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二百六十六章 秋天了,该去找蒙古的麻烦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封奏书上面说的是有关于烧荒和捣巢的事情。-r`u`w_e¨n^x~s!.`c_o,m·

秦良玉在奏疏中说,如今正值初秋,正是对蒙古进行打击的好时机,所以询问兵部要不要派骑兵去蒙古地区进行烧荒和捣巢,请求兵部给个决断。

烧荒与捣巢,这可是古代中原王朝应对游牧民族的两种重要边疆军事策略。

而且一般二者配合使用,效果显著。

烧荒的目的在于破坏草原生态,通过焚毁草场,让来年草原难以长出新草。

没有了丰茂的草场,游牧民族的马匹、牛羊就无法得到充足的饲料,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骑兵的优势也会被大大削弱。

而捣巢则是主动出击对游牧民族的聚居营地进行突袭。

在突袭过程中,不仅要掳掠人口,更要抢夺牲畜,直接打击其生存根基,让游牧民族的生活陷入困境。

不过说实话,明军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行过这两种战略了。

这是因为在明朝,这类行动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作军功。

所以边军将士们觉得与其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这种行动,还不如守在边疆,最起码能安安稳稳的活着。

因此以往执行时也多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而已。

久而久之的,这两项战略便被荒废了。

再加上此前建奴打败蒙古,实际控制了蒙古土地,边军能守住防线,不让建奴和蒙古人轻易侵犯大明边境就已经属实不易了,哪里还敢主动招惹是非?

但今时不同往日,松锦之战时,明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和不屈的精神,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让所有的军队都有了底气,过去不敢做的事,如今也敢干了。

而烧荒与捣巢,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秦良玉才修书询问今年是否要重启这两项战略,给蒙古人一个下马威。

换作从前,以李邦华兵部尚书的职权,大可以自行决断。

毕竟这类行动对大明边疆稳固大有裨益,能够有效地遏制游牧民族的侵扰,保障边境百姓的安全。

可现在他却不敢擅自做主了。

因为蒙古如今名义上已臣服大明,蒙古大汗阿布奈更是由崇祯亲自册封的。

表面上看起来,蒙古已然是大明的附属国。

这种情况下,大明若贸然对蒙古发动袭击,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尽管人人都知道蒙古的臣服并非真心,只是在权宜之计下做出的选择,但表面功夫还是要维持的。

总不能让天下人看笑话吧?

不过思来想去,李邦华还是觉得此事应当呈报给朱慈烺,或许他对于此事有别的看法呢?

念及此,李邦华小心翼翼地将奏疏重新封好,纳入袖中,随后起身前往东宫,准备向朱慈烺禀明此事。

与此同时,东宫。

朱慈烺此刻此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正悠然自得地沉浸在一场独属于他的美食盛宴里。

此刻的他,心无旁骛,满心满眼都只有眼前这一顿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火锅。

在华夏古代,虽说确实存在着一些与火锅有着相似之处的饮食形式,可若真要严格计较起来,那些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火锅。

毕竟要是没有辣椒的话,算什么火锅?

而辣椒是在明末的时候才传入华夏的。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它并没有立刻登上人们的餐桌,而是被当作一种新奇的观赏植物。

然而,朱慈烺身为穿越者,他肯定是不会这么认为的。

在他看来,辣椒可是一种神奇的调料,能为食物增添别样的风味,让人原本平淡的食欲瞬间大增。

而且,辣椒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寒冷的天气里,它能驱寒祛湿,让人的身体感受到温暖。\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天气渐渐转凉,丝丝凉意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这正是品尝火锅的大好时机。

所以早在几天前,朱慈烺就派人去收集辣椒了。

在这之前,他心里其实早就琢磨着要整一顿火锅了,只是刚穿越到大明的时候,大明就像是一艘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的巨轮,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建奴虎视眈眈。

在这个时候,他哪有心思去吃什么火锅啊?

直到最近,局势稍微稳定了一些,再加上天气也凉快了,他这才又想起了吃火锅这回事。

寝宫内,朱慈烺、郑小妹和琪琪格三人围坐在一张精致的桌前,他们的目光都被眼前这一幕吸引住了。

只见桌上摆放着一口锅,锅里的汤汁正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

那汤汁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红得耀眼,红得诱人,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汤汁的中间还被巧妙地隔开了,虽然另一半也是红的,但颜色却没有另一半那么浓烈,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层次分明。

原来,这是朱慈烺考虑到郑小妹和琪琪格可能吃不了太辣的口味,所以特意让人整了个鸳鸯锅。

一边是他喜欢的爆辣,另外一边则是微辣。

再看火锅周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肉类和瓜果蔬菜,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牛羊肉占据了主导地位,那鲜嫩的色泽,娇艳欲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上等的食材。

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这里用到的牛羊都是专门从蒙古草原拉过来的,并且在半个时辰之前还是活着的,主打的就是一个新鲜。

此时此刻,朱慈烺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然后招呼着郑小妹和琪琪格:

“来,都别客气,赶紧尝尝,这火锅可是人间美味,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然而,郑小妹和琪琪格毕竟从未见过这样的吃法,她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朱慈烺见状,便亲自示范起来。

只见他熟练地拿起筷子,然后夹起一片薄薄的牛肉,在火锅里轻轻涮了几下,让牛肉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之后这才又夹了起来。

接着,他将牛肉在面前的酱料里沾了沾,然后这才将其塞进口中细细咀嚼起来。

这那表情就像在品尝世间最珍贵的珍宝。

紧接着一瞬间,朱慈烺的脸上就露出了满足的神情,嘴里还不由得赞叹道:

“真是又麻又辣,味道真是好极了!”

郑小妹和琪琪格见朱慈烺如此享受,不仅也有些好奇起来。

这东西真有那么好吃?

下一秒,她们也拿起筷子,学着朱慈烺的样子试着吃了起来。

不过她们涮的是微辣的那一半锅底,毕竟朱慈烺面前的爆辣看着就吓人,她们可不敢轻易尝试。

很快,两人便各自小心翼翼的吃了一口。

这一口下去,两人瞬间都被惊艳到了。

原来这火锅的味道并非单纯的辣,而是麻、香、辣三种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再加上她们吃的是微辣,辣椒的味道没有那么突出,反倒是显的香味更加突出,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一时间,两人各自发出感叹。

特别是琪琪格,她本就是蒙古人,平时吃的牛肉大多是简单的烤制或者炖煮,那味道虽然也不错,但与这火锅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此时此刻,她吃得那叫一个畅快。

朱慈烺看着琪琪格吃得开心,得意地笑道:

“怎么样?这牛肉火锅比你们蒙古平常吃的牛肉好吃吧?”

琪琪格白了朱慈烺一眼,然后这才说道:

“这不一样,我们蒙古物资匮乏,可没这么多的调料来吃肉,在我们那儿能吃饱就不错了,哪像你们这儿,吃得这么精致。¨白/马?书·院` -追?最_新~璋·结?”

朱慈烺听了只是笑笑,因为他知道琪琪格说的是实话。

正当几人吃得畅快淋漓之时,马宝突然匆匆走了进来,然后低头附在朱慈烺耳边说道:

“太子爷,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求见。”

朱慈烺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李邦华会在这个时候来到东宫。

不过下一秒他就不在乎了,而是笑道:

“这李大人来的倒是时候,也算他有口福了,正好让他也尝尝这火锅的滋味。”

“让他进来吧!”

马宝听完这话,赶忙又匆匆离开了。

郑小妹见状,赶忙站起身来,只见她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这才恭敬地说道:

“殿下,臣妾先回避一下吧,毕竟李大人来见殿下肯定要事相商量,臣妾在这儿多有不便。”

说着还想要拉起一旁依旧在夹着牛肉往锅里涮的琪琪格。

然而朱慈烺却摆了摆手,然后笑着说道:

“不用如此,有什么事儿等吃完这顿火锅再说。”

然后,朱慈烺又吩咐宫女加了一副碗筷,而这自然就是为了李邦华准备的了。

没过多久,李邦华就来了。

可是当看到眼前的场景时,李邦华却是微微一愣。

很明显,他没想到朱慈烺正在吃饭,毕竟现在距离中午还早着呢。

而且他看着桌上那锅红的冒泡的东西,心中满是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

但是话说回来,那锅里飘出来的香味却直往他鼻子里钻,气味倒是怪香的。

这味道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勾住了他的嗅觉。

就在这时,朱慈烺热情地招呼道:

“李大人,坐下吃点,这是本宫研发的一道菜品,特别适合秋冬食用。”

李邦华心里其实有点心动,毕竟那香味实在太诱人了。

但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然后一脸恭敬的说道:

“殿下,老臣不饿,而且老臣平时喜欢吃清淡的,这等美味怕是无福消受了!”

然而,他那不停滚动的喉结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心虚。

其实,要是这里只有朱慈烺一个人,李邦华说不定真的会一起吃点,毕竟美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但现在这里除了朱慈烺之外,还有郑小妹和琪琪格两位女眷,他怎么敢轻易坐下呢?

与此同时,郑小妹和琪琪格也因为李邦华的到来停下了手中的筷子,神情变得有些拘谨起来。

朱慈烺看在眼里,心里明白是自己考虑不周。

毕竟这可是古代,臣子怎么敢和君王的女眷坐在一张桌上吃饭?

于是,他笑着和郑小妹她们打招呼道:

“你们先在这里吃着,本宫去去就来。”

随即,朱慈烺这才带着李邦华来到了书房。

紧接着,没等朱慈烺开口询问些什么,李邦华便已恭恭敬敬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双手捧着递到了朱慈烺面前。

“殿下,这是宣府总兵秦良玉送来的奏疏,奏疏中所讲述的事情臣一时间无法决断,请您过目!”

朱慈烺听到这话,神色不禁有些好奇。

但还是赶忙伸手接过奏疏,打开之后,他的目光便专注地落在奏疏的字里行间,神情随着内容而不断变化。

看着看着,他的嘴角竟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要知道在这之前,他满心以为快到冬天了,这天下的局势便会如这渐冷的天气一般,陷入一段平静期,没什么大事可做了。

只想着能稍作休整,应对来年李自成的事情。

可如今看来,竟是他想错了。

因为这个时期对大明来说,或许正是一个对蒙古采取行动的大好时机。

下一秒,朱慈烺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向李邦华,那眼神中带着几分探寻与期待。

“李大人,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朱慈烺开口问道。

李邦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之色,但还是说道:

“殿下,臣其实是不建议做这些事情的,一来蒙古已然臣服大明,对他们动手师出无名。”

“二来边军到了冬天需休养生息,不宜轻易开战。”

朱慈烺没有立刻对李邦华的看法发表意见,他只是微微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在李邦华身上,问道:

“阿布奈最近怎么样了?”

李邦华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朱慈烺的聊天跨度会这么大,明明刚刚还在说烧荒捣巢的事情,怎么这会儿又问起阿布奈了?

但紧接着,李邦华还是赶忙回答道:

“殿下放心,阿布奈最近很安稳,主要是阿布奈刚刚重新收回蒙古的统治权,如今正忙着收服人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朱慈烺听后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特殊的深意。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打完松锦之战后,蒙古就算是被阿布奈完全统一了。

但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答案是错了!

要知道如今的蒙古从来都不是一个整体,甚至阿布奈也只是蒙古各个势力中的一个势力。

除了阿布奈的察哈尔部之外,蒙古还有卫拉特联盟,也就是瓦剌、以及叶尔羌汗国、和硕特汗国、土默特。

这些部落和察哈尔部一样,之前都被建奴收服了。

后来因为之前的松锦之战建奴惨败,这些部落也趁机脱离了和建奴的关系。

而阿布奈应该是趁着这段时间对这些部落动手了。

本来按理来说,大明打败了建奴,让这些部落脱离了建奴的控制,他们也该第一时间感谢大明才对。

最起码也得派个使臣来大明拜谢一下崇祯吧?

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归根结底,无非就是觉得建奴还能卷土重来罢了。

毕竟这些部落之前被建奴打怕了,就像惊弓之鸟一般。

而他们却没有被大明狠狠教训过,所以对大明还是心存疑虑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直接开口道:

“本宫想准许秦良玉的请求,派五万骑兵进行烧荒和捣巢,李大人觉得如何?”

五...五万人!

李邦华听了这话,顿时就被吓了一大跳。

整个人就像被一道惊雷击中,眼睛瞪得老大的,一脸的难以置信。

合着他刚才都白说了啊?

况且就算是真的要去烧荒和捣巢,那也用不了五万骑兵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要打歼灭战呢!

一时间,李邦华还以为眼前这位太子爷是在抽风,赶忙向前跨了一步,双手抱拳急切地解释道:

“殿下,请恕老臣直言,就算真的要派人去烧荒和捣巢,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啊。”

“五万骑兵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粮草、军饷、装备等各方面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而且,现如今确实不适合对蒙古下手,蒙古各部之间虽然有矛盾,但如果大明贸然行动,很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危机,从而联合起来,甚至和建奴勾结起来,如此一来那可就麻烦了。”

“到时候大明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啊!”

很明显,作为兵部尚书,李邦华考虑到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然而朱慈烺却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自信与从容说道:

“李大人,本宫当然知道这些,所以这次我们的目标不是已经臣服大明的阿布奈,而是瓦剌、叶尔羌汗国、和硕特汗国、土默特。”

“并且这次行动的时候,我们也要把阿布奈的察哈尔部带上。”

李邦华先是一愣,眼神中满是疑惑,似乎依旧没明白朱慈烺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就在下一秒,他的眼前突然一亮,好似是想明白了什么,满脸都是兴奋之色。

接着,李邦华一脸激动地说道:

“对啊!老臣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殿下,您说得太对了!”

“虽然目前大明不能对察哈尔部下手,但是却可以对瓦剌、叶尔羌汗国、和硕特汗国、土默特下手啊。”

“毕竟大明可是打败了建奴,所以理论上这些土地可以归阿布奈,也可以归大明,就看我们怎么说了。”

“而且至今为止三个月了,这些部落都没有向大明臣服,也不算是大明的藩属国。”

“这个时候就是对他们出手的最好时机,既可以震慑他们,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不敢再轻易有二心,又可以获得大量的物资,充实边军过冬的物资!”

看着李邦华一脸激动的摸样,朱慈烺又说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以此和阿布奈做一些交易,比如大明帮他吞并周边的一些蒙古势力和部落,他就要把宣府一带的土地和牧场割让给大明。”

“这样也算是等价交换了,太远的土地我们就算打下来也没法掌控,管理起来成本太高,而且容易引发各种问题,还不如拿来和阿布奈换点实用的。”

“毕竟宣府外的土地和牧场我们却是可以实际掌控的,之前不是有不少蒙古人投降大明吗?这些土地和牧场刚好可以分给他们,让他们为大明守边,也能让他们对大明更加忠心。”

李邦华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激动得不能自已了,他的双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脸上更是泛起了兴奋的红晕。

因为他发现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烧荒行动而已,没想到都能被朱慈烺制定成一个开疆拓土的宏伟计划。

这件事情要是成功的话,不仅会对游牧民族造成重创,让他们不敢再轻易侵犯大明的边境,而且大明还能获得大量的物资和领土,简直是一举多得啊!

其实在这之前,大明针对现如今蒙古的策略就是想办法让他们相互之间闹内讧,然后狗咬狗。

这样他们就没时间来找大明的麻烦了。

但是就在刚刚,朱慈烺突然就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那就是大明和阿布奈合作,然后一起去抢劫其他的几个蒙古部落。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来是可以限制这几个部落的发展。

二来是可以让边军得到更多的物资用来过冬,顺便改善伙食。

三来是可以趁机从阿布奈手里获得一些宣府外的土地和牧场,这样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会让阿布奈这个蒙古大汗彻底失去其他几个蒙古部落的人心!

毕竟阿布奈都带着大明的军队来打他们了,你说这几个蒙古部落以后还会愿意臣服于阿布奈吗?

到时候大明的军队一撤退,这几个部落肯定会联合起来对付阿布奈。

如此一来,蒙古可不就更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