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宝宝 作品

第637章 航空巨头!!!

“刘氏海外”与包氏家族、李氏家族的战略联盟日益紧密,三方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商业铁三角。

随着合作的深入,这个强大的联盟开始吸纳更多具有影响力的h资财团,逐步扩大其商业版图,对y资体系形成了渐进式的渗透与蚕食。

在这场全方位的商业角逐中,香江的经济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以“刘氏海外投资”这些h资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力量正逐步掌握各行业主导权。

其中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香江对外经贸的两大命脉——航空运输业与远洋航运业。

这些战略性产业不仅承载着香江与世界联通的桥梁作用,更成为资本角逐的主战场,其所有权变更深刻影响着这座国际都会的经济命脉与发展走向。

香江是夏国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港之一,可是过去的航空市场却几乎被国泰航空给垄断了,整个市场超过8成的市场份额都在这家公司手中。

很多人都会以为国泰是一家香江公司,其实完全不是如此。

这家公司最早的背后控股的股东是y资财团太古集团。

虽然太古集团的总部一直设立在香江,可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y资财团。

一百多年之前,这个y国财团就来到夏国发展,后来成为了香江赫赫有名的四大洋行。

如今太古集团也是世界500强之一,生意涉及地产、航空、饮料、金融等等领域,规模十分庞大。

事实上在十几年前,刘述栋、包宇刚、李家成这些有识之士就已经知道要夺回航空业的重要性。

航空是一个地区的基础行业,影响非常大。

可是香江的航空业却长期被y资财团控制,这并不是好事。

于是,等两方正式谈判签约之后,大势已定。

这些h资就开始了行动,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光彪跟包玉刚了。

当年很多h资都纷纷行动,开始收购y资公司,以保证香江回归前后的经济平稳过渡。

比如说“刘氏海外投资”先是单独收购了香江电灯公司,后又助李照基收购了中华煤气公司,包宇刚收购了会德丰公司等等。

刘述栋又代表“刘氏海外”与纺织大王曹广彪结盟联手了包宇刚,一起成立了港龙航空,企图跟国泰航空一决高下,打破对方垄断的局面。

可以说,曹广彪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企业家,他在70年代就开始到内地投资建设,推动内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他在内地也有很多慈善捐款。

曹广彪家族后来成立的永新光学生产了很多高端的光学仪器,这些仪器也是被广泛使用于夏国未来的航空业中。

虽然,刘述栋等人成立了“港龙航空”,但比起独霸香江的“国泰航空”还差老大一截,港人出行还是比较认可“国泰航空”。

“国泰航空”作为香江之光,当年收购了香江航空之后,从此一统香江航空事业的江湖,成为世界排名第六的航空巨头。

“国泰航空”的成立故事非常特别,最初成立并非是商用,而是为了运送物资。

1946年,一名叫roy farrell的“山姆”飞行员和一名叫sydney de kantzow“袋鼠国”飞行员,为了把物资从袋鼠国运送到夏国,于是就成立了一运输队。

后来,他们离沪海并前往香江继续事业之际,farrell等人便着手为新公司命名。

他们在马尼拉的一家酒店中聚集,共同商讨。

大家一致认为,像“air hong kong”和“hong kong airlines”这样的名字太过普通,缺乏特色。

而farrell个人则对“cathay”一词情有独钟。

这个名词源自中世纪欧洲人对夏国的古称,意为“契丹”,蕴含着浪漫与古典的韵味。

它让外国人联想到诸如“马可波罗”、“成吉思汗”、“丝绸之路”以及“香格里拉”等传奇故事。

因此,将公司命名为“air cathay”显得理所当然。

然而,farrell和de kanztow的视野远不止于此。

他们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跨越太平洋,与美利坚的市场相接轨。

基于这样的愿景,他们最终决定将公司名称定为“cathay pacific airways”。

这个新名称于1946年9月24日在香江正式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cathay”一词在夏国内地也备受推崇。

有传闻称,这与邻近的夏国老毛子有关。

在俄文中,“cathay”的发音为“kitai”,与“国泰”的发音相近。

因此,“cathay pacific”在50年代简化为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国泰航空”。

起初,“国泰”仅以两架由c-47运输机改装的dc-3飞机运营。

提供往返于马尼拉、曼谷、李家坡及沪海的客运和货运包机服务。

“国泰航空”成立后,首年载客量就达到了3,000余人。

注意这可是四十年代啊!

一年后,国泰机队规模便进一步扩大,又增添了3架dc-3型客机和vickers catalina水上飞机。

随着不久后道格拉斯dc-4型skymaster飞机的加入,国泰的机队规模进一步壮大。

就是这一年,y资财团看好了“国泰航空”的未来前景。

当时的butterfield & swire公司,(后来发展为太古集团)便购入了国泰航空的四成半股权,此时国泰仍为澳美合资。

这家航空公司从此就以香江国际机场为枢纽,不仅是香江第一家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还是太古集团及寰宇一家的重要成员。

在港y政府的支持下,香江以南的航线被划归国泰经营,而以北的航线则交由其本地竞争对手香江航空负责。

直至1958年,国泰进一步扩张,收购了香江航空,从而在本地航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进军东北亚市场。

国泰航空接管了原香江航空的多条航线,包括通往t市、东京、汉城以及枫叶国的航线。

在随后的80年代,国泰航空全力拓展其国际航线网络。

当时,香江政府又实施了一项航空政策,规定每条航线只能由一家航空公司经营。

首家获得空运牌照局发牌的航空公司,将享有该目的地的独家经营权。

这一政策为国泰航空带来了显著优势,有效降低了后来主要竞争对手港龙航空的威胁。

这时“国泰航空”已经成为垄断香江的航空巨头,而此时太古集团占股70,而剩余的30股份由汇丰银行持有。

1986年4月,国泰航空在香江联合交易所上市,这就给了“刘氏海外投资”的机会。

其首次招股获得56倍的超额认购,并在5月16日正式挂牌交易。

与此同时,港龙航空的创办也在试图打破国泰航空在香港航空业的垄断地位。

刘述栋虽然联合包宇刚等人成立了“港龙航空”,这些年来也是一直在积极收购“国泰航空的股份”。

他以为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于是在1987年2月,太古集团与汇丰银行又以23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125国泰航空股权出售给“刘氏海外投资”。

此次交易后,“刘氏海外投资”一跃成为国泰航空的第三大股东,并有多位“刘氏海外投资”高层加入国泰董事局。

到了1990年1月17日,“刘氏家海外投资”进一步增加其在国泰航空的持股量至383,并获得国泰的管理权。

这一变动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刘氏海外投资”在国泰航空中的影响力。

随后,在1994年3月,国泰航空以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以香江为基地的华民航空75的股权。

华民航空曾由信德集团经营,此次收购无疑进一步拓展了国泰航空的业务范围。

同年,国泰航空还全面更新了其企业形象,将机身原本的绿白间条设计更换为展翅标志,这一改变无疑增强了其品牌的辨识度。

如今,“国泰航空”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最大的股东变成了“刘氏海外投资”。

“刘氏海外投资”持有的股权已经升至40。

“国泰航空”的第二、三大股东分别是太古集团、夏国国际航空集团。

这两家公司分别持有255、1016的股份,两者者加起来的总和是3516,比“刘氏海外投资”还有5的差距。

这根本影响不了“刘氏海外投资”的控股地位。

因为,香江政府正在计划将启德机场关闭,国泰航空的航空运作也将搬迁至位于赤鱲角的香江国际机场。

同时,国泰也将总部搬迁至位于东涌的新机场侧的国泰城,并计划斥资625亿美元进行相关建设。

今年中秋节前,国泰航空进一步宣布,已与其他相关公司达成协议,计划以82亿2千万港元及发行新股的方式,全面收购港龙航空。

同时,国泰还将动用40亿7千万资金增持夏国国际航空的股权至20。

此外,夏国国际航空也以53亿9千万的价格购入国泰1016的股权,从而形成了双方互控的关系。

双方并约定了相应的股权持有限制和协议条款。

国泰航空的股东们达成一致意见,规定任何持有15或以上股权的股东,在未经国泰董事局的建议的情况下,不得向国泰提出收购要约或接受第三方收购要约。

此外,还对董事会的构成进行了调整,将非常务董事的数量由三名增加至四名,并维持五名常务董事由“刘氏海外投资”提名。

在收购完成后,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将变为:“刘氏海外投资”持股43,“夏国国际航空”175,太古集团持股1016,夏航兴业持股734。

8月底,国泰航空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迎来了其第100架飞机——空中巴士国泰首架飞机betsy。

这架a330型飞机随后在香江科学馆进行了展出。

9月初,国泰航空正式完成了对港龙航空的收购,从而正式晋升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并取代了倭国航空的地位。

国泰航空在航空史上屡创佳绩。

1980年7月17日,他们率先开通了香江至伦敦的航班,初期每周运营三班,并经停巴林。

到了1981年,这一航线增至每日一班。

1982年,开通奥克兰航线。

1983年,开通至温哥华,并开通至法兰克福的航线。

1986年,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旧金山进入航线网络。

1988年,加入苏黎世。

1992年,……

1995年,……

搭乘国泰航空的乘客从1973年的100万人次增长到去年的1800万人次,货运量也得到飞速增长。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国泰于1983年7月2日全球首次推出了香江至伦敦的不停站直航服务,这一壮举在航空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国泰不断加强伦敦航线的服务。

1990年6月,他们将每日航班增至两班,并在去年的8月份进一步提升至三班。

而且,国泰航空在大股东“刘氏海外投资”的支持下,正在将计划等赤鱲角的香江国际机场的正式启用后,将航线每日航班增至四班,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航空市场的领先地位。

“国泰航空”努力拓展航线,扩充机队的同时,还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

1992年,“国泰航空”是第一个在头等客舱的椅背安装个人电视,提供娱乐服务的航空公司。

并于 1994年推展至公务客舱,到了今年,所有乘客均可在椅背上的个人电视观赏机上娱乐节目。

这项创举让乘客可在六个频道内,随心选择英语、粤语、国语及倭语四种语言,观看多部电影、杂志式纪录片及视频节目。

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蓬勃发展,航空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各大航空公司竞争的关键。

进去九十年代以来,在“刘氏海外投资”的控制下,国泰航空致力于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飞行体验。

去年,国泰航空在全面招聘计划中,首次在内地开展了空中乘务员的招募工作,旨在吸引更多优秀的内地青年加入其服务团队。

首批逾100名内地空中乘务员脱颖而出,他们在香江完成了为期7个星期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紧急和安全训练、技术和服务技能培训等。

这一举措标志着国泰航空在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团队多元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培训期间,这些内地空乘不仅学习了必要的航空服务技能,还深入了解了香江的文化和工作方式,为在国际和国内航线上提供优质服务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们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国泰航空的服务团队,为乘客提供更加贴心、专业的服务。

国泰航空大股东代表刘述栋先生表示,招募内地空中乘务员是公司提升服务、加强团队多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随着普通话在国际航班中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熟练掌握普通话、英语以及其他语言的空中乘务员将更具竞争力。

国泰航空的团队已经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70多个国籍的员工,他们跨越不同年龄、宗教信仰、性别和专业领域,为公司带来丰富的多元化视角和经验。

这种多元化的团队结构不仅有助于提升服务品质,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国泰航空将进一步加大在内地的招聘力度,目标是在九七之后再从内地招募约1500名空中乘务员。

届时内地将成为国泰航空除香江以外的第二大空中乘务员来源地。

这一举措不仅为内地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江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地的多元融合与互通。

除了加强团队多元化和提升服务品质外,国泰航空还积极倡导和谐共融的企业文化。

公司注重保障员工权益,表彰协助国泰航空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事,努力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雇主之一。

这种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还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未来,国泰航空将不断加强香江与内地以及全球各地的联系,充分发挥其“植根香江、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定位和优势。

通过扩大内地空乘队伍、提升服务品质和促进团队多元化等措施,国泰航空将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多元化的航空服务。

……

刚刚回家过中秋的刘述栋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上周一,在靠近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费尔蒙温莎公园,来自y国的国际航空运输评级组织skytrax宣布:

收购重组后的“国泰航空”在今年的skytrax《全球航空公司大奖》中“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升至全球第4位。

一举超越了第五名的“倭国航空公司”,以及排名第六的“李家坡航空公司”。

仅次于第三名的“卡塔尔航空公司”,成为亚洲排名第二的航空公司。

skytrax世界航空奖:这是一个知名的航空奖项,每年评选出全球最佳的航空公司。

获奖者通常在乘客评价、服务质量和设施等方面表现出色。

该奖项被称为“商业航空界的奥斯卡,可以说这是航空领域一个非常权威的奖项。

这一利好消息刚一发布,便彻底火爆了香江股市。

重组之后的“国泰航空”市值一举突破到了850亿港币,涨幅达235。

“刘氏海外投资”手中持有高达43的股份,价值365亿港币,简直赚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