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白炽灯管在头顶滋滋作响,我第三次将空调温度调低两度。
老王翘着二郎腿,皮鞋底沾着未干的泥点,正用保温杯盖磕着桌面:“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我手下那帮名牌毕业的,还不是天天给我写策划案?”
小王刚从英国留学回来,西装袖口露出半截机械表,此刻正用钢笔敲着笔记本:“叔叔,您不能用二十年前的经验套现在。现在技术迭代多快,不学习连chatgpt都用不明白。”
我把凉透的咖啡推到一边,塑料杯壁凝结的水珠在会议桌上洇出深色痕迹。
三天前那场酒局的画面突然在脑海里闪回——西装革履的张总晃着红酒杯,说要给儿子存够五千万,“以后就算他天天躺平,光利息都够花”。当时满桌人都笑着附和,只有我盯着水晶吊灯,突然想起高中班主任那句“知识改变命运”。
“张总那事就是个极端例子!”我猛地开口,惊得老王手里的茶漏晃了晃,“他儿子就算天天旅游、买奢侈品,五千万也够花一辈子了。但咱们普通人呢?不学习拿什么跟人家拼?”
小王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您说得对,但学习本身就是投资。我在剑桥修金融的时候,教授说过——持续学习带来的认知提升,才是最稳定的复利。现在多少传统行业在被Ai取代?”
老王嗤笑一声,保温杯重重砸在桌上:“别跟我提什么Ai!我侄子去年计算机硕士毕业,现在还在送外卖。与其花那么多钱读书,不如早点进社会攒人脉。”
“人脉能当饭吃?”小王突然提高声调,钢笔在纸上划出长长的墨痕,“您知道吗?2024年全球职场技能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2.5年。现在所谓的‘人脉’,本质上也是建立在价值对等的基础上。没有真本事,谁愿意跟你合作?”
我盯着墙上的时钟,秒针跳动的声音在剑拔弩张的氛围里格外清晰。去年同学聚会上,曾经最不起眼的老周带着自己开发的教育App回来,成了全场焦点;而当年成绩优异的班长,却因为跟不上行业变化,在公司裁员时首当其冲。
“你们说的都太绝对了。”我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学习重要,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学术路线。就像我邻居家孩子,高中辍学去学修车,现在开了三家连锁店。”
“个例!”小王突然站起,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您拿幸存者偏差当真理?据麦肯锡统计,未来十年,70%的高薪岗位都需要至少本科学历。那个修车的孩子,难道不需要学习新技术?现在新能源车普及,传统汽修知识早就不够用了。”
老王冷哼一声:“照你这么说,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企业家都是傻子?我认识的建材厂老板,小学毕业照样年入千万。”
“时代变了!”小王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利,“八九十年代是野蛮生长的红利期,现在市场竞争多激烈?我导师做过研究,同等条件下,高学历创业者的项目存活率比低学历者高43%。”
会议室陷入诡异的沉默,只有空调外机在窗外嗡嗡作响。我想起张总说“钱能解决一切问题”时,他儿子低头刷手机的样子——那个被宠坏的少年,连红酒年份都分不清。
“你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我突然说,“学习不只是为了找工作。张总给儿子存五千万,但他能保证孩子精神世界不空虚吗?能保证孩子不会被人骗?”
小王重新坐下,声音平静了些:“我明白您的意思。学习能打开认知边界。就像《人类简史》里说的,智人之所以能统治地球,就是因为学会了‘虚构故事’——而学习,就是在不断完善我们理解世界的框架。”
老王却嗤之以鼻:“少给我拽这些洋文!我就知道,现在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学那么多有什么用?”
“那是因为他们学错了方向!”小王的情绪又激动起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灌输知识。现在很多人把大学当‘混文凭’的地方,出来当然找不到工作。”
我想起前几天刷到的新闻,某985毕业生在求职App上投了200份简历石沉大海,最后去送快递。但同时,也有人在短视频平台自学编程,接单接到手软。
“学习的方式早就变了。”我掏出手机,翻出在线课程的截图,“现在网上资源那么多,哪怕你初中毕业,也能通过慕课学习哈佛的公开课。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学习,而是怎么学,学什么。”
老王突然站起身,把保温杯塞进帆布包里:“你们这些文化人,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我只知道,现在赚钱越来越难,与其花时间读书,不如早点赚钱实在。”
小王望着老王的背影,突然苦笑:“您看,这就是认知差异。他觉得学习是浪费时间,却不知道,他拒绝的其实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窗外的夕阳把玻璃染成橘红色,我想起张总儿子空洞的眼神,想起老王布满老茧的手,想起小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
学习究竟有没有用?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有人用知识改变命运,有人靠运气获得财富,更多人在生活的夹缝里,一边挣扎一边寻找出路。
“其实张总错了。”我关掉手机屏幕,“五千万能买到物质享受,却买不来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儿子坐吃山空的那天,或许才会明白——真正的财富,永远藏在持续学习的过程里。”
小王若有所思地点头,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一行字。
窗外的城市渐渐亮起万家灯火,这场关于学习的争论,或许永远不会有定论。
但我知道,在某个灯火通明的自习室,在某间深夜加班的办公室,总有人相信:知识的力量,终将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