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林教授的猜测没有错。


    下一刻,张教授就给出了原因:“我们预估的研发时间,可能就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这个时候你进组也来不及了。”


    竞业协议,不要说汪居廷那边了,就是许秋院士的科研组也有。


    这东西,属于是入职流程的一部分了。


    尤其是对于科研这类保密要求很高的工作而言。


    不过这番话一出口,对面的林教授直接就怔住了。


    啥……啥?!


    几个月就要完成了!


    这一刻,林教授感觉像是听到了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谁家的新药研发,不是用年来作为单位的。


    能在十到十五年内研发成功,其实就已经算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了。


    而尽管许秋已经给出了多发性硬化新药的思路,但事实上,也不过是缩短了一半的时间而已。


    实际上还得需要六七年的时间,才可能让新药问世。


    像汪居廷,他就是奔着五年内推出新药去的。


    然而此刻他听到了什么?


    许院士这边,数个月内就能研发完成?!


    开什么玩笑!


    此刻,别说是林教授了。


    就连对科研没有这么了解的胡川,也觉得此事过于离谱。


    “张教授……这不是已经违背了客观规律了吗?”此时,胡川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有点崩塌。


    这一切实在是太离谱。


    怎么可能在数月之内就完成研发!


    这得是知道了答案,然后逆推过程才有可能做得到吧……


    林教授同样看向张教授,等待着这位老友的解答。


    不过片刻后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忙道:“如果需要保密的话,不用说也可以。”


    用常理揣测一下就能知道。


    既然能在数个月内得出成果,保密级别肯定已经拉满了!


    怎么可能随便泄露给其他人?


    不过,张教授却不以为意。


    他摇摇头道:“放心吧,今天带你们看的所有东西,包括给你们讲的,许院士都心里有数!”


    这话又让两人惊愕。


    许院士……居然算到了这么多!


    二人震惊的时候,张教授依旧在继续:


    “事实上这并不奇怪,你们难道忘记了,这多发性新药的专利,是许院士在那中情况下研究出来的吗?”


    这自然不可能忘记。


    林教授道:“世界医学大赛!”


    胡川也补充道:“而且那一届世界大赛,直接颠覆了整个世界大赛的格局……前十名,最后变成了许院士成果的‘队内竞争’,其余人根本就成了陪衬……即便是妙佑诊所、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天才,也只敢觊觎第十一名!”


    世界大赛有很多届。


    每一届,都有一个个天才涌出。


    然而这么多年,从未有一人如许秋这般耀眼。


    真就是一个人力压群雄。


    谈及此事,张教授眼中也不由得浮现出仰慕之色。


    片刻后他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这只是许院士在一场比赛中的十分之一精力研发出来的成果……


    “而如今,距离世界大赛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而且许院士也有更多时间花在多发性硬化新药上面了。


    “这种情况下,许院士给出的多发性硬化研发方案,早就比之前完善了无数倍!”


    这番话一出,林教授等人彻底怔住了。


    他们总算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原来,让汪居廷不顾院士颜面,拼得头破血流的项目,只不过是许秋随手为之的十分之一罢了。


    而这也远远不是他的极限。


    原以为,这可能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科研竞赛。


    但此时他们才想明白……这压根就是单方面的碾压。


    此刻,他们想明白了很多东西。


    难怪许院士一点也不着急。


    因为汪居廷拿走的,只是皮毛而已。


    科研的真正核心,从头到尾,就是许秋一人。


    有许秋在,汪居廷就赢不了!


    ……


    之后的几天,林教授、胡川两人获准自由参观。


    而随着深入了解了实验室后,他们内心的震撼更加无以言表。


    在不知不觉间,许秋的实验室已经将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推进到了血清神经丝轻链的级别。


    此外,还有“阴燃”“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等等。


    这些研究,更彻底地剖析了多发性硬化。


    而这意味着……


    即便是汪居廷和许秋的新药同时研发出来了。


    汪居廷的新药有效率如果是百分之十的话,那么许秋的新药,将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多发性硬化……治疗有效率起码能到百分之六七十!


    这何止是新药。


    就是很多成熟的靶向药,都未必能做到这一步!


    ……


    林教授等人参观实验室时,医学界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动。


    这段时间里,栗继询院士被带走调查,还有很多相关的医学大佬、主任医师,都同时受到了国级、省级的审查。


    这让烧伤外科人人自危。


    而整个医学界,也都投来了目光。


    一直以来,院士就是无人能动的代表。


    这也让许多院士肆无忌惮。


    大肆敛财的栗继询并不是孤例。


    像他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


    只不过其他人知道掩饰,不会如此大张旗鼓。


    或者是利用各种其他方式,撇清自身的关系。


    比如暗中扶持一家医药公司,然后以院士的名义推荐这件医药公司的某款药物、某项医械。


    这种情况下,钱就跟洪水决堤一样往院士的银行卡上跑。


    而且看起来还完全合规,即便查起来,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过如今,随着栗继询被带走,很多院士都开始有些惊慌了。


    生怕自己变成下一个栗继询!


    因此这段时间,在院士的圈子之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哪怕得罪镗院士,也千万别惹许秋!


    原因很简单……


    所有人都低估了上头对许秋的重视程度!


    如今,栗继询的倒台已成定局。


    唯一的区别,就是他到底会如何收场了。


    究竟是单纯地给予处分,还是说……进行一系列的追责?


    不过,这种定罪程序一般都要延续几个月,甚至横跨数年。


    没有这么好处理。


    因此,众人只能忐忑地等待着结果。


    而像汪居廷等人,则是心都吊到了嗓子眼。


    因为栗继询的下场如何,直接决定了他们会面临何种处罚……


    “但愿只是小惩大诫。”汪居廷自语着。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事件至少要等半年才有结果时,在栗继询被捕后的第十六天,一则通告从大夏卫健委发出……


    当看清楚通告内容时,汪居廷脸色骤变。


    而整个医学界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