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啃西瓜 作品

014章 天龙寺内,佛家九乘之密

  天龙寺,位于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

  但大理人都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

  段氏历代祖先做过皇帝之后,往往禅位为僧,都是在这天龙寺中出家,因此天龙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庙,于全国诸寺之中最为尊崇。

  每位皇帝出家之后,子孙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大理皇室的子孙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献装修。

  于是随着时间流逝,这天龙寺便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规模宏大,构筑精美,殿宇连成片。

  即便是中原如五台、开元、九华、峨嵋等诸多佛门胜地的名山大寺,亦少能与其相比,只因地处南疆,其名不彰,鲜少为江湖所知。

  天龙寺外,一道白影凌空至,飘飘若仙,脚尖轻点在树冠之上,而后整个人就能横渡数十丈距离,身后带着一道道残影,形同鬼魅。

  此人赫然就是赵頵。

  他跟着鸠摩智来到大理,然后直接绕开鸠摩智提前来到天龙寺。

  此时的天龙寺,显得颇为的冷清,可能是因为鸠摩智要来了,所以天龙寺关闭了香客上山的通道。

  几刻钟之后,围着天龙寺转了一圈,赵頵纵身一跃,轻易的翻越天龙寺院墙,踏足了天龙寺里面。

  他刚刚绕了一圈,已经看遍了天龙寺的布局。

  进入天龙寺之后,赵頵没有落地,而是直接落在了房顶上。

  赵頵脚踏琉璃瓦,身形伏在了屋顶,在附近的几座殿宇之间横渡几次,找到了天龙寺左首瑞鹤门。

  而后,赵頵翻过瑞鹤门,再经幌天门、清都瑶台、无无境、斗母宫、三元宫、兜率大士院、雨花院和般若台,来到一条长廊的顶端。

  沿长廊向西行,有几间大屋。

  那是几间由松木搭成的大屋,板门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质朴,这里与天龙寺内其他金碧辉煌的殿堂全不相同,犹如宫中旱厕。

  不过,赵頵在其中一间大屋上看到了书写牟尼堂三个字的匾额。

  牟尼两字乃寂静、沉默之意。

  这里就是枯荣禅师闭关之地。

  同时,这也是天龙寺的本观、本相、本参、本因四位大和尚修炼六脉神剑的地方。

  只不过,赵頵不知道现在大理保定帝是否出家为僧了。

  毕竟,赵頵已经拿走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那么段誉就不会出现内力失控的情况发生,自然也就不会有保定帝带他来天龙寺的事。

  而到了这里,赵頵就不再向前去了。

  因为,他对天龙寺的枯荣禅师有些忌惮。

  枯荣禅师虽然并没有行走江湖之上,与人交手次数也少。

  但是这个人的武力值,绝对能够排在一流档位中的顶尖。

  纵然不是一僧二挂三老四绝的层次,也远超慕容复之辈的段位。

  因为,枯荣禅师修炼的功法,其立意则实在太过于高深莫测了,丝毫不输给各派的镇家神功秘法。

  佛经中有云,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娑罗双树之间入灭。

  东西南北,各有双树。

  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

  佛经中言道:

  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

  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

  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

  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

  茂盛荣华之树涅槃觉相:常、乐、我、净。

  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如来佛便就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可即便如此也很牛了。

  这种神秘莫测的功法,能够修炼有所小成就非常离谱,深度丝毫不亚于易筋经、瑜伽密乘经等等。

  随后,赵頵随便选了一座殿宇藏进其中,席地而坐,从怀中掏出了瑜伽密乘经,认真的阅读起来。

  想要获得六脉神剑经,需要让鸠摩智把水搅浑。

  而他则随身携带一个望远镜,届时可以趁乱观剑谱。

  此刻这闲暇之余,赵頵心痒难耐的想要钻研密宗的瑜伽密乘经。

  这本经书之中虽然都是梵文,却也难不倒赵頵。

  因为这八年来,他通过多方学习之下,倒也略懂梵文。

  只见佛经的内容,莲花王太子为空行母众说法道:“一切世间的出世法可分别为三乘的教法,即为人天乘、颠倒外道乘和真实内道乘,人天乘包括世间的一切善法学问,外道乘则为一切颠倒邪执的外道宗派,而内道乘则是指佛法的内义。”

  在内道乘中又可细分为九乘,也就是所谓的九乘修证次第。

  一,声闻乘。

  二,缘觉乘。

  三,菩萨乘。

  四,作部密乘。

  五,行部密乘。

  六,瑜伽部密乘。

  七,大瑜伽部密乘。

  八,无比瑜伽部密乘。

  九,无上瑜伽部密乘。

  九乘中,声闻、缘觉与菩萨乘概括了显教的各宗教派,这三乘又称为一教共三乘,意思是说无论显教、密教的行人,都必须以此作为修习的基础,佛法共有根本内容。

  九乘中,作部、行部与瑜伽部密乘,被称为外密、无上外三乘,乃是以依止观想、持诵、相应等外相为主的修持密要,以为主密乘。

  九乘中,大瑜伽部、无比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三部密乘,则称为内密乘、无上内三乘,涵盖佛身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次第等三层修证次第,以证道涅槃。

  其中——

  初三乘是如幻究竟的化身佛所说,是为共乘佛法。

  中三乘是微妙庄严的报身佛所说,是为密咒外乘。

  上三乘是六根清净的法身佛所说,是为内无上乘。

  莲花王如狮王般地注视着空行母众,心住大悲而继续说道:“这九乘教法的秘要,是法界间最圆满的至理,一切众生依此修行就能得证圆满佛果,乃至一切金刚地狱的极恶众生,也能够依此而得解脱……”

  看到这里,赵頵渐渐感觉这本瑜伽密乘经有点不对劲了。

  这经书好像不是练瑜伽的吧?

  怎么看都有一种佛家修仙文学的既视感。

  再看后边,开始出现更加离谱的修炼方法了。

  声闻乘修炼之法,了悟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苦、空、无我,正悟这众苦世界的生起乃是由积聚无明而来,修习苦、集、灭、道四圣谛,及四圣谛在生活中所演化的十六行相,乃至修证三十七道品,其中修证境界为:须陀洹、阿那含、斯陀含、阿罗汉等四种果位境界,能解脱一切痛苦,得证涅盘圆满。

  缘觉乘修炼之法,以智慧顺逆观察十二缘起而悟道成就,成证辟支佛、独觉果,一悟即悟,不经历四果次第,自观自悟,不经教诲。

  十二缘起,即所谓的无明缘心行,心行缘识,识缘精神体的名与物质身的色,名色缘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六入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以生缘老、病、死、苦,颇有修持性之立意。

  安坐正观,不断顺逆观察宇宙万象生命,在这十二缘起中的一切因缘变化,最后解脱生死的轮回。

  菩萨乘修炼之法,则是发起大悲菩提心的修行人,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以此四大弘誓,愿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等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祇时劫的修持证佛果。

  同时,这三乘又称为因乘。

  “这还是‘基础三乘’的修炼,其立意似乎是对性命同修中的性之修炼,主导精神、识感之灵魂秘境。”

  赵頵摸了摸下巴,越发对这本佛经感兴趣了。

  只是,他多少也有些看不懂这里面的内容了,不知该如何修炼。

  随后赵頵又继续看下去……

  只见,佛经中说因乘是显教,由净因次第修学成就。

  密乘则是因为以诸佛果地加持而成就,所以被称为果乘。

  密乘,就是持诵陀罗尼真言,以及经续、手印之法、观想佛身,三密相应,还有一切本尊供养法,祈愿诸佛加持从而迅速成就之法。

  行续密乘内容包括本尊修观的行、作以及自心内在瑜伽观法,瑜伽续是入我我入、三密相应瑜伽。

  相比起‘基础三乘’的性之修炼。

  ‘外密三乘’,行部密乘,作部密乘和瑜伽密乘,主要是命之修炼。

  这里就包含了一些密要内容,需要密宗的一些独特的武学实现。

  相比难读懂的‘基础三乘’,‘外密三乘’反而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其中还包括手印类的武学修炼之道,需要搭配佛家的诸多手印来实现。

  至于最后的‘内密三乘’,则是经续和观想的组合。

  以瑜伽部密乘为续,修炼大瑜伽部密乘,无比瑜伽部密乘和无上瑜伽部密乘,成就内密之大圆满。

  大瑜伽续则含有父续、母续、无二续等三类要典,以观本尊的生起次第,大乐现前的圆满次第等瑜伽观法为要义。

  阿努无比瑜伽续则是了知一切现前为大乐智慧的游戏,以秘密传诀为中心,修持自性、轮脉,乃至圆满次第悲智双运方便妙道,现证普贤王如来无分别体性大乐身。

  阿底无上瑜伽则是了悟诸法体性本来清净现空、广大、任运、独一,以究竟口诀传承,立断顿超,成证大圆满,当下安住普贤王如来果地境界,以无死虹光身于轮回空际常度众生,此为九乘圆满之境。

  不一会儿的功夫,赵頵就将这本瑜伽密乘经看完了。

  一时间,他有些头疼。

  第一感觉就是看不懂。

  不过,大致可以概括三个部分的修炼。

  基础三乘的性之精神、灵魂、意念的修炼。

  外密三乘的命之肉身、瑜伽、行作的修炼。

  至于内密三乘,则是经续、观想、脉轮的修炼……

  九乘的修炼,似乎需要相辅相成才行,因为九乘圆满才能证道。

  赵頵猜测,基础三乘的入门是最难的修炼。

  至于外密三乘的修炼,则稍微简单一点,但是如果只是单纯修炼外密三乘的话,那些手印、瑜伽的法门,最多展现的就是武侠画风。

  而最后内密三乘的修炼,多少有些玄学了,经续看不懂,脉轮是修仙,观想更是离谱中的大离谱。

  最关键的是,具体的修炼法门一点没有。

  只有一些佛家术语的介绍,或者说是对应境界的描绘而已。

  这跟大傻子教学有什么区别?

  真就主打一个悟字?

  谁特么能学会?

  而且,赵頵看完之后,也有些怀疑这本经书的分类了。

  这说是武功秘籍,但是看上去更像是一本佛经。

  而且按照经书中的描绘,九乘大圆满,简直是离谱的活佛在世。

  “算了,我还是先偷学六脉神剑吧……”

  随后,赵頵又读了几遍,旋即就头疼的将书藏进怀里。

  这本经书太莫测了,压根就看不懂一点。

  相比之下,还是道家道经比较通俗易懂一些。

  或许也是跟赵頵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有原因,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开始,理解本土经书的效率自然不同,再加上肯钻研,自然有成就。

  几天后

  “鸠摩智来了……”

  赵頵藏身在殿宇之中,都能够闻到一股熟悉的檀香。

  跟着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梵唱传来。

  赵頵等了一会儿,这才将殿宇的大门打开一条缝。

  他看到了没有杵拐的鸠摩智。

  很明显,仅仅只是几天时间,鸠摩智就恢复的差不多了。

  或许是金疮药管用,又或者是西域中有奇药,例如黑玉断续膏。

  同时,赵頵从板门中望出去,看到鸠摩智身边站着九个汉子,面貌大都狰狞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轮明王从吐蕃带来的随从。

  前段时间鸠摩智误入桃花林,身边并没有带着随从。

  赵頵跟踪几天,自然知道那些随从都被鸠摩智留在了苏州城里。

  “接下来,我得把握好时机。”

  赵頵暗暗的从后腰拔出了一根单筒望远镜,旋即他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