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我是大神 作品

第610章 黑衣宰相姚广孝

相比起上次出发那种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今天出发的场面略显寒酸。

俞通渊回来的时候也就是十几艘船,走的时候依旧是十几艘船。

只不过回来的时候船上装了黄金,回去的时候装的是人和武器弹药。

而且人也并不多,老六那边的工匠也不是说要多少就有多少的。他自已也需要人手。

所以这次也只能给朱棣送去二三十个工匠。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这些工匠可都是那种识字儿的老工匠,可以说是骨干成员了。

这也是老六那边能给的最后的支援了,未来几年,老六是没有能力再给朱棣提供更多优秀的工匠了。

一切都要靠朱棣自已了。

除了这些工匠,朱元璋还给朱棣弄了大几千的移民。

这些移民都是应天府方圆几百里内能找到的所有流民了。

别说是大明了,就算是现代的美利坚,流浪汉也是非常多的。

现代华夏也有无业游民,只不过没有美利坚那么多而已。

大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也没几年,有流民是很正常的事儿。

这些流民,朱元璋一般都会让人集中起来,然后物尽其用。

大明的发展还是不行,流民那是安置了一波又一波。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流民的数量确实在减少。

这次给朱棣送去的这几千人,基本上也是应天府附近最后的流民了。

如果再多一点时间,还可以从更远的地方找到更多的流民。

可是朱棣已经等不及了。

俞通渊回来的时候,朱棣就跟他说过了,要他尽快回去。

瀛洲太大了,朱棣的野心也很大,时不我待啊。

朱元璋安抚了俞通渊几句,然后示意朱吾适说两句。

朱吾适没有多跟俞通渊说什么,他都那么大年纪了,经历过的事情非常多,已经不需要太多鼓励了。

反倒是郑和,朱吾适对他未来的期望还是很大的,这个小家伙不用多说,只要按照原历史那样。

他就是一个优秀的探险家,不输给哥伦布,麦哲伦。甚至还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郑和的船队可比这两人的规模要大得多,如此规模的船队能够在海上杀个七进七出,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内乱,要说郑和没有领导能力,傻子都不信。

“小郑和,你是不是心里对我还有怨气啊?”

没有说话,或者说他确实有怨气,但是却不敢说。

郑和小小年纪就成了俘虏,心智还是比较成熟的。

朱吾适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知道吗,如果不是我非要让你跟着俞通渊去找新大陆,你现在应该是在公里当太监。

不仅是你马家绝后了。

你自已还要受其他太监的欺负。

关于太监的处境,回去的路上你可以问问俞通渊,他多少也了解一些的。

我可以算你半个救命恩人了,你不感激我就算了,竟然还怨恨我。

不过也无所谓,你跟在俞通渊身边好好学习,我相信你未来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这个就属于是灌鸡汤了,历史已经改变,郑和还能否有一番作为,朱吾适也不清楚。

大概率是可以的吧,毕竟性格决定命运。

郑和能从一个俘虏,被人阉了送进宫当太监。

到后面成为朱棣身边的红人,被朱棣委以重任,就说明他具备了成功的要素。

不过朱吾适也不能保证,毕竟历史改变了,郑和的成长轨迹也变了。

万一郑和不当太监就觉醒不了呢。

对于朱吾适的这番话,郑和听得不是很明白。

朱吾适也不在意,现在不明白,以后能明白就行。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登上船只,离别的时刻也要到了。

突然,朱吾适在登船的人群中看到了一个一袭黑衣,头上一根毛都没有的人。

“那个和尚是怎么回事儿?”

在大明这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封建社会,光头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和尚。

顺着朱吾适手指的方向,俞通渊和朱元璋都看到了那个马上就要上船的身影。

难道是。

朱吾适和朱元璋异口同声道。

“黑衣宰相姚广孝!”

两人都不明白,姚广孝为什么会出现在去往瀛洲的船上。

如果姚广孝知道两人的想法,肯定会喷他们一脸。

还不是因为他俩啊,就是因为这两个人,才导致姚广孝的抱负无法施展。

姚广孝,法名道衍,字斯道,号逃虚老人,苏州人。

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佛学家和文学家,出身医学世家。

就这一串头衔,就知道这人有多牛逼了吧。

这人14岁就出家当和尚了,不仅学阴阳术数,还精通儒学。

所以严格来说,他就不是个正经和尚。正经和尚谁会学这么多当官的才学的东西啊。

也不知道朱元璋当时咋想的,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挑选姚广孝做了朱棣的随侍。

姚广孝和朱棣那是一见如故,臭味相投。

后来帮助朱棣造反,辅佐太子朱高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甚至还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

这人可以说是非常牛逼了。

因为朱吾适的出现,朱元璋并没有给他的儿子们挑选什么高僧随侍。所以朱棣和姚广孝也没机会认识了。

朱棣虽然也看过史书,但是他压根儿没想再造反了,也没有造反的机会了。

所以他也没想过要去接触姚广孝。

其实朱吾适和朱元璋也想过怎么安排姚广孝。

杀了,那肯定是非常浪费的。

虽然朱棣造反,有姚广孝忽悠的原因在。

但是这点儿影响其实微乎其微。

如果不是朱允文非要着急削藩,搞的朱棣苦不堪言,就算有姚广孝忽悠朱棣也不一定会造反的。

就算他想造反,也没那个条件啊。

所以严格来说,朱棣造反不能怪姚广孝。

只能说姚广孝在朱棣造反的过程中,给到了他很大的帮助。

这是个人才,毋庸置疑。

朱元璋也想过干脆重用姚广孝,后来他自已否决了这个想法。

朱元璋之所以弄死胡惟庸,很大原因就是要收拢权力,不想要宰相了。

姚广孝的外号可是黑衣宰相,犯冲。

就这样,原本会跟随朱棣的姚广孝,只能继续当和尚,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