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倭国水师团灭

火把将松木捆扎的架子点燃,火光冲天,连十里外的李景珩都瞧得见。

手下早就将这几日倭国士兵在有序撤退的事汇报给了他,他此时当然知道这是雍王在为倭国士兵举办盂兰盆节庆典。

他也不是没想过要不要偷袭。

但首先雍王一定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其次那仪式举办地点在雍王的大后方,无法长驱直入,第三是,这场战场也该给双方士兵一天喘息的机会了。

因此,李景珩只是派了些人在远方查看。

可惜因为是夜间,且雍王这次似乎是打定了主意不让李景珩的人靠近。

每隔几百米便有几名弓箭手在高处看守。

因此,李景珩的探子确实是难以看清楚庆典上的一切。

山下的倭国士兵们又唱又跳,吵闹声在安静的夜里能传出许远。

在纸船和花灯上写下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顺小溪而下,整条溪水都成了一条花河。

倭国士兵站在水边,垂头许愿。

辛子谦在下游随手捞起一盏荷花灯,上面用倭国语言写着:“母亲,保佑我平安回家。”

这些日子的相处,简单的倭国文字他也看得懂一些。

叹了口气,他将荷花灯随手扔回溪水里。

……

山大将起床便觉得哪哪都不太对劲。

换做平日,亲兵早就该来他的营帐里伺候了。

今日却安静得出奇。

他有些恼火,虽然昨日确实是盂兰盆节,众人都睡得有些晚。

不过他身为水师主将,已为下属们放了一天的假。

今日生活该回到正轨了。

他忍着不悦出门,却只见到几名雍王亲卫。

他立刻认了出来,这是雍王手下武功最为高强的几名亲卫。

现在他们齐刷刷出现在自己面前,估计自己插翅难飞。

“你们这是何意?”

与生俱来的危机感让他立刻退了一步,但身为主将的尊严又让他站定。

这时候,再有什么动作都已经晚了。

既然雍王没在第一时间杀了自己,那自己对他来说就还算有用。

如今只能听听看,雍王他到底想做什么。

“山大将,我们王爷有请。”

……

一夕之间,倭国水师在盂兰盆节上因为失火,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遍整个儋州。

连远在京城的皇帝都亲自写信过问此事。

毕竟这变故来得猝不及防,却又骇人听闻。

李景珩其实是不信的。

那日盂兰盆节,他虽然隔得远看不太清楚,且那大火确实燃了整整一夜,整个山头都燃了起来。

可难道没人救火?也没人救人?他可不信倭国士兵敢在战场上放任自己醉得人事不省。

“爱卿,速速出兵,一举拿下雍王。”

“速出兵。”

“卿闭门不出可有反意?”

但传言越演越烈,皇帝连续五日写信催他出兵,言辞也越发激烈。

在皇帝看来,本来雍王有青鸾卫和亲卫军在手,又多了个倭国水师,兵力上是远胜于东林军北林军以及京城勋贵联军的。

但现在雍王少了倭国水师的助力,那可不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可任由李景珩宰割。

也难怪皇帝等不及。

李景珩本想再打探打探消息,免得中计。

此时也骑虎难下,旁边又有李修翊在一旁监视,实在是难办。

“李景珩,你居然敢抗旨。”

从西部战线回来的李修翊,比之前更要黑上一分。

白净的面皮上现在多了些杀伐之气,看来一线的征战让他成熟了不少。

“看在同袍一场的份上,我可以给你体面。”

现在营帐里只有李景珩与李修翊二人,旁人都退了出去。

“父皇已催你数日,你再拖延下去,我也只能请出他私下给我的旨意了。”

李修翊负手背立,只是看着营帐两旁的装饰铠甲,像是在发呆。

那是开国太祖的宝铠,这次出征特意带它来鼓舞人心。

“我知道此事有可能是陷阱,但这场仗,再拖下去只会劳民伤财。”李修翊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身在前线,他哪能看不出来其中猫腻。

可偏偏自己远在京城的父皇信了,既然他要战,那便战,他们做好充足准备就是。

李景珩知道,自己拖延不下去了。

这种顶级阳谋,无解。

……

呜——

随着战斗号角的吹响,已准备一周的李景珩,率军冲进了雍王营地。

“冲!”

无数人马一往直前,进入了那久攻不下的地方。

也许此次取胜,他们就可以回家了吧。

士兵们欢欣鼓舞,只觉得胜券在握。

寂静。

平静如一潭死水那般的寂静。

这是怎么回事?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雍王弃营而逃倒是快得很。

不过也是,他此时只剩下自己的亲卫军和青鸾卫,人数上就不太足。

只是逃跑,又不带上这些辎重的话,确实不会引人注目。

这下,尴尬的人变成了李景珩。

他只想到了雍王有后手,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却没想到雍王会趁夜闻风而逃。

这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可真不好受。

幸好,他一直布置出去的斥候可没有撤走。

现在只能暂且回大本营,等待斥候回复,找到雍王的位置,才好派兵追击。

不过,想想也知道,雍王一定是往那东北边开拔了,毕竟那边也是他的基本盘。

“报!甲字队无发现!”

“报!丁字队无发现!”

“报!庚字队无发现!”

可惜的是,雍王此时无影无踪,连最擅长追踪的墨影亲自调教的斥候小队,也未能发现他们的踪影。

算了,找不到也不重要。

李景珩很快反应过来,那就直取儋州王城闵城好了。

若是雍王还想与他的皇帝二哥再争一争这皇帝宝座,那至少不能连他自己的王城也丢了。

这可实在是太伤士气。

这里距离闵城还有十日路程。

现在李景珩的大军人数众多,又有着无数辎重。

他们已做好了与雍王打长久战的准备,况且这边也不是他们的地盘,无法获得有效的补给。

因此必须要带上的辎重无数,行进困难缓慢。

李景珩虽然想速战速决,却也知道这事急不得。

既然雍王在前方有布置,不如以最完美的准备姿态来应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