“程仪”一箱。待骗子开箱,只见满箱状纸——这才是破局的上策:用你的戏台,唱我的本子。

《看钱奴》的警世意义,不在嘲讽吝啬鬼,而在揭示面子工程的运行法则:戏台越高,阴影越深。明末某知县遇土豪摆擂,不砸场子却贴出“以武会友”榜文,引来江湖人士踢馆,不费分文除患。正如《菜根谭》所言:“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拆台不如借台唱戏,才是破虚之道的至高境界。

终极心法:戏台本是空,何妨共演之?学那唐伯虎画《乞丐图》,锦袍与破衣同在一身。待曲终人散时,自有人替你掀开幕布——那空戏台下埋着的,或许是真金白银,又或许只是半截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