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琮、张承二人都是智谋之将,听了孙权言语,也不再说话了,束手静静地立在此处。·求~书?帮- ~追.最,歆-彰.洁!搞出这种阵仗出来,孙权显然是要说些什么的。
果然,孙权开口了。
“子璜,仲嗣,你们二人不知道大吴与魏国差在何处,朕清楚!差在将领、差在兵员!魏国军队皆是由朝廷掌控,将领们都是流官,而非大吴一般手握部曲。子璜,仲嗣,你们二人对朕的忠敬之心朕绝对相信,但整个大吴上下,将领部曲实在太多,军队非国家所有、非朕所有,实际上乃是诸将所有!攻则畏战,守则奋发,这等陋习已经有二十年了,朕如今忝为天子,每日为这种事情烦忧,实在不知该怎么办了!”
“子璜,仲嗣。”孙权胸膛微微起伏:“你二人能否为朕想一个法子出来,让朕不必再因此事担忧,让来日大吴与魏国再有战事之时,让朕不再忧心诸军战力!”
这下明牌了。
果真是宴无好宴,今日御驾来芜湖,竟然是冲着我们二人来的!
全琮略一沉思,随即拱手说道:“陛下,臣请为陛下试言之。若臣说得哪里不对,还请陛下随时指正。”
“好,子璜来说。?墈?书¨屋` ¢耕¢薪\最¢全-”孙权点头,目光灼灼向前看去。
全琮不敢怠慢:“陛下,大吴眼下军队上下十七万,乃是两年前进攻襄樊之后,整编过的数字。”
“诸将按照大江上游到下游的分划,大略如此:步骘在西陵领兵一万,朱然在江陵领兵一万,孙奂在江夏领五千中军,诸葛瑾在武昌领兵一万,臣在芜湖领兵一万,张承在濡须领兵五千,建业中军三万。”
“除了陛下建业的三万中军,荆州及濡须、芜湖各将所领军中,内里的部曲数量从三成到八成不等。”
孙权淡然点头。
全琮继续说道:“除了臣上面说的这八万军队,荆州余下各处的一万兵力,皆为诸将部曲。属于扬州的二万兵力,部曲也占了四、五成左右。”
“余下大江以南诸郡县的郡兵和县兵约六万,并无部曲之忧。”
“陛下,”全琮拱手说道:“如今诸将各有部曲,扬州尚可,以荆州诸将部曲最为多数,若陛下有意想变革此事,臣以为当以扬州诸将开始变革!”
“臣全琮愿做第一个削去部曲之人!”
说罢,全琮深深施了一礼。¨0~0-晓¢说,惘- !已?发+布`罪\鑫.彰,劫^张承在全琮身旁抿着嘴,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还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之中。
对于吴国来说,诸将部曲,当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了。
此前孙权领兵攻打逍遥津时,负责断后的凌统被张辽所部击斩了三百多部曲,痛惜至吐血。在凌统死后,孙权也亲自将凌统儿子抚养在左右,就在前年,凌统儿子凌烈加冠之后,孙权将凌统留下的两千部曲交了了凌烈统领,使他在濡须为将。而在凌烈之前,这些部曲由濡须督骆统暂领。
而这些部曲,通常又有三种来源。变革这种制度的复杂性,不比江对面的魏国改其屯田来更加轻松。
第一种,是孙策时期和孙权执政早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出于分兵和提高将领自主性的因素,给每个将领授予数千兵马,命其攻略诸县。比如周瑜、程普、吕范早期就各自由孙策为他们增了数千部曲。
全琮本人的部曲最早也是来源于孙权授予,这也是全琮今日答得如此痛快的原因。周泰、蒋钦、甘宁这些孙权爱将,部曲皆是由孙权本人授予。
第二种,是孙权时代的产物。出于快速扩张和收编山越的需求,陆逊、蒋钦、贺齐等将都从孙权手中先拿了编制,在山越中获得兵力,之后再就地转正,扩充为自己的部曲。
第三种,就是继承和分配而来。比如周瑜死后,周瑜部曲没有继承给他的儿子,而是由孙权直接强令分给了鲁肃,鲁肃死后,他的六千多部曲和数千军卒直接原地交给了吕蒙。宗室孙皎坐镇夏口的时候,就从程普手中接过了他的部曲,后又将黄盖的部曲归于己有。
当然,也有许多父子之间继承部曲的例子。除了凌统之外,徐盛死后由儿子徐楷领其部曲,韩当部曲传给韩综、后来被韩综都带到了魏国,周泰部曲传给了其子周邵,蒋钦部曲传给了其子蒋壹。
而有了部曲,如何养兵就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了。
吴国各郡各县的税赋,与大魏的制度也并不相同。除了许多郡县要向朝廷缴纳税赋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可以概括,唤作‘奉邑’。
就拿全琮来说,他在芜湖此处所领的一万军队中,其中四千是他本人的部曲,另外六千才是朝廷之兵,换句话说,朝廷只为这六千军队提供粮饷,全琮本人的四千部曲,如何吃饭、如何发饷,都要靠全琮自己自筹。
而全琮显然是不会无中生有、变出钱粮来的。为了养这四千部曲,芜湖大营左近的芜湖、春谷二县就是全琮的‘奉邑’,这两县里的赋税和产出,全部用来供养这四千兵马,就这样还不太够,孙权还时不时的从府库里接济全琮一些,以示对全琮的恩宠。
全琮两县的奉邑,并不夸张,此前程普、孙皎、周瑜、鲁肃、吕蒙、朱治这些将领,奉邑都达到了四县之数。
吴国上下部曲总数大几万,作为奉邑的这些地方,加起来又何止是一个又一个二县、四县加起来所能足够的?
吴国现在两大痼疾,一为士族,二为武将。
就是这般麻烦。
总而言之,吴国现今的部曲制度是一个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问题,想要动摇实属不易,几乎到了变革整个国家根本制度的程度。如果让孙权选一个地方作为试点第一个改变,那芜湖和濡须还真是最合适的地方。
张承在濡须为将,手下统领之军只有一千人算是他的部曲,掀不起什么风浪来。而全琮的四千部曲,最早又是孙权亲自所授,全琮又素来忠谨。
从全琮、张承二人第一个动刀,最为合适!
张承见全琮这般主动,也终于意识到孙权此番是要来变革制度,削去诸将部曲的,他一人在全琮营中,全琮都如此笃定的应下了,他一个人又能做些什么?并无其他法子!
张承也随之躬身一礼:“启禀陛下,臣在濡须领了一千部曲,但臣也以为部曲为诸将所领并不妥当,臣也请从臣开始,减去部曲和奉邑,统一由朝廷指挥和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