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面对这些问题,朱由检在文华殿召开御前会议,召集六部九卿商议对策。"富户用机器耕种,贫苦百姓无田可耕,如何解决?"皇帝的问题让殿内陷入沉默。】

【最后,内阁首辅洪承畴提出:"陛下,可设立官营农机局,低价租赁沃野轮;开办农耕学堂,免费培训操作技术;鼓励匠户改良农具,成功者赐官赐银。如此,既能推广新法,又可兼顾民生。"】

【三个月后,早朝时,户部尚书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使用沃野轮的耕地,出苗率提升至七成,粮食产量预计翻番!更有商贾提议组建"机耕商队",专营代耕业务!"】

【工部呈上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民间工匠改良出小型家用蒸汽犁,造价降至百两,已在江南水乡推广。松江府有农户用此犁种出的水稻,穗长比往年多出三寸!"】

【曾经反对的赵铁山,如今成了农耕监的技术总监。他摸着新式犁刀感慨:"当年我骂这铁疙瘩是怪物,现在才知道,它是给百姓送粮的菩萨!我那孙子在农机局当学徒,说以后要让全天下的土地都翻个新!"】

【站在金黄的麦田中,望着沃野轮在田间穿梭,朱由检摘下皇冠。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恰似大明帝国唤醒土地的战歌,预示着一个五谷丰登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这场与土地的较量,不仅拯救了万千百姓的性命,更在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注入了革新的力量,让希望的种子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随着农耕技术的革新,民间陆续出现了蒸汽灌溉车、自动播种机等新农具,各地掀起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热潮,大明的粮仓渐渐充盈,百姓的脸上也重新浮现出笑容。】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板结的田地里,用匕首反复戳着坚硬的土层,转头对刘伯温说:“先生,这地硬得像石头,牛都拉不动犁。你说这蒸汽铁犁真能行?”

刘伯温捡起土块仔细端详:“陛下,古法深耕需择吉日,此器虽快,但恐违天时。臣建议每次使用前,先祭土神,再行耕作。”

徐达站在一旁,双手抱臂:“不管行不行,总得试试。当年打天下,哪一仗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常遇春则大大咧咧地笑道:“要是成了,以后咱军粮管够,喝酒都能敞开了喝!”

永乐位面

朱棣盯着沃野轮的设计图,突然问郑和:“你下西洋见过不少奇技淫巧,这玩意儿在海外可有先例?”

郑和思索片刻:“回陛下,臣曾在暹罗见过水力耕地,但远不及此器精巧。若能成,宝船舰队可载之四海,宣扬大明神威。”

解缙凑过来,眼中透着兴奋:“陛下,此等盛事当载入《永乐大典》,让后世皆知我朝之辉煌!”

姚广孝却眉头微皱:“机械之力过猛,恐伤地脉。陛下,需在犁身刻上经文,以镇邪气。”

宣德位面

朱瞻基拿着沃野轮的小模型,兴致勃勃地对杨士奇说:“杨爱卿,这铁家伙要是能用,朕的皇家农庄可就省事儿多了!”

杨士奇扶了扶眼镜,谨慎道:“陛下,制造此器需大量精铁,且工艺复杂。臣建议先小规模试制,确保可行再推广。”

于谦捧着百姓求粮的奏折,焦急道:“陛下,灾区百姓等不起了!若能尽快用上这铁犁,或许还能赶种一季庄稼!”

杨溥则愁眉苦脸地翻着账本:“可这造价太高,国库实在吃紧啊……”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玩着沃野轮的零件,问严嵩:“严卿,这玩意儿能用来找龙脉吗?”

严嵩立刻谄媚道:“陛下圣明!若用此犁深耕,说不定真能引出龙脉之气!”

戚继光在边关来信中写道:“末将以为,此犁稍作改造,战时可用于破坏敌军营垒,实乃攻守兼备之利器!”

胡宗宪则在江南奏报:“东南水田泥泞,普通耕犁难行,这蒸汽铁犁或许正是破局关键!”

隆庆位面

朱载坖看着沃野轮的预算报告,头疼地问张居正:“张先生,这么多银子投下去,何时能回本?”

张居正胸有成竹地展开方案:“陛下,臣已制定‘以工代赈’之策,招募灾民参与制造,既解决就业,又降低成本。待推广后,再征收农器税。”

高拱一拍桌子:“别瞻前顾后了!百姓都快饿死了,再犹豫连种子都没得种!”

王崇古从边关传来消息:“河套地区荒地无数,就缺这铁犁开垦。请陛下速速支援!”

正德位面

朱厚照一脚跨上沃野轮的木质模型,双手紧握操控杆,模仿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哈哈!这比骑虎豹还威风!李东阳,明日随朕去宣府,咱们用这铁家伙在草原上犁出个马场!”

李东阳拄着拐杖,颤巍巍上前:“陛下,草原乃游牧之地,强行开垦恐生边患。且此器构造复杂,臣担忧工匠难以驾驭。”

江彬猛地抽出佩刀,砍向旁边的木桩:“怕什么!有末将护驾,鞑靼人敢来捣乱,就用这铁犁把他们的帐篷都掀了!”

王阳明若有所思:“以机械代人力,虽违古制,但若能让百姓免于饥馑,倒也暗合‘知行合一’之道。”

朱厚照突然跳下模型,摘下帽子扇风:“别啰嗦!先造十台,朕要亲自试试,看是这铁犁厉害,还是朕的骑射功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