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书圣 作品

第五章 冷冻车辙与删除的监控

审讯室的铁门在身后“哐当”一声关上。±o?白]马??书%¨院_;t \&?已?发?)?布>最?新`章·(节|

沉重的回响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像是对林默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次重击。

他几乎是被人架出来的,双腿软得像煮烂的面条,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虚浮无力。

刺眼的走廊顶灯晃得他头晕目眩,胃里空空如也,却还在痉挛性地抽搐。

手腕上被冰冷金属箍过的地方,残留着清晰的麻木感和隐隐的胀痛。

“签了字,手机暂时还不能给你,保持通讯畅通,随传随到。”

年轻警员小张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公式化地递过来一份文件。

林默茫然地接过笔,指尖还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视线模糊,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像一群扭曲爬行的蚂蚁。

他根本看不清上面写了什么,只凭着本能,在指定的地方歪歪扭扭地画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刻听来无比刺耳。

“可以走了。”

小张收回文件,语气没什么温度。

走?

怎么走?

林默抬起头,试图聚焦,眼前却是一片晃动的光斑。

他扶着冰凉的墙壁,大口喘息,试图汲取一点支撑的力量。

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腔深处尖锐的疼痛,那是恐惧和疲惫过度透支后的后遗症。

冷汗还在不停地从额角渗出,滑过冰凉的脸颊。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挪出那栋压抑的灰色大楼的。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外面灰蒙蒙的天光裹挟着初秋的冷风扑面而来,带着城市特有的尘埃和尾气的味道。

他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那件单薄的、洗得发白的灰色连帽卫衣,仿佛这层薄薄的布料能抵挡住外界的一切窥探和冰冷。

阳光并不强烈,却让他感到一阵眩晕和刺痛。

他立刻低下头,帽檐压得更低,只露出一个苍白紧绷的下巴。

他不敢打车,口袋里仅有的几张皱巴巴的零钱是他仅剩的、维持几天生命的保障。

他更不敢坐公交地铁,那拥挤嘈杂的空间和无数双陌生的眼睛。

此刻对他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酷刑。

他只能拖着这具几乎散架的身体,一步一步,沿着人行道边缘,像一抹游魂般往那个破败出租屋的方向挪动。/狐})恋?文d#?学′ ¨更-?±新[最¥$?快%3o

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膝盖僵硬酸软,脚踝似乎随时会扭断。

身体的疲惫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脑损伤带来的迟钝和眩晕感如同跗骨之蛆,视野边缘时不时地发黑。

耳边是城市永不停歇的喧嚣

——汽车的鸣笛、行人的交谈、商店喇叭里循环播放的促销广告……

所有这些声音都像被放大了无数倍,尖锐地钻入他的耳膜,化作无数根钢针,反复搅动着他脆弱的神经。

他只能把头埋得更低,脚步加快,试图逃离这片令人窒息的噪音海洋。

然而,身体的极限让他无法走快,每一次加速都换来心脏一阵狂跳和眼前更浓重的黑雾。

他觉得自己像个被扒光了扔在闹市区的展览品。

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路人,似乎都在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

路边小餐馆飘出的油腻饭菜香气,此刻闻起来却让他胃里翻江倒海。

橱窗玻璃反射出他模糊的身影:佝偻着背,帽檐低垂,步履蹒跚,形销骨立,活脱脱一个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重病号。

耻辱、恐惧、委屈、还有那深入骨髓的疲惫,像无数条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的心脏,啃噬着他的意志。

眼眶不受控制地发热发酸。

他死死咬住下唇,尝到一丝血腥的铁锈味,用尽全身力气才把那股汹涌的泪意压了回去。

不能哭。

在这里哭出来,只会引来更多无谓的关注和猜测。

他用力吸了吸鼻子,强迫自己将涣散的视线聚焦在前方几米处的地面上,不去看任何人,不去听任何声音,只是机械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回家的路,从未如此漫长而煎熬。

---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组办公室。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咖啡因、烟草以及纸张油墨混合的味道。

几台电脑屏幕幽幽地亮着,映照

着几张疲惫却高度专注的脸。

白板上贴着几张触目惊心的现场照片和尸块特写,旁边用红蓝磁钉固定着各种时间线和人物关系图,中间最醒目的位置,是法医陈芸那份初步尸检报告的关键结论摘要:

冷冻液残留(工业级)

微量蓝色油漆碎屑(冷冻车厢内壁涂料)

特殊油脂(冷链车机械润滑)

目标:大型冷链运输车辆

陈锋站在白板前,双臂环抱,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幻¨想?姬/ /无~错+内\容_

他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冰冷的字眼。

手指间夹着的烟己经燃了长长一截烟灰,他却浑然不觉。

“排查重点:市内所有登记在册的大型冷链运输公司,个体冷藏车车主,以及近期报失或异常停驶的冷冻车辆。”

陈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特别是案发时间点前后,出现在城西林默所住片区附近的!车况、车主背景、车辆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一个都不能放过!重点查找是否有使用报告上提到的这种特殊冷冻液和蓝色内壁涂料的车型!”

“是,陈队!”

几个警员齐声应道,立刻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打起来,调取数据库,拨打电话,办公室瞬间充满了忙碌而紧张的节奏。

陈芸法医坐在靠窗的一张办公桌旁,正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比对几份样本图谱。

她脱掉了白大褂,穿着一件米色的高领薄毛衣,神情依旧专注冷静。

“陈法医,”

陈锋转向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那些微量物证,油脂和油漆,能再精确点吗?能不能缩小到具体品牌甚至车型?”

陈芸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依旧:“油漆成分还在做光谱分析,初步对比库显示,这种靛蓝色高硬度防腐漆,主要用于‘劲驰’牌特定型号的六吨以上重型冷藏车厢内壁,市场占有率不算高。

油脂比较复杂,是几种矿物油和抗冻添加剂的混合物,但其中一种抗磨剂的峰值图谱很特别,我调取了市面上主要冷链车润滑油的备案数据,正在交叉比对,需要点时间。

如果运气好,能匹配到具体供应商,范围还能再缩小。”

“好!辛苦了!”

陈锋眼中精光一闪。这己经是重大突破!

“劲驰”牌重型冷藏车,这条线索像黑暗中的一道光。

“小张!重点查‘劲驰’!”

“明白!”

小张立刻应道,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这时,一个技术科的年轻警员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u盘和几张打印出来的截图。

“陈队,驿站和周边路口的监控调出来了。林默昨晚的行动轨迹基本清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

技术警员将u盘插入电脑,投影仪很快在白板旁边的幕布上投出画面。

画面是黑白的,带着监控特有的颗粒感和跳帧。

时间戳显示:10月17日,23:48。

画面是“迅达快递驿站”门口斜上方的监控探头视角。

驿站内灯火通明,一片混乱的景象清晰可见:包裹散落一地,工作人员焦头烂额。

一个穿着灰色连帽卫衣、身形瘦削的男人(林默)正低着头,贴着驿站门口的路边缓慢走过。

他脚步虚浮,低着头,整个人透着一种行尸走肉般的疲惫感。

就在这时,驿站里那个壮实的胖子工作人员,抱着一大堆包裹往外冲,似乎想堆到门口的筐里。

其中一个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的长方形物品格外显眼。

胖子手忙脚乱,看也不看,顺手就把那个黑色包裹塞给了刚好经过的林默怀里!

动作粗暴而随意。

林默明显被吓了一跳,身体踉跄了一下,下意识地抱住了那个沉重的包裹。

他低着头,似乎在看着怀里的东西,停留了大约三西秒,整个人显得非常茫然和迟钝。

随后,他像是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没有试图把包裹还给驿站或放回筐里,而是抱着它,转身,摇摇晃晃地走向几步之遥的单元门,身影消失在门洞的黑暗中。

“23点52分,林默进入单元门。”

技术警员切换了画面,是单元门内侧一个模糊的楼道监控。

林默抱着包裹,艰难地上楼。

“00点03分,他出租屋

所在楼层的楼道监控捕捉到他开门进屋。”

画面显示林默用钥匙开门,抱着包裹侧身挤了进去,门关上。

“之后,首到早上我们到达,没有任何他再出门的记录。”

技术警员总结道,“从监控看,他拿到包裹后,首接带回了家。并没有像他供述的那样‘放回驿站门口的筐里’。”

办公室里一阵沉默。

林默在这一点上撒了谎。

这无疑大大加重了他的嫌疑。

陈锋盯着屏幕上林默抱着包裹走进单元门的画面,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林默当时的状态确实糟糕透顶,那种失魂落魄、精疲力竭的样子装不出来。

但包裹出现在他家,是铁的事实。他为什么要在这点上撒谎?

是记忆混乱?

还是潜意识里在掩盖什么?

“陈队,”

技术警员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困惑,“还有一点很奇怪。我们调取了案发前三天驿站内部和门口的所有监控存档。”

幕布上画面切换,时间快速回退。

驿站门口人来人往,取件寄件,画面看起来很正常。

“问题出在案发前一天的监控存档上,也就是10月16日晚上。”

技术警员操作着,“按照驿站老板的说法和系统日志,他们的监控是24小时不间断录制,本地硬盘保存15天。但是…”

他快速拖动进度条。

“10月16日,晚上23点30分至17日凌晨00点30分,这整整一个小时的关键时段监控录像…消失了。”

幕布上显示着那个时间段的文件列表,一个刺眼的空白区间出现在列表中。

“消失了?”

陈锋的眼神骤然锐利如鹰隼,“硬盘损坏?覆盖了?”

“硬盘状态正常,其他时间段的录像都完好无损。”

技术警员摇头,表情凝重,“我们仔细检查了存储服务器和日志。

没有覆盖记录,没有删除记录。

就像是…

那个时间段的原始数据,被非常专业地、彻底地抹除掉了。

使用的是非标准的、难以追踪的清除工具留下的痕迹,手法相当老练。

我们技术科尝试了数据恢复,但…基本没希望了。”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一股寒意无声地弥漫开来。

精心删除的监控?

就在案发前一天深夜?

这绝不是巧合!

陈锋的目光死死盯着幕布上那片刺眼的空白区间。

23:30 - 00:30。

这个时间点…

他猛地想起法医初步推断的被害人死亡时间窗口:24-4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