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嘉报业公司办公室。
进入90年代之后,香江的报业开始兴盛起来,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竞争,小人物挑战大公司的地位。
作为香江3大报业公司之一的富嘉报业自然首当其冲,公司的报业利润持续下降,不过好在富嘉报业公司持有一些物业,租金的收入刚好抵消了这一降,还让公司的总体利润有轻微的上浮。
但即使利润下降,想要保住现在的位置,也是要继续搞扩张的,不然很容易滑落。
据调查,目前香江注册出版的新闻纸共77种,其中综合性中文日报16家、中文晚报2家,英文日报2家、每周出版5天或6天的英文报纸5家、不刊登国际国内电讯的日报3家、影视娱乐报2家、马经报23家、盲人报1家。
而香江的期刊杂志更是在90年已经突破600种大关。按出版周期论,可分为半周刊、周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老板,这是您要的报告。”伍小豪将两份文件递了过去。
罗齐鸿翻阅几下,说道“公司的报业盈利在下降,你有什么好建议”
伍小豪沉吟半刻,回应道“在前几个月,东方报业集团的《东周刊》大张旗鼓在《东方日报》上进行广告轰炸,想要打赢《壹周刊》,我们完全可以复制这条思路,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全新杂志。”
“不过这需要的广告费会是海量的,按照杂志的周期规矩,我们起码要2年才能回本。”
捧红一份综合类杂志对富嘉报业公司来说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虽然钱都是进了一个口袋,但有没有前景是最重要的,不能一直亏损吧。
如今香江报业打得热火朝天,赚钱的就那么几个,亏钱的一大堆,富嘉报业公司是有钱不假,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需要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估。
“盈利的可能性有多大”罗齐鸿问道。
其实富嘉报业公司旗下有2个综合类杂志,不过完全打不过《壹周刊》和《东周刊》,连郑经翰都败下阵来了。
伍小豪当即回答道“很难说,我只敢保证不会亏损。”
“那就做吧,我拨款4000万给你,人马可以从公司抽调。”罗齐鸿说道,他突然想起,他已经是香江报业大亨,岂能容忍其他人挑战地位。
“是,我一定不会辜负老板你的期望的。”伍小豪见决策已定,便说起第二件事“郑经翰正在重金挖《明报周刊》的雷伟城,意图独霸八卦杂志,您看这件事该怎么处理”
罗齐鸿沉默一下,问道“雷伟城是什么反应”
“还在犹豫,应该是在看我们的反应。郑经翰已经把年薪开到了980万,如果我们要留下雷伟城,起码也要这样的年薪。”伍小豪说道。
雷伟城此人是《明报周刊》的创始人,是香江八卦杂志的祖师爷,其地位不为不高。
“明报集团家大业大的,区区1000万而已,给他。集团需要人才,还有你告诉雷伟城,《明报周刊》可以发大来搞,以后公司的八卦杂志领域由他来话事。”罗齐鸿直接给出双重诱饵。
郑经翰是专门搞报业的人才,很难有大魄力舍得权力,而且两者的规模有天囊之别,富嘉报业公司手握两大杀器-《明报》和《天天日报》,牢牢把控日报行业。
“我相信雷伟城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伍小豪认为雷伟城很难抵挡这样的条件。
事实上,《明报周刊》一年的广告费1亿多,利润几千万,大部分都是雷伟城的功劳,现在年薪涨的1000万也是应该的。“嗯星岛集团已经实现扭亏为盈了!”罗齐鸿看到这份文件,顿时皱起了眉头,他吞并星岛集团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伍小豪回应道“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星岛集团已经盈利,虽然盈利不大,但这是一个好消息。”
罗齐鸿不记得前世有胡仙翻身的信息,难道是‘蝴蝶效应’胡仙幡然醒悟,打算集中精力解决财务问题了
当然罗齐鸿还是不太相信胡仙有能力还得上5亿的欠债,应该是他多虑了。
可惜星岛集团那边他根本插不上手,只能静候胡仙的经营结果。
“星岛集团对现下的杂志大战有什么看法”罗齐鸿问道,既然无法直接影响内部,那就从外到内。
“没有什么计划。在10月份,胡仙曾受邀请去了内地,现在正在筹备《星光月刊》恐怕没有多余的精力加入大战。”伍小豪回答说道。
罗齐鸿细细一想,觉得《星光周刊》不会有什么大的前景,毕竟内地还没有完全开放,对报业的把控是很严的,与香江完全不一样。
“算了,暂时别管星岛集团了。我们还是关注己身比较好。”罗齐鸿摆了摆手“跟雷伟城谈判的时候,让他多做2个八卦杂志,将市场份额扩大。与其让别人占了,不如自己来,肉要烂在锅里才行。”
“嗯,知道了。”伍小豪点头说道。
报业公司只是罗氏家族产业中较为弱小的一部分,所以罗齐鸿并没有在此多待,仅仅一个上午便离开了。
港府拍卖场。
陈智隆与康文毅带着几名高级职员走进了拍卖会场,惹来了众人的目光。
没有见到罗齐鸿的身影,那些同行才稍稍安心,在拍卖场上高级职员是来不及请示老板的。
罗齐鸿做事常有惊人之举,谁知道他若是在会场,拍价会有多高,高价中标可是一件麻烦事。
陈智隆与康文毅在业内也有不小的名声,除了那些香江前十的地产公司老板,他们根本不惧其他任何同行。
毕竟仅凭兆安地产公司一家的市值便已接近700亿港元,更别说兆安集团其他的公司了。
有些人认为兆安地产公司的市值被低估了,真实市值已经是930亿港元。
大家纷纷打招呼,不管待会竞拍如何激烈,大家还是要彼此给面子的。
这块地皮算作地王,勉强作为接下来地市的晴雨表,只要溢价足够高,对地市还是有较大作用的,对所有地产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也不意味着大家会恶意竞价,如此会得罪人的。
拍卖会很快便正式开始,大家都热烈举牌,竞争非常激烈。
到了尾声,只剩下九龙仓集团、长江实业、新世界、南丰集团、信和地产以及兆安集团6家竞争。
“一块地皮到了28亿港元,太贵了。国外的酒店才40、50亿,还是收购酒店划算一些。”郑裕彤瞥了一眼旁边在拼命举牌的吴光政,自言自语的说着。
身边的高层听到这话只能讪讪的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