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5章 申请人才住宿

七月的南昌像个蒸笼,热浪裹挟着潮湿黏在人身上,甩都甩不掉。

我拖着行李箱站在人才驿站门口,t恤后背已经湿透,贴在皮肤上。

失业第三个月,积蓄见底,房东最后通牒的短信还躺在手机里——\"明天再不交租就搬出去\"。

\"应该就是这里了。\"我抹了把汗,抬头确认招牌。南昌市人才驿站,白底蓝字的牌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玻璃门里冷气开得很足,能看到前台有个穿制服的中年男人正在整理文件。

推门进去的瞬间,冷气扑面而来,我打了个哆嗦。前台旁边已经站了个年轻人,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白衬衫扎在西裤里,正在填表格。

\"您好,申请住宿是吗?\"制服男人抬起头,胸牌上写着\"王主管\"。

\"是的,我看到网上说这里提供免费住宿...\"

\"请先填表,然后出示身份证和毕业证。\"王主管推过来一张表格,又转向那个年轻人,\"你的材料没问题,307房间,电梯在右边。\"

年轻人道谢离开,我凑近看表格,上面除了基本信息,还有\"毕业院校专业工作经历\"等栏目。

正填着,玻璃门又被推开,一个满脸风霜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

\"请问...这里是能免费住的地方吗?\"男人声音沙哑,手指关节粗大,指甲缝里还有没洗干净的黑色油渍。

王主管皱了皱眉:\"是人才驿站,您符合条件吗?3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

男人的肩膀明显垮了下来:\"我...我45了,初中毕业...\"

\"那不好意思,我们只接待符合条件的人才。\"王主管语气冷淡,已经转向我,\"您填好了吗?\"

我递上表格和证件,余光看到那个中年男人还站在原地没动。他嘴唇蠕动着,像是想说什么又说不出口。

\"张师傅?\"我突然认出了他,\"您是之前在昌东工业区做机修的张师傅?\"

男人眼睛一亮:\"你认识我?\"

\"我在力德机械实习时见过您。\"我转向王主管,\"张师傅技术特别好,厂里复杂设备都是他修的...\"

王主管打断我:\"规定就是规定。这位先生,请您理解,我们资源有限,必须优先保障高素质人才。\"

张师傅的编织袋掉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弯腰去捡,我看到他后颈上有道狰狞的疤痕。

\"我明白,我明白...\"他喃喃道,直起身时眼睛发红,\"就是...就是孩子马上开学了,房租实在...\"

\"老王,就不能通融一下吗?\"我忍不住说,\"张师傅这样的技术工人不也是人才吗?\"

\"通融?\"一个声音插进来,是刚才那个白衬衫年轻人,他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那对真正符合条件的人公平吗?\"

王主管点头:\"小王说得对。我们政策有明确标准,如果谁都来通融,那不乱套了?\"

小王倚在前台,语气轻快:\"现在就业形势是不好,但本科毕业的找个月薪五千的工作总不难吧?像我们这种985毕业的,offer都好几个。\"

他瞥了眼张师傅,\"有些人不努力读书,现在吃不起饭能怪谁?\"

我握紧了拳头。三个月前被裁员时人事总监也是这种口气——\"市场不景气,你们这些普通学校毕业的首先被优化很正常。\"

\"你什么意思?\"我盯着小王,\"张师傅工作二十年,技术比多少大学生强,现在工厂搬迁被裁员,是他不努力?\"

\"好了好了别吵。\"王主管摆手,\"这位先生,您先回去,如果政策有变化我们会公示。\"

张师傅佝偻着背往外走,在门口被台阶绊了一下。我冲过去扶他,闻到一股浓重的药膏味。

\"谢谢啊小兄弟。\"他苦笑着摸出张医院收据,上面印着\"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费\",\"其实我腰伤早该治了,就是想着先凑够闺女学费...\"

玻璃门关上时发出清脆的响声。我转身,怒火直冲脑门:\"你们知道现在城中村一个床位多少钱吗?知道多少人因为交不起房租睡桥洞吗?\"

小王不以为然:\"社会本来就有分层。政府资源应该投在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人身上,这是基本经济学常识。\"

\"放屁!\"我一拳捶在前台上,\"刚才那是活生生的人!他女儿可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这就是你们要的价值?\"

王主管脸色沉下来:\"请注意言辞。我们按政策办事,有问题可以向上面反映。\"

\"政策是谁定的?问过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吗?\"我翻开手机相册,\"看看这个!上周我在城中村拍的——\"

照片里是间不到十平米的隔断房,四张上下铺挤在一起,墙上霉斑蔓延。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正蹲在过道里煮面条。

\"老陈,52岁,建筑工,工地摔伤后包工头跑了。现在每天吃一顿,省下的钱寄回老家给老娘买药。\"我滑动屏幕,\"李姐,48岁,餐馆洗碗,手被消毒水泡得溃烂也没钱治...\"

小王别过脸去:\"这种底层劳动者就该回老家种地,留在城市干嘛?\"

\"因为他们建的楼你在住!他们洗的碗你在用!\"我的声音在发抖,\"南昌去年gdp增长多少?这些人的贡献算进去了吗?现在他们落难了,反而没资格得到帮助?\"

王主管叹了口气:\"小伙子,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政策有它的考量,比如人才引进、城市形象...\"

\"所以就要牺牲张师傅这样的人?\"我抓起还没盖章的申请表,嗤啦一声撕成两半,\"这种人才待遇,我不要了。\"

小王冷笑:\"装什么高尚?你不一样是来蹭免费住宿的?\"

\"对,我失业了,我需要帮助。\"我直视他的眼睛,\"但我知道还有人比我更需要。不像某些人,拿着高薪offer还要来挤占公共资源。\"

王主管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掏出手帕捂住嘴,我看到上面有血丝。我和小王都愣住了。

\"肺癌,二期。\"他平静地说,\"治疗费医保报销后还要自费十几万。我女儿...在上海读研,学费生活费...\"他的声音低下去,\"所以我退休返聘,能多挣点是点。\"

接待室陷入沉默。窗外知了声嘶力竭地叫着,空调冷凝水一滴一滴砸在托盘里。

\"王叔...\"小王表情变了,\"您怎么不早说...\"

\"说什么?卖惨吗?\"王主管苦笑,\"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打落牙齿和血吞。但你说得对,有些苦,确实是自找的。\"

他拉开抽屉,取出个信封:\"这是我半个月工资,麻烦转交给刚才那位张师傅。就说是...临时救助金。\"

我看着信封厚度,至少三千块。王主管工资能有多少?四千?五千?

\"您自己...\"

\"我还有套小房子,实在不行就卖了。\"他摆摆手,\"去吧,趁还能追上。\"

我攥着信封冲出门,烈日像一盆开水浇在头上。街道尽头,张师傅的背影已经缩成一个小黑点,他的右腿明显有点跛,走得很慢。

\"张师傅!等等!\"我狂奔过去,汗水流进眼睛火辣辣地疼。他转过身时,我看到他脸上有未干的泪痕。

回到驿站时,小王正在帮王主管倒水。见我进来,他低着头说了句\"对不起\"。

\"你们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我喘着气说,\"张师傅刚才告诉我,他女儿去年考上了大学——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村第一个一本大学生。\"

王主管的手抖了一下,水洒在桌面上。

\"所以按照政策,明年他女儿就有资格住这里了。\"我擦掉下巴上的汗,\"而把她养大的父亲,今晚可能得睡火车站。\"

小王突然站起来往外走。

\"你去哪?\"王主管问。

\"市政府。\"他头也不回,\"我表哥在人社局工作,我要问问这个狗屁政策到底是谁定的。\"

玻璃门又一次开合。王主管望着墙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标语发呆。我捡起地上撕碎的申请表,发现背面印着一行小字:\"本项目由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窗外,一群穿工装的人正走过马路,安全帽下是张张被晒得黝黑的脸。他们大声说笑着,完全不知道这座城市有个专门为\"人才\"准备的避风港,而他们,永远不够格。

我掏出手机,打开备忘录开始写建议书。标题是:《关于扩大人才驿站覆盖范围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