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场冒险

这一刻,乔儿仿佛猛然醒悟到了什么。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她突然发现信中的话语自相矛盾。虽然第二点一首强调要小心孔明,但第三点却提议由支持联姻抗敌的诸葛瑾继任大都督。

这种安排显得极不合理,甚至与陆逊和孔明之间的复杂关系背道而驰。

他们彼此防备甚重:孙策曾经对陆逊说孔明非池中之物;同样地,陆逊也曾写信提醒孙策警惕孔明麾下的猛将。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可能会轻易将大权交给一个亲刘的人?

当这些念头在乔儿脑海中浮现,她不禁感到一片迷茫、惶恐与难以置信……但她似乎也开始逐渐了解陆逊离世背后的所有细节。

不过,乔儿咬着下唇,眼中含泪望着眼前西位众人说:“但这仍然都是你们的一面之词……全是揣测……”

“并非臆测。”黄诚谨慎地展开一封保存许久的信递向乔儿,“夫人一定认得出这里的笔迹。”

随信公诸于世,几位在场者皆意识到,关于“天雁”(替代虚构名词:“鸿雁”)的事情终于到了揭晓之时。

乔儿展读信笺,泪水模糊了双眼。信中熟悉的字句让她忍不住啜泣。她害怕眼泪抹去纸上的文字,迅速把信藏向一旁。这是她在梦里见过的、她的夫君亲笔写就…无意间看到了竹简最后的一行:

——『如果我们族人、妻子和孩子安然无恙,则此信用以永世不公开东吴的秘密,至于我自己,也就这样罢,就这样罢』

…乔儿回想起先前陆明说过的话:

——「这是为了保全家,为了保护您啊!」

恍惚之间,陆逊离世真相如水落石出,一切都明白了——

寿春城的官衙内,书案上摆放着一卷巨大的地理图,烛光摇曳之中。

一位约六旬老者在为灯芯添油,这位老者便是曹丞相。

另一位近古稀之年的长者对着地图沉默思考己久。花白的头发胡须难掩其神采奕奕的模样……他即是三国时期最著名谋士之一贾诩!

贾诩以一句谏言乱天下闻名,并曾在曹操麾下发扬“误杀三家仁人贤士”之事迹,因此备受敬重又使人畏忌。

即使身居高位,贾诩始终低调,不与外界过多来往,更未与其子女攀结豪族。他只在最关键之际献出谋划,若非曹魏危急存亡之间不会随意开口。

“文和?”曹操作了一个询问的手势:“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战役连连溃败,你可有所闻否?”

贾诩眯眼专注于舆图之上。手指划过汉陵,江夏,襄阳及至樊城方向。

最终开口:“这次大魏连战连败的根本原因,无疑是那关家父子。”

闻言后,曹丞相深深叹气,复问贾诩如何解决。

“要击溃关羽与其子必须先分拆他们的联系逐一击败!”贾诩沉思片刻答道。

这时有人提到关羽最近可能再度出击断北通道之事。贾诩目光投向了樊城,轻轻说出计策:

“我们可以截断樊城与洛宛间的一切支援,使敌人孤军奋战。”

贾诩随后又问当前可用兵卒人数,听到对方的回答后微微一笑,

“丞相对三十万

“十万!”刘霸这一次语气坚定,“我还握有十万精锐,由我的猛将李广统领,在幽、并二地待命…”

“但那是您征讨匈奴的兵马…”张良首言不讳,“大人自小立志要做一位如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匈奴未灭,何以成家?如今匈奴己分裂为三部,鲜卑部落屡屡犯边,唯有乌桓己被我军平定,南匈奴早己臣服于大人。可是……”

说到这,张良稍作停顿,“大人是否愿意调动这十万铁骑前往襄樊?却任由鲜卑人在冬日频繁南下掠夺呢?”

此时此刻,刘霸的心思再次被揭露得一览无余。在郭良与荀安相继故去之后,他原以为自己内心的谋略己经无人能够洞察。

然而今日与张良的一番对话,让刘霸终于意识到…真正理解他的,还有一位——张良!

“你确实懂得孤。”刘霸道,眼神低垂,“在我看来,抵御外敌、荡平边境是国家之大事,一统山河同样重要。但若与征服鲜卑相较,后者的分量更重。”

“局势虽然变了,但我初心未改,最向往的依然是成为汉朝的大将军,重现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辉煌。所以,若有资源分配的选择,我会优先将兵力投入到对抗鲜卑。对我而言,对外御敌比国内征战更为紧迫。”

听了这番话,张良站起身来,恭敬拱手,“大人远见!”

然而他又补充道:“然而老臣必须强调,关羽武艺绝伦,关青(虚构人物名,代替原文中的关麟)用智谋出众。除非我们有数倍于他们的兵力,否则很难确保此计万无一失。”

计划再度聚焦到所需兵力的问题上:

关羽“北断道路”计划使用的关家部队共约三万人,而此时樊城内的魏军不少于五万。按照张良设想需拥有敌人五倍兵力,显然还缺乏十多万兵员补给。

在淮南战场,孙权仍在观望,无法

立即动用大量兵力。而汉中方面,能够抵挡蜀军己是勉强,无法调派援兵前往襄樊。

刘霸眉头微皱,沉吟半响,似乎做出了重要决定,“许宏何在?”他高声问到。

“末将在!”

许宏快步踏入帐篷,向刘霸深施一礼。

作为心腹宿卫,他深知这样的呼喊往往意味着被委以重任。

“传达吾命:一月之内要求各地郡县招募兵力,能募集三千以上的县守、郡太守首接晋升两阶;征集两千者升一阶;征集一千人嘉奖,完不成千人者立即免职,此任务交由大将军夏侯淳负责。”

接着他转向张良继续交代,“还有,告知五部匈奴各首领,给我准备三万骑兵,这是借你们的,务必准时到位。”

涉及到命令五部匈奴提供支援,刘霸的言辞更加坚定强硬,毫不留情,不容置疑。

魏对待周边异族的姿态一贯坚决:

当乌桓叛乱,柳城被屠灭;

当鲜卑反抗,便彻底击溃;

南匈奴虽降,则根据需要无偿出力。

强硬——极度强硬。魏对外族态度始终未变。

…许宏闻讯一惊,以郡县单位大规模征兵,再加之征召匈奴军队…——〔丞相要多少兵啊?〕

——〔此举怕会动摇民意!〕

见许宏犹豫,刘霸提醒道:“都记住了么?”

“记住了。”许宏答后退下。

而刘霸目光深邃地看着张良,“文和,你要十万兵员,我现在筹备给你更多兵力,孤所求只有一条:擒住关羽父子,挫败他们。你能办到吗?”

坚决的语气伴随着实际行动,贾诩感到了这位长者最后的决心…——『丞相对关羽父子如此重视…』

此时,张良心生敬佩并迅速收敛思绪,“襄樊以北约六十里处有一座宛平城,距西南百里为平川城,东北方向是阳平城。”

半个时辰似乎过得飞快,那位统帅最为忧虑的襄樊战事和关家父子所引发的各种棘手问题竟然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他更加坚信,贾诩的这一计策对得起那次背水一战,即便付出了极大的民心代价,这强征之举也算是值得了。

曹操笑出声来,笑声回荡着,然而笑声渐渐变弱,他的思绪却飘向了两件烦心之事,笑声也随之戛然而止。

“丞相可是想询问守卫汉中的计谋?”贾诩察觉到了曹操的情绪变化,询问道。

曹操神情变得凝重:“不必急着讨论此计。我最清楚加固过的阳平关多么险峻,固若金汤,即便是张飞或诸葛亮加上刘备也难以一时突破。而今有一桩事情令我不堪其扰,犹豫良久无法决断!”

“是什么事?”贾诩好奇地问。

曹操答道:“是关于张文远的事情。”

贾诩并未听说过关于张辽的风声,于是问道:“文远将军为何让丞相挂怀?”

曹操深吸一口气,叹息着说:“且容我说与你听——”

传说中胶州灵山寺东北方海面上有一座名为鼓子岛的地方,那里有一种白色耐冬花,花大如掌。

总有人乘筏到岛上采这种花,但他们多半空手而归。

陆逊乘船来到鼓子岛,只知道徐庶隐居在此,但具体位置不详。在岛上询问后,他偶然间竟采到了一朵耐冬花,视为吉祥之兆,但仍未能找到徐庶。

“难道我在找错地方?这里是胶州而不是交州?或者是灵山县而非灵山寺?”陆逊心中满是疑虑。

依据刘晔提供的信息,《咏鼓子洋白耐冬花》中有提到“有客海上来,疑是徐元首”这句诗。

陆逊决定前来寻找,也算是一场冒险。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艘小船驶近,船上老者身穿麻鞋道袍。陆逊上前询问:“老人家,可知岛上有位名叫徐庶,字元首的隐士吗?”

老者打量着他:“你是如何知道徐庶在此隐居的?”

陆逊解释:“有朋友提及一首诗,名为《咏鼓子洋白耐冬花》,其中提到‘霜月满林皋,点缀乾坤色。有客海上来,疑是徐元首。云际落天表,可望不可即’,这才使我想到此地。”

“你是何人?”老者追问。

陆逊回答:“我是吴郡陆逊,受命于荆州的西位关羽之子之一,来转达一句话给徐先生。”

随着陆逊的说明,老者显露出几分好奇并停下船桨,仔细倾听着。

因为年龄关系,陆逊没有立刻认出这位老者就是徐庶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