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琳娜 作品

第二百八十二章 圣寿

“十三娘的事解决了?”

王棉照例跑来找王姮聊天。

提及归家待嫁的郑十三,王棉禁不住感慨道:“郑家,倒也没有糊涂到家!”

其实,王棉更想感叹的是:这才是真正的权贵,也是真的聪明。

明知道事情出了问题,就立刻掐死在萌芽状态。

而不是任由其发展,等吵开了、闹大了,再慌忙收拾烂摊子。

上位者们甚至都不用自己动手,只需一句话,丢出一个诱饵,就能让作恶者,自己改变主意。

发现隐患,提前消弭,或许不能在最危急的关头弄个打脸,却是最稳妥的。

对于被谋害的对象,亦是能够把伤害降到最低。

郑十三何其有幸,遇到了王姮这样的好姐妹?

哦,对了,不止郑十三,还有她王棉,也是因为抱对了大腿,这才能够过得富贵安逸。

没穿越前,独立、自我的王棉,并不能理解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

因为在她看来,自己的性命才是最要紧的。

忠诚、恩情、大义等,都不能凌驾于生命之上。

但,穿越后,遇到了王姮,共同经历了这些年,如今的王棉,若是真到了必须要牺牲的时候,她可能真会为了保全王姮而舍弃自己!

人心,真的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啊。

“利益驱使罢了。”

王姮淡淡的回了一句。

对于郑家的种种,她并不愿多说。

若非有十三娘,她根本就不会关注。

“瑞王府与郑家,已经换了庚帖,定了婚期!”

“因着我要离京,婚期定在了八月。”

王姮预计九月底离京。

圣人的圣寿、阿母的生产,以及王棉的昏礼等事宜,全都处理完毕。

如今,再加上一个郑十三出嫁。

忙完这些,王姮就能放心的回老家。

“八月也好,不冷不热的!”

王棉点点头,大方的许诺:“到时候,我给她添妆。”

一起长大的好闺蜜,虽然不如王姮亲密,却也是情同姐妹。

且,说句不怕被人骂做功利的话,郑十三嫁入了瑞王府,与王棉来说,也是一门极有助力的亲戚。

关系网,就是这么一点点的铺开的。

王棉完全可以通过郑十三,将瑞王府纳入自己的盟友队列,然后再通过瑞王府扩展至整个杨氏宗室。

完全舍弃利益的感情,其实并不存在。

掺杂了利益,看似不够纯粹,实则更为坚固、持久。

“嗯,自是要给十三娘添妆。”

王姮随意的应了一声,这本就是应有之义,很不必再说出来。

郑十三的婚事再无波折,王姮也就不会过多浪费精力。

她更关注即将到来的圣寿宴。

“阿棉,东西都准备好了?安全吗?能够达到你所说的那种效果吗?”

王姮与王棉头挨着头,小声的咬着耳朵。

“准备好了!阿玖,不得不说,咱们请来的那些工匠,真是太厉害了!”

提到这一节,王棉不知第n次的折服:在没有工业化、科技化的古代,那些牛逼的工匠,凭借手工,居然就真的手搓出了超大块儿、超清晰、超平整的玻璃墙。

不是门窗尺寸的小块儿玻璃,而是能够用来炮制“神迹”的神器。

“我只是提了个建议,让他们试着用木轮擀压的方式,将玻璃滚平、摊开,直至定型为大块儿的玻璃板。没想到,他们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竟真的成功了。”

“还有粘合剂,竟然真能做到极高的紧固性、密封性……”

王棉越说越兴奋。

若不是为了保密,不得不压低声音,王棉都要站起来欢呼了。

“还有你从登州带回来的采珠女,经过这些日子的特训,已经能够非常完美的演绎出我所要求的节目!”

“咱们的‘惊鸿舞’,到时候定能惊艳两仪殿!”

王棉握紧小拳头,信心满满。

“嗯嗯,到时候,你还要多多看顾,不到结束,决不能掉以轻心!”

王姮最是谨慎,绝不会半路开香槟。

“好!我会的!”

见到这么冷静的王姮,王棉的兴奋略略褪去,她认真的答应着。

接着,王姮又与王棉仔细讨论了圣寿宴的诸多细节,以及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并讨论每种意外相应的解决办法。

两人足足讨论了半个时辰,才将这个话题放下。

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温热的茶汤,王棉忽的问道:“听说,姜贵妃的亲人,找到了?”

自从与萧无疾定了亲,王棉也多了一条与朝堂有关的消息渠道。

王棉给萧家提供了大量的银钱,而萧无疾则分给了王棉一部分的人手。

如今,不靠楼彧,王棉也能得到有关朝政、军务等方面的官方机密。

尤其是

萧无疾回京后,王棉所能得到的消息,更为隐秘、更为快捷、更为准确。

凉州来使的消息,尚未公开,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这其中就有萧无疾、楼彧等东宫心腹。

事关姜贵妃,与王姮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棉也就格外关注。

王姮早已得到消息,一是姜贵妃专门命人前来告诉她的,二则是楼彧的消息共享。

“嗯,是阿母的幼弟,还有侄子、侄女、侄孙若干!”

王姮对于姜家人,完全没有概念。

从未见过的亲戚,即便是嫡亲的舅舅、表亲,王姮也不会太过亲近。

在王姮看来,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是否投契,而非血缘。

至亲如父母又如何,若是“不投契”,那也是冤孽。

“他们已经从凉州出发,由凉州刺史府派人一路护送来京城。”

“阿母托我先给他们弄一处宅院,暂且安置下来。”

“待他们进了宫,见到阿母,最终确定了身份,圣人应该会给阿母一个恩典!”

王姮提到这些,倒没有被麻烦的不满与烦躁。

她是阿母的女儿,为阿母分忧,是她的本分。

且,亲戚什么的,在讲究宗族的古代,并不一定都是拖累。

王姮最善经营人脉,她连陌生人都愿意培养,就更不用说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了。

只要姜家人拎得清、付得起,都不用姜贵妃请托,王姮都会主动帮忙。

这,亦是一种投资,是她庞大人脉网络的一部分。

不过是些许银钱,再耗费些精力,对于王姮来说,都是投资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圣人会给姜家封爵?”

王棉从姜贵妃,想到了历史上有名的那些宠妃。

比如杨贵妃,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范。

还有武皇,受宠的时候,母亲、姐姐,甚至是外甥女儿,都是国夫人呢。

姜贵妃只有一个幼弟,圣人看在她的面子上,应该会给姜家一个爵位。

奉恩公、承恩公之类的郡公不太可能,毕竟那是皇后的父兄才有的殊荣。

除非李皇后薨了,后宫无后,圣人才有可能格外抬举姜贵妃。

“嗯嗯,阿母提了一句,应该是侯爵,最差也是伯爵!”

“当然,还要看那位姜郎君的人品、才能。若人品、才能都一般,就算圣人抬举,阿母也会婉拒!”

“德不配位,最是危险。自己作死也就罢了,很容易累及无辜。”

姜贵妃好不容易才有今日的尊荣,她无比珍惜。

王姮非常了解自己的母亲。

阿母断不会为了近二十年不曾相见的亲人,影响到自己的富贵、体面。

还是那句话,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血缘。

姜家人可以不聪明,却不能犯蠢,继而连累姜贵妃,以及她的儿女们!

姜家最终的爵位,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王棉:……果然啊,真正的权贵,都是利益至上,哪里会顾及太多的感情?!

什么久别重逢,什么骨肉相见,或许会有表面上的抱头痛哭,内里却还是在仔细衡量。

不过,虽然如此真相,透着些许凉薄,却也让一直有些担心的王棉放下心来——

嫡长闺依然清醒到近乎可怕,即便姜家来人是极品,也绝不会伤害到她!

如此,就够了!

王棉只希望自己的嫡长闺过得舒心,其他的,并不在她的考虑范围。

……

七月初十,圣人的生辰,也是大虞朝的法定假日之一。

太极宫、两仪殿等核心殿宇,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装扮。

披红挂彩,繁华锦绣。

朝中官员、京中勋贵等,有资格进宫参与圣寿宴的人,全都早早就起来。

穿上大礼服,准备好寿礼,就连出行的车架等,也都提前检查妥当。

宽敞的朱雀大街,充斥着各种规制的马车、轿子。

宫门口,早已挤得满满当当。

王姮要守孝,不能外出、宴饮,楼彧便独自进了宫。

圣寿宴设置在两仪殿。

圣人、李皇后穿着大礼服,并排坐在高高的主位上。

下首两侧摆放着一排排的食案。

按照爵位、官职等的品级高低排了远近的顺序,靠近皇帝的,自是位高权重的贵人。

周既明也算是新贵,还有个郡君未婚妻,但,终究只是个低品阶的小官。

能够进入到圣寿宴,亦是看在公主府的面子上。

座位什么的,他只轮到一个靠近门口的位置。

周既明原本还为自己能够参加圣寿宴而高兴,但,当他看到一身郡君礼服的王棉,与侯府世子萧无疾并肩跨过殿门,越过他的位置,一路行前,做到了第二排的时候,周既明的笑容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