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朕了吗?不知道这次能讲些什么,能不能给朕指一条明路呢?”大齐皇帝黄巢叹气道。
...
【关于黄巢起义的全过程,此前已经概述,现在就不说了。
从农民起义的发展角度来说,这个时间,农民起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过去,农民起义往往没有什么明确的纲领和目标,一般都是反抗暴政,求个活路,最大的也不过是推翻当时的王朝。
就比如“伐无道,诛暴秦”。
又或者张角的太平道之中的太平二字,以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然已经有一些平等思想的体现,但实在过于模糊。
而从王仙芝的“天补平均大将军”和黄巢的“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的称号可以看出,当时的底层百姓对于贫富差距是十分的深恶痛绝。
这两个称号,也体现出了农民义军有了全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
平均!
均平!
虽然,这个口号还处在比较朴素的阶段,追求的也是赋税劳役平均,没有与之配合的一整套的政治纲领,但却是取得了无数百姓的支持。
从而这个阶段的农民起义规模空前庞大,不像之前那样,总是多路义军各自为战。
接下来,就是宋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了。】
...
“什么?怎么不多说一点啊,朕真的很需要指点啊!这仗到底要怎么打才能赢啊!”
黄巢十分着急的说道。
翰林学士皮日休道:“陛下,臣认为,咱们,咱们失败的重点不是军事错误,而是政治上,经济上的,所以咱们还是要根据天幕过去所有的知识结合咱们现在的情况,做出改善,当然军事上也一定要顶住,争取咱们稳定地盘的时间才行。”
“皮爱卿说得对,是朕总是把目光放到军事上了!咱们的主要问题不是军事...”黄巢也是连连点头。
...
“什么?宋初?宋初?这怎么可能?我大宋一片繁华,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就有起义!”宋太宗赵光义一脸的错愕。
...
赵匡胤看到赵光义的样子,顿时就怒了,对着天幕骂道:“你个蠢货,你上次不是带了史书回去的吗?你他娘...是没看吗?就是四川的起义!你个混账东西,还不知道,还不去消除矛盾,解决隐患!”
...
赵光义看到赵匡胤隔空骂自己,也是愣了一下,然后赶忙道:“来人啊,快去把朕带回来的史书拿过来,朕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
【话说,这次起义,可能在普通百姓这里不是很出名,但是在历史学者那里却是十分的有名。
为什么呢?
咱们先来看看大体的过程。
这话,还得从黄巢起义说起。
话说当年黄巢义军,席卷过关中,中原,江淮,岭南,福建等很多地方,消除了当地的许多的世家豪族大地主,从而释放出了许多的土地。
但他没有席卷过四川,并且唐朝的统治者每次躲避的时候,几乎都在往四川跑,这使得这里的世家豪族基本没有遭到什么清洗。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相比于乱战的中原,这里虽然出现了前蜀后蜀两个国,但总体上基本没什么大的战乱,所以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搜刮是越发的严重。
我们常说,宋朝是大型王朝里少有的从未抑制过土地兼并的朝代,因此它的土地兼并一直很严重,但同样,宋朝的经济却十分的繁荣。
这其中,第一点就是因为黄巢起义及五代十国战乱带来的结果,宋初之时,虽然全国有六七成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手里,但很多地方依旧有着大量荒芜的土地。
这第二点,就是因为宋朝根据当时的情况,在税收,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政策。缓解了部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再加上大地主规模化生产,增加了土地的产出,也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一部分劳动力进入了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等等。
宋朝主要还是三冗问题带来的各种赋税不断增加,进而不断压迫所有百姓,造成社会动荡等等的问题。
不过,这里面的内容,要说的话,那可就太多了,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咱们还是说到四川,相比于其他地方虽然有土地兼并问题,但百姓尚能过活,四川那可真是严重到了极致。
这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做“旁户”的百姓,旁户类似于佃户。
所谓佃户,就是自己没地,靠租地主的地种为生的人,在宋朝时期,一般这种被称为“客户”。
客户也分成了好几种。
而旁户算是其中最最底层的客户了。
别的佃户,要是被地主压榨得狠了,大不了老子不租了,去租别人的地种,去做小生意去,到时候朝廷找你地主收税的时候,你没粮粮食交上去,看你咋办。
简单来说,这种可以随时跑路的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人身自由度相对较高,所以地主为了完成朝廷的税收,也不能太过分的压榨,要是佃户们发狠一起跑路,没人种地,那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有一些相对比较仁慈的地主,还经常会在收获之后,请佃户们吃饭,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今年的劳动。
而旁户则不一样,他们基本上所有的人身权利都依附在地主身上,就算地主怎么剥削,也不能跑,就跟签了卖身契的人差不多。
四川,就大量存在这种旁户,往往是数代人,都是跟着自家的地主混的,说是地主的奴隶,那也差不太多。
因为四川没经过太多战乱,所以本来就土地兼并超级严重,还存在旁户这种情况,很多地方旁户的数量甚至占了所有人的七成以上,更严重的,甚至八成,九成。
再加上宋朝灭了蜀之后,将蜀地的大量金银布帛等等财物,全都运往了京城,号曰:“日进纲”,一搞就是十几年,搞得蜀地这个人多地少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
一些百姓在种地之余,还要搞一些副业才能生存。
在后来,宋朝还在四川设置了“博买务”,垄断了布帛交易,后来又把茶叶也纳入官营,不准小老百姓私人,个人自由买卖。
这一下,豪强地主都笑哈哈了,各种低收高卖,低价收布帛,茶叶,高价卖米等等。
在这样折腾下,四川百姓终于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