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自成:本王只是想拿下陕西,怎么就那么难呢?

眼见如此,朱慈烺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很简单,既然你们愿意归降大明,那就必须充分展现你们的诚意。~珊_叶?屋_ +醉_欣!蟑/节·更`鑫?哙/”

“首先,大明要在你们的部落驻兵,这是为了确保你们不会再有反叛之心,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你们的部落。”

“其次,大明还会派遣官员对你们的部落进行一定的管理,不过当然,这种管理不会违背你们部落首领现在的统治,只是起到一个监督和协助的作用。”

“最后,大明要拥有你们部落一定的兵权!”

“除了这些之外,大明也会让你们部落中的一些官员在大明任职,如此一来,大明才可以相信你们的诚意!”

“也愿意接受你们的归降!”

土默特使者听到这话,瞬间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

这是要对他们进行实质性的统治啊!

说实话,对于朱慈烺的这个决定,他们这些使者其实没什么意见的,甚至还有些开心。

毕竟要是真这么做了,他们也算是半个大明人了,以后说不定还能在大明做官,享受荣华富贵!

你说他们能不愿意吗?

但是这对于土默特的贵族和首领而言,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

毕竟虽然说了不会影响部落首领的权力,但真到了那一步,怎么可能不影响部落首领的权力呢?

等到大明在土默特驻兵的时候,首领的权威必然会受到挑战,部落的格局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想到这里,为首的土默特使者只能小心翼翼地说道:

“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这种事情小人实在是做不了主,小人必须回去和首领商议一下,再给您一个答复。”

“还望太子殿下能够体谅小人的难处。”

说着,眼神中满是恳求。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不在意,只是淡淡地说:

“没关系,本宫可以等,不过你们最好快些给个答复,不然若是等到七万骑兵返回的时候,那么土默特会不会继续存在就不好说了。”

很明显,朱慈烺这是在明晃晃的威胁他们,要是他们不尽快做决定的话,那么等到七万骑兵归来的时候,就会直接踏过土默特的领地,毁灭整个土默特。

这番话让这群使者们心中一阵发寒。

下一秒,土默特使者赶忙拜倒在地,语气略微颤抖的说道:

“遵命的大明太子殿下,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给您一个答复。”

随即,这群土默特使者便颤颤巍巍地退了下去。

只是离开之时,他们脚步踉跄,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巨大的压力。

紧接着,在宣府简单的补充了一些物资之后,他们没有丝毫停留,直接便踏上了返回土默特的路途。

一路上,他们心事重重,都在思索着该如何向首领俄木布汇报这件事情,以及俄木布会做出怎样的决断。

接下来的几日里,宣府显的更加热闹了。

因为快要过冬的缘故,所以宣府的贸易往来也更加频繁了。

每天都有大量的牛马、毛皮等物资从草原各部源源不断地进入宣府。

同样的,大明各地的商人们也不断将粮食、布匹、食盐等生活物资从大明各地运往宣府。

双方各取所需,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朝廷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因为每一件运到宣府的货物,朝廷都会收取一定的税收。

没办法,在古代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只要快到冬天的时候都会储存大量的物资准备过冬。

毕竟古代不比现在,这时候的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冬天的时候更是难获取到足够的物资。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贸易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部落都会想尽办法来获取过冬所需的物资,以确保部落的生存和繁衍。′鸿¨特?晓-税`惘′ ~罪′薪_漳·结?埂¨新?快-

................

与此同时,画面来到陕西河南。

此时此刻,潼关城下,一幅惨烈而又悲壮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举目四望,只见周遭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木,如今已全部被无情地摧毁,只留下一片光秃秃的景象,仿佛是大地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

所有能派上用场的树木、石块,都已被农民军搜刮一空,悉数被制作成了攻城的利器。

农民军们如同一群被愤怒与绝望驱使的猛兽,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嘶吼声。

他们一波接着一波,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不顾一切地朝着潼关城冲去。

那气势仿佛要将这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彻底碾碎。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攻破这座城池,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在那高耸的城墙之上,孙传庭正亲自率领着一众官兵严阵以待,顽强地抵抗着农民军的疯狂进攻。

看着城下那如蝼蚁般不断涌来的农民军,孙传庭的脸色愈发阴沉,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最近一段时间,李自成攻城的攻势变得越来越猛烈了,今日更是从凌晨时分便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一直打到现在,接连攻打了七八个时辰,中间竟没有丝毫停歇。

光是农民军那边,就已经倒下了不下三千人,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

不过好在守城的官兵们训练有素,且城墙坚固,并没有出现多大的伤亡。

而且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这潼关城应该是能够守得住的。

因为早在之前,意识到局势有些不对劲的时候,孙传庭便当机立断,紧急从其他地方调来了三万新兵前来帮助守城。

也就是说,如今潼关这边差不多有六万左右的将士驻守。

可千万别小看这六万将士!

要知道自古以来,在攻城之战中,攻城的人数最起码要是防守人数的十倍以上才有可能攻下这座城池。

而且,攻城一方还必须携带大型的攻城利器,如云梯、冲车、投石机等,才有机会突破城池的防线。

但是很明显,这两点李自成的农民军都不太符合。

虽然他们的人数大概有六十万之众,但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参差不齐。

再加上他们也没有什么大型的工程机械,攻城手段十分有限,所以双方也只是在死磕而已。

农民军们一次次地发起冲锋,却又一次次地被官兵们击退,只留下一地的尸体和残破的攻城器械。

因此在孙传庭看来,李自成是无论如何也攻不下潼关的。

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点,孙传庭一直没有向朝廷请求援助。

他觉得自己完全扛得住这场攻势!

而且他也知道朝廷最近正打算对蒙古进行烧荒和捣巢,这可是关系到边疆安稳的大事,甚至连太子朱慈烺都亲自去了宣府督战。

在这种情况下,孙传庭实在是不想再给朝廷和朱慈烺增加负担,毕竟朝廷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都耗费在这潼关城下。

与此同时,在潼关之外不远处的一处高山之上。

李自成正骑着马,身姿傲然地立于高山之巅。

他冷冷地望着远方的场景,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不甘。

看着自己手下的农民军们正在前方奋力攻城,喊杀声震耳欲聋,而那座潼关城却依然岿然不动,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巨山,李自成无奈地叹了口气。

因为他心中清楚,自己大概是没法攻下潼关了。

自从之前和罗汝才他们商量接下来的战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

也就是说,按照之前商议的计划,明天他就应该撤退了,然后想办法度过这个冬天了。

毕竟最近几天天气突然一下子就变冷了,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

晚上的时候,哪怕盖着厚厚的被子,都会瑟瑟发抖。

很明显,这是大雪即将到来的前兆。

如果不尽快找个地方过冬,这六十万农民军恐怕就要在这冰天雪地中冻死大半了。

虽然知道这件事情迫在眉睫,甚至事关几十万大军的生死,但是说实话,李自成实在是不甘心啊!

他不甘心就这么走了!

他只是想打回陕西,回到自己的家乡,怎么就这么难呢?

该死的崇祯,为什么要把孙传庭这个让人头疼的家伙派来陕西呢?

孙传庭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横亘在他前进的道路上,让他寸步难行。

想到这里,李自成恨得牙痒痒,双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脸上的表情都变得有些扭曲了起来。

看了一眼逐渐落下的太阳,只见那血红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仿佛给这场战争披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最终,李自成还是叹了口气,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对着一旁的张献忠说道:

“算了,鸣金收兵吧。”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仿佛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挣扎后,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张献忠听到这话,这才松了口气。

因为他觉得李自成最近都有点魔怔了,每天不要命地去攻打潼关,每天伤亡都有几千人。

再这么下去,估计农民军都要被消耗完了,这对他们可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六十万农民军可是他们在这乱世中生存的根本,如果就这么消耗殆尽,那他们以后还拿什么去争霸天下?

不过好在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按照之前的约定,明天大军就会离开潼关,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准备过冬。

张献忠心中暗自庆幸,他觉得李自成也是想到了这点,因此打算放弃攻打潼关了。

紧接着,张献忠便下达了鸣金收兵的命令。 伴随着一阵激昂的号角声响起,那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天空,传到了每一个农民军的耳中。

之前还在攻城的农民军们听到这号角声,瞬间如潮水般退去。

他们的脚步有些慌乱,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疲惫和迷茫。

说到底,他们也不想每天用命来攻城啊!

但他们也没办法啊!

他们吃的李自成的饭,就得为李自成卖命!

不想上?

真当身后充当督战队的老营是摆设啊!

这群人杀起他们这些农民军来,可是比官兵狠多了。

片刻之后,潼关城外,只留下了一地的尸体和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

那些攻城器械有的已经残破不堪,有的还带着斑斑血迹,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农民军尚未死透,不断在地上挣扎着,发出微弱的呻吟声,但此时此刻根本没有人搭理他们。

他们的命运就像这飘零的落叶一般无人问津,最终也只能变成潼关城下的一捧泥土。

城墙之上,当看到农民军终于撤退的时候,孙传庭也终于松了口气。

他的身体微微一松,紧绷的神经也稍微放松了一些。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李自成他们接下来的计划,还以为李自成明天可能还要继续攻城。

毕竟李自成之前的攻势如此猛烈,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随后,孙传庭吩咐手下,万万不能放松警惕,今晚值守的官兵要加倍。

官兵们听到这话,自然应了下来,因为他们深知这潼关城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来到了晚上。

夜幕降临,整个潼关城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但在这寂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危机和不安。

另一边,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三人坐在营帐之中,正听着手下的汇报。

不得不说,今天的损失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

死亡人数超过五千、受伤的人数超过了三千多!

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李自成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哪怕在他眼中,农民军不过是一串数字,但这一天的损失也实在是太大了。

直接死了的农民军还好,直接一埋就完事了,但那些受了伤、还活着的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事情。

因为他们这边没有那么多的药物可以救治这些受伤的农民军。

可这些人又不能直接抛弃,毕竟这种抛弃伤兵的事情要是传出去的话,李自成的名声可就彻底毁了。

这让李自成很是头疼,但头疼归头疼,事情还是需要解决的。

于是,李自成吩咐道:

“死去的兄弟一定要妥善掩埋,不能让他们暴尸荒野,至于那些受伤的兄弟也必须全力救治,绝对不能让他们因为伤势加重而死亡。”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痛和坚定,仿佛是在对这些兄弟们做出承诺。

当然,他这只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至于能不能救治,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

前来汇报的将领听到这话,脸色也是有些难看了起来,因为他也知道以目前他们这边拥有的药物,根本没法救治所有人。

只是这些话肯定不能说出来,而且他大概也明白了李自成话语中那不能明说的意思。

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应道:

“请闯王放心,属下知道该怎么办。”

随即便匆匆退了下去,去安排相关事宜了。

一时间,营帐之内就只剩下了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三人。

他们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营帐内只点着几盏昏暗的油灯,摇曳的灯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让他们的表情显得更加复杂。

但片刻之后,李自成还是开口了:

“诸位,今日算是我们之前约定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却还没有打下潼关城,所以接下来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迷茫和焦虑,仿佛是在寻求一个答案。

张献忠和罗汝才听了这话都是面面相觑,心中不禁有些无语。

心说有没有搞错?

之前不是商量好了,如果半个月内没有打下潼关城的话就赶紧去找地方过冬吗?

怎么李自成现在又问这样的问题?

罗汝才瞬间就反应过来,知道李自成还是没死心,想要继续在这里死磕下去。

但他肯定不能看着李自成这么干,要是再这么死磕下去的话,死的只能是他们。

毕竟最近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再这么消耗下去,恐怕不用等朝廷派兵来剿灭他们,他们自己就会先土崩瓦解了。

想到这里,罗汝才赶忙劝道:

“闯王,如今这局势已然如此,咱们还是赶紧撤兵吧!这潼关城实在是不好攻破,咱们之前也尝试了无数次,可每一次都无功而返,还折损了不少兄弟。”

“而且,根据最近得到的密报,孙传庭这老贼似乎又从别处调来了三万精兵前来驻守潼关。”

“如此一来,如今这潼关的总兵力已然超过了六万。”

“这么多兵力聚集在此,潼关的防守只会愈发严密,犹如铁桶一般,咱们继续在这里耗着,也不过是白白浪费时间,消耗咱们兄弟们的精力和士气啊。”

一旁的张献忠见状,也赶忙附和着劝道:

“闯王,军师所言极是,这攻城之事,咱们暂且先放一放吧。”

“咱们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得赶紧想办法找个合适的地方过冬啊!”

“最近这天气说变就变,一下子就冷了下来,估计不出半个月左右,可能就要下大雪了。”

“要是在这之前咱们找不到一个安稳的过冬之地,那可就麻烦大了。”

“到时候兄弟们吃不饱、穿不暖,还怎么打仗啊,一旦军心涣散,咱们可就真的陷入绝境了。”

李自成静静地听着两人的劝说,心中满是无奈,忍不住又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他心里一直对陕西有着深深的执念,因为那是他的老家,是他梦寐以求想要打回去的地方。

他满心希望张献忠和罗汝才能够支持他继续攻打潼关,可如今眼看着这两人都旗帜鲜明地不支持自己的计划,而且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在理,让他实在无法反驳。

李自成心里清楚,自己确实不能再一意孤行了,只能无奈地放弃这个念头。

紧接着,他缓缓开口说道:

“你们放心,本王既然之前答应了你们,那就一定会遵守约定,不会再攻打潼关了。”

“只是如今这局势,咱们接下来到底该去哪里,本王心里实在没个主意啊。”

罗汝才微微思索了片刻,摸了摸自己那花白的胡子,然后缓缓说道:

“依在下之见,不如咱们去南阳如何?那南阳城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又深又宽,而且城内房屋众多,各种设施齐全,足够让咱们的大军顺利度过这个冬天了。”

“当然,开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开封城同样易守难攻,而且物资丰富,也是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好地方。”

李自成听到这话,刚想说些什么,可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

“闯王,我有大事要禀报!”

这声音一传入李自成的耳中,李自成瞬间就听出来了,这是高桂滋的声音。

高桂滋是李自成手下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起义中屡立战功,算是李自成的心腹之一。

之前李自成特意让高桂滋带着一群人负责收集粮草,本以为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回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

想到这里,李自成赶忙说道:

“高桂滋,快些进来,别在外面磨蹭了!”

紧接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此人赫然便是高桂滋。

只不过此时此刻,高桂滋一脸的慌张,眼神中满是惊恐与不安,似乎是遇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不等高桂滋下跪行礼,李自成就赶忙关切地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本王不是让你去想办法筹集粮草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高桂滋听到这话,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然后满脸沮丧地说道:

“闯王,小人无能啊,小人带着兄弟们四处寻找,几乎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就是找不到一粒粮食啊!”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在场的三人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脸上满是震惊与疑惑。

虽然他们这些农民军一直在河南四处抢粮、征粮,但肯定还是有一些遗漏的地方的,怎么可能找不到一粒粮食呢?

而且之前攻打一些城镇的时候,那些城镇的富商们知道李自成的威名,主动愿意出钱出粮,李自成觉得脸上有光,也就放过了他们,并没有对那些富商们赶尽杀绝。

按理说,这些人肯定是有存粮的,怎么可能现在一粒粮食都找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