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我是大神 作品

第644章 数理化风靡大明

既然都不想做官了,那自然不用天天抱着四书五经啃,也不用每天都读朱熹的书了。

打发时间的话,这些书明显是不行的。

所以解缙他爹涉猎非常的广泛。

可以说只要他能弄到的书,他都读过,而且还不是走马观花地读。

解缙家是江西的,本身读书的氛围就很浓厚,再加上他家又小有资产,所以解缙他爹真的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有他在,弄出几张试卷那真的是分分钟的事儿。

所以就算知道了,要考作文和数理化,也不一定就能押对题啊。

就算压对了也无所谓,朱吾适不仅不反对,他甚至很鼓励其他的人知道考试内容。

如果后续的考生知道了内容,想要考出好成绩,然后去用心钻研数理化,那不是好事儿嘛。

正好朱吾适需要的就是数理化方面的人才啊。

不过朱吾适也有失算的时候。

下午阅卷的时候,朱吾适就陪着解缙他爹,然后头都大了。

考生写的那些个作文,他压根儿看不懂。

全是文言文,能看懂就怪了。

朱吾适上学那会儿,就很讨厌文言文。

倒不是文言文不好,那都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怎么会不好呢。

问题就是太好了,好到朱吾适压根儿看不懂。

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帮助下弄懂了吧,还要背诵全文。

鬼知道文言文有多难背。

背诵也就算了,还要阅读理解。

阅读都有障碍了,还要理解。

真真是太难了。

这就是大明的风格,朱吾适还真没法儿说什么。

看了一会人,朱吾适放弃了。

反正他已经交代过解缙他爹了。

作文的要求就是,能说人话,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更进一步的质量问题,他自已看着办就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

第一次参加考试的考生并不是特别多,大家都不想当小白鼠。

所以考试成绩很快就出来了。

一共不到一百个考生,最后只录取了不到十个。

倒也不是说剩下的人都特别菜。

在不知道考试内容的情况下,直接裸考,朱吾适对他们的成绩基本还算满意。

之所以录取的人少,主要还是要定个标准,告诉后面的考生。

这次考试是很严格的,所以别觉得知道了考试内容就能轻松过关,该好好学还是要好好学得。

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劝学吧。

当然了,考虑到第一批考生确实debuff拉满了,朱吾适还是给了他们一些优待的。

凡是参加了第一场考试的考生,来回路费住宿费和餐饮费全都报销了。

本来那些落选了的考生还不服气呢,这条消息一出,瞬间心服口服。

作为参加第一场考试的考生,确实不算公平,毕竟后面的考生可以针对性补强。

但是朱吾适愿意给他们报销,他们心里的原酿一下就消失了。

这就相当于免费来模拟考试了一次。

回去之后好好学习,过几个月再来参加考试,通过的几率大大增加了。

无论是谁,看到这条消息,都不得不由衷地称赞一句。

“王爷真是个大好人啊。”

一时间,应天府和周边地区数理化方面的书籍销量暴涨。

朱吾适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在考试之前就已经让大明皇家印刷厂开始赶制这方面的书籍了。

趁着这次考试,选拔人才的同时,还给朱元璋创收了。

顺带着还推广了数理化。

有些没想过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也很好奇朱吾适为什么不考四书五经要考这些,所以他们也会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了解一下。

只要愿意了解,就肯定会有人感兴趣,只要感兴趣了就有人钻研。

只要有人钻研,总有人会出成绩的。

最怕的就是束之高阁,看都不带看的。

考试的事儿基本已经搞定了,往后只需要每十天举办一次就行了。

解缙父子就辛苦了。

尤其是解缙他爹,又要出卷,又要阅卷,那真是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

朱吾适唯一能做的,就是又给他找了几个帮手。

不要求数理化多好,只要看过这方面的书籍,会出题就行。

几天之后,所有事情都搞定了。

朱吾适又找到了几个老头。

这些人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优先就是书看得多。

想要找一些算术题,物理化学方面的题目,他们都能翻出来。

朱吾适没准备搞创新,这些题就从大明已有的书籍里找。

只要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真的认真学了,考试通过的概率很高的。

朱吾适准备多办一些学校,不管是小学还是职业技术学院,数理化都是必学科目,所以老师的需求也很大的。

这些人通过考试后,就会去参加为期一年的培训。

培训可不光是培训,还要考试的。

每个月考试一次,如果考试不及格,这个月没有工资。只管食宿。

是的,培训也是有工资的。

毕竟都是成年人,有家有口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一年不赚钱,对于那些经济拮据的人来说,很难。

朱吾适不差那点儿钱,所以培训也是有工资拿的,虽然不是很多,而且还要考试及格才能拿到手。

至于那些不差钱儿的,也很简单,考试不及格丢人啊。

而且不及格次数多了,没有毕业证。

拿不到毕业证,不仅没办法当老师,以后干其他工作,人家也要考虑一下吧。

这个人考试总不及格啊,咱还是别用他了吧。

朱吾适出台这些政策,不是要为难他们,纯粹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等到毕业后,这些人就会按照成绩好坏,分到不同的学校去当老师了。

当老师期间,这些人也是要自学的,毕竟才培训了一年。

所以当了老师也不是高枕无忧了,每年还是有考核的,考核不通过就降级甚至开除。

朱吾适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为了大明,他也是操碎了心啊。

应天府的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选址完成,并且开始建设了。

得益于前几年搞房地产开发,大明还是培养了一些建筑人才的。

豪华别墅都盖了,盖个简单的学校那还不是手拿把掐。

朱吾适承诺的地质大学也已经开始动工了。

知道那些商人很着急,朱吾适专门找了个地方,从官营矿业找了一些老师傅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