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承稷闻言,连忙起身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地面:“母妃明鉴,儿臣绝无他意!只是仰慕司马小姐才德“
蔡昭姬冷哼一声,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案几:“起来吧。本宫是你的生母,你想干什么,本宫知道的一清二楚。“
秦承稷缓缓起身,眼中已噙着泪水,哭诉道:“在母妃面前,儿臣怎敢有半点欺瞒?“
殿内一时寂静,唯有炭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蔡昭姬凝视着眼前这个她从小带大的皇子,神色渐渐缓和。
“承稷,“她轻叹一声,“你可知太子近日在做什么?“
秦承稷神色微变,低头答道:“听闻太子兄长日夜批阅奏折,勤勉监国。“
“不错。“蔡昭姬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道:“你兄长行事稳重,深得陛下欢心。而你却在这时候求娶司马家的女儿?“
窗外一阵寒风掠过,吹得窗棂微微作响。秦承稷只觉得后背发凉,额上已渗出细密汗珠。强行狡辩道:“兄长是兄长,儿臣是儿臣。儿臣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母妃成全。”
蔡昭姬听了一阵苦笑,长叹道:“承稷,储位已定,你们兄弟和睦,才是陛下最愿看到的。你这个时候想和司马氏联姻,你认为你的父皇不知道吗?”
“母妃,父皇乃是千古一帝,他的继承人也应该是优秀的,凭什么秦承乾就能做太子?难道就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论身份地位,这个皇后之位应该由母妃来做才是。”秦承稷十分不甘的说道。
“放肆,这些话也是你说的?皇后和你父皇乃是结发夫妻,情比金坚,与身份地位无关。”蔡昭姬神情大变,立刻训斥道。
“母妃,这不仅仅是儿臣的想法,也是朝中大臣们的想法,他们是希望母妃能成为皇后的。”秦承稷正容道。
论出身,论才学,论后台,杜十娘根本就不能和蔡昭姬相提并论,若非对方和秦寿先成亲,这个皇后之后,怎么可能轮到杜十娘呢?
现在朝中那些出身世家的臣子,迫切的需要更换皇后,完成他们的政治目的,这和秦承稷的想法相同。
“有你父皇在,谁敢更换皇后?”蔡昭姬冷笑道:“承稷,不要相信那些臣子们,这些人是将你当刀,让你去对付你的父皇。”
蔡昭姬一眼就看出了那些臣子们的想法,有这些想法的人,肯定是那些世家出身,没有在新朝中得到好处的人,忽悠秦承稷去找秦寿,然后推波助澜,达到自己的目的。
却从来就没有想过,唐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谁敢得罪唐皇,那是必死之局。她跟在秦寿身边这么多年,是非常了解秦寿的人,故而不想让秦承稷被其他人所利用。
“母妃,难道他们说的不是事实吗?”
秦承稷询问道。
“有些事情,并不是事实就能解决问题的。”蔡昭姬摇摇头,说道:“至于你的亲事,先等等,相信你的父皇日后肯定会给你安排的。记住了,不要和那些世家大族走的太近了。”
“是,儿臣知道了。”
秦承稷听了只能闷哼道,至于他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就只有他能自己知道了。
洛阳城东,司马府邸的书房中,一缕青烟从青铜香炉中袅袅升起。司马懿端坐在案几前,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信,眉头紧锁。窗外春雨淅沥,打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波澜。
“二弟,何事如此紧急?“司马朗推门而入,身上的官服还带着雨水的湿气。他刚刚从兖州回来,就被家仆告知司马懿有要事相商。
司马懿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密信递给兄长,同时示意随后进来的司马孚和司马馗关上门。烛光下,四个人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显得有些扭曲。
“什么?秦承稷皇子想求娶媛儿?“司马朗看完信,声音陡然提高,“这是好事啊!若能成为皇亲国戚,我司马家“
“大哥慎言!“司马懿抬手打断,目光扫过窗外,确认无人偷听后才低声道:“此事绝非表面这般简单。“
司马孚接过信仔细阅读,眉头越皱越紧,有些担心的说道:“三日前秦承稷在蔡贵妃宫中提及此事,被蔡贵妃婉拒后仍不死心这“
“蔡贵妃何等精明之人,她既已婉拒,必有深意。“司马懿缓缓起身,踱步到窗前,雨丝被风吹入,打湿了他的衣袖,他苦笑道:“秦承稷此举,恐有夺嫡之嫌。“
司马馗年纪最小,闻言倒吸一口冷气,惊呼道:“二哥是说他想借联姻拉拢我司马家,对抗太子?“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雨声敲打窗棂。司马朗脸色阴晴不定,半晌才道:“即便如此,也是机会。太子虽为嫡长子,但秦承稷深得蔡贵妃宠爱,未必没有机会“
“大哥!“司马懿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皱着眉头说道:“此话若传出去,我司马家满门抄斩都不为过!“
他生性谨慎,尤其是现在,唐皇执掌天下,整个司马氏都得老实。
司马朗被弟弟的气势所慑,一时语塞。司马孚连忙打圆场,轻笑道:“大哥也是为家族着想。但二弟所言极是,此事风险太大。陛下最忌皇子结党,更厌恶外戚干政。若我们卷入其中“
“富贵险中求。“司马朗不甘心地反驳,咬牙切齿的说道:“自新朝建立以来,我司马家虽得重用,但始终未能进入权力核心,哼,实际上,就是你也一样,不被天子信任。若能借此机会“
司马懿摇头打断:“大哥可还记得前朝梁家、何家的下场?梁冀身为外戚,扶持幼主,最终落得满门抄斩。当今陛下雄才大略,太子地位稳固,秦承稷不过是痴心妄想。“
冬季的雨势渐大,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司马懿棱角分明的侧脸。
他走回案几前,手指轻点桌面:“陛下最重嫡庶之分。蔡贵妃虽出身较好,但杜皇后与陛下患难与共,情比金坚。太子秦承乾监国勤勉,深得朝野拥戴。秦承稷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