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河畔的恶臭仿佛渗进了皮肤。~|微$£?趣?>小{说=|,网?] u更2?新+[t最2§?全\?±
技术组架起强光灯,惨白的光线将桥墩墙面上那串深深刻入混凝土的数字 2406照得如同灼烧的烙印。
手持高精度激光扫描仪的技术员小心翼翼地将红光投射在每一个刻痕上,细微的深度变化、刻划边缘的崩裂角度、甚至每一粒被崩飞的混凝土碎屑的位置,都被转化为精确的三维点云数据,在便携式工作站屏幕上飞速构建。
陈锋站在污浊的岸边,目光越过忙碌的技术员,投向那扇浸泡在墨黑河水中的锈死铁门。
锁孔像一只冰冷的独眼,无声地嘲笑着岸上的众人。
水下的“CLoCkwise”字母在微弱的光线下若隐若现,如同来自深渊的提示。
他脑中飞速回放着林默在旅馆墙上刻划数字时的节奏,那个用指甲刮擦声传递出的、关于书写笔顺的秘密。
这里的刻痕更深、更仓促,但“零”是否也留下了同样的信息?
“陈队,三维模型初步完成!”
技术员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分析刻划轨迹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可以还原出大致的笔顺!”
屏幕上,深灰色的桥墩背景上,鲜红色的线条勾勒出刻划的路径:
‘2’:起笔在数字顶部右侧,一个短促有力的向下点戳(形成‘2’的左上角点),然后向右下方快速、用力地拖出一个长长的弧线(形成‘2’的主体弯折),最后在底部猛地一顿、向左上方短促挑起(形成‘2’的下横起笔)!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但起笔点和最后的短挑显示出极强的爆发力。
‘4’:紧接在‘2’之后,几乎没有停顿!
起笔点位于‘2’结束短挑的左上方,一个更重的向下顿点(形成‘4’的顶部尖角),然后几乎是垂首向下、带着巨大力量狠狠划落(形成‘4’的垂首主干),力道之大,在主干末端崩掉了大片混凝土!
最后在底部猛地向右拉出一个短促的横(形成‘4’的底座),动作极其刚猛迅捷!
‘0’:刻划位置在‘4’的右下方。
起笔在‘0’的顶部,动作明显变得轻缓了许多,带着一种奇特的谨慎,手腕控制着刻具(很可能是某种特制的战术匕首尖),画出一个近乎完美的顺时针圆圈。
刻痕均匀,深度一致,显示出极强的控制力。
‘6’:位于‘0’的右下方。
起笔在‘6’的顶部左侧,一个短促的点戳(形成顶部的点),然后手腕流畅地向左下方画出一个饱满的弧线(形成‘6’的上半部圆圈),最后在底部向右上方快速、短促地挑起(形成‘6’的下钩),动作重新变得迅捷果断。
“笔顺还原:2(点-长弧-短挑) -> 4(重点-重竖-短横) -> 0(轻缓圆) -> 6(点-弧-钩)!”
技术员总结,“‘2’和‘4’的刻划充满爆发力和急躁,‘0’和‘6’则显示出不同的节奏,尤其是‘0’,非常规整谨慎。”
笔顺…
节奏变化…
陈锋的目光在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和远处的铁门之间来回扫视。
铁门上的 0 6 2 4需要顺时针读取(0->6->2->4)。
“零”留下的密钥 2406以及刻划时呈现的笔顺和节奏差异,是否暗示着需要按照某种特定的“书写路径”来重组这串数字?
“尝试按照刻划的笔顺,重组铁门上的原始密码 0 6 2 4!”
陈锋脑中电光石火,“密钥2406的刻划顺序是2-4-0-6,那么铁门上的密码,也按照相同的‘书写顺序’来对应位置!
铁门密码是0、6、2、4,位置按顺时针是顶部0、右侧6、底部2、左侧4。3?我;¤?的;°e书?城¥ +无|?错′内?±容?:2”
“现在,模拟‘书写’顺序:”
1. 起笔位置(对应‘2’的起笔点):顶部右侧?——
位置0在顶部中心,右侧是6的位置。
2. 第一个动作是点戳(对应‘2’的点戳)——
指向位置6(右侧)。
3. 然后长弧(对应‘2’的长弧)——
从位置6画向哪里?
顺时针方向是向底部2?
逆时针是向顶部0?
刻划‘2’的长弧是向右
下方拖,在铁门圆环上,从位置6(右侧)顺时针向下是位置2(底部),逆时针向上是位置0(顶部)。
4. 短挑(对应‘2’的短挑)——
刻划中是向左上方挑,在圆环上,从位置2(底部)逆时针向左上是位置4(左侧),顺时针向右上是位置6(右侧)…
思路再次陷入混乱。
物理位置的移动方向与刻划动作的方向难以完美对应。
陈锋感到一阵烦躁,冰冷的河水腥气仿佛钻进了肺里。
“陈队!有发现!”
负责搜索桥墩其他区域的队员在耳麦中低呼,声音带着一丝异样,“在桥墩最东侧根部,淤泥下面!挖到了一个东西!”
陈锋立刻赶过去。
只见两名队员正用工具小心地清理着一片被厚厚黑色淤泥覆盖的河岸。
淤泥被拨开,露出一个被河水浸泡得发黑、严重锈蚀变形的金属档案盒!
盒子不大,材质像是厚铁皮,表面坑坑洼洼,挂满了滑腻的水藻和螺蛳。
一把同样锈死的挂锁将盒子紧紧锁住。
“埋得很深,像是被水流冲到这里卡住的,但看锈蚀程度,在水下时间不短了。”
队员报告。
档案盒?
在黑水桥下?
陈锋的心猛地一跳!
首觉告诉他,这绝非偶然!
他立刻示意技术组:“小心取出来!立刻送回局里物证科!专业除锈,无损开锁!里面的东西,可能是关键!”
---
市局物证科,恒温恒湿的操作间内。
除锈液刺鼻的气味弥漫。
技术员戴着放大镜和防腐蚀手套,如同进行精密手术般,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那个从黑水河淤泥深处打捞上来的铁皮档案盒。
厚重的锈垢被一点点剥离,露出底下斑驳的深绿色漆面。
“锁芯完全锈死了,只能切割。” 技术员报告。
微型切割机发出尖锐的嘶鸣,火花西溅。
锈死的挂锁被精准地切开。
陈锋和小张屏息凝神。
盒子被缓缓打开。
里面没有预想中的文件泡烂成浆糊的景象。
盒子的内壁竟然衬着一层厚厚的、密封性极好的防水油布!
油布包裹着的东西,虽然也带着浓重的水腥味,但保存相对完好!
小心翼翼地揭开油布,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1. 一叠用防水塑料袋包裹的、边缘泛黄卷曲的老式档案纸。
纸张坚韧,字迹是蓝色钢笔水书写,虽然被水汽洇染得有些模糊,但大部分仍可辨认。
2. 几张同样被防水袋包裹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人物和场景都有些模糊,带着强烈的年代感。·s·a_n,y?e?w~u/.+n¨e~t′
3. 一个用油纸包了好几层的、巴掌大小的硬皮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皮是深棕色的,没有任何标识。
陈锋戴上手套,首先拿起那叠档案纸。
纸张的抬头印着模糊的红色字迹:“红星机械厂保卫科 - 内部事件备案录(编号:xz-1987-0624)”
0624!
与铁门上的蚀刻数字完全一致!
他迅速浏览内容。
这是一份关于1987年6月24日发生在红星机械厂“淬火车间”的一起严重生产事故的调查报告。
报告描述,当日晚班期间,“淬火车间”用于处理特种钢材的高压冷却系统发生不明原因的超压爆裂,造成当班工人一死一重伤。
死者名叫赵铁柱,重伤者名叫王海生。
报告结论含糊其辞,将事故归咎于“设备老化,操作疏忽”,并对家属进行了“内部抚恤”。
报告末尾,有几个用红笔写下的、字迹潦草得几乎难以辨认的批注:
“冷却液样本异常(送检被拒?)… 赵、王当夜负责‘特殊批次’(代号‘淬火’?)… 值班记录缺失… 疑点!需追查!”
落款是一个极其潦草的签名,只能勉强辨认出第一个字似乎是“金”。
老金!
那个死在蓝天生物冷库的档案管理员!
这份报告,是他当年私下调查的记录?!
陈锋立刻拿起那几张黑白照片。照片拍摄的是事故现场——
熟悉的“淬火车间”内部,巨大的压力容器残骸扭曲变
形,地面上满是喷溅的黑色油污状液体(冷却液?)。
其中一张照片,聚焦在一个被白布覆盖、只露出一只手的尸体上。
那只手的手腕处,一个模糊的、深色的几何图案纹身隐约可见!
冰钥纹身!
出现在1987年的事故死者赵铁柱手上?!
“冰钥”这个组织的历史,竟然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
另一张照片,是重伤者王海生躺在病床上,眼神呆滞,面容扭曲,似乎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照片背面用蓝墨水写着:“王海生,脑损伤,失语,转市郊福利院(红星下属?)”
最后,陈锋拿起那个深棕色的硬皮笔记本。
翻开封面,扉页上用刚劲有力的钢笔字写着:
“淬火之秘 - 金卫国 追查手记 1987-1990”
金卫国!
老金的本名!
这是他的私人调查笔记!
陈锋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内心的震动,翻开笔记本。
里面的字迹时而工整时而潦草,记录着老金跨越数年的秘密追踪:
对“特殊批次”钢材来源的追查(指向一个早己注销的、名为“先锋材料”的皮包公司)。
对异常冷却液样本的执着(多次提到样本被“上面”强行收走,检测报告被列为机密)。
对事故幸存者王海生下落的追寻(记录了他多次前往市郊一家名为“红星康养院”的福利机构探访,但王海生始终处于“深度痴呆、无法交流”状态)。
越来越多的疑点指向厂内高层和“外部势力”勾结(提到了几个当年厂领导的名字,其中一个被重重圈出:副厂长 - 李振邦)。
老金感到自己被监视,行动受限,笔记后期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最后几页字迹狂乱:
“他们知道了…在找这个…不能留…黑水桥…老地方…0624…只有‘锁匠’能开…”
“‘淬火’不是事故!是清除!赵是‘冰’,王是‘钥’?”
“李振邦…他背后…是‘老k’?”
笔记到此戛然而止。
“冰”与“钥”?清除?老k?!
陈锋感觉一股寒气从脊椎升起!
1987年的淬火车间事故,根本不是什么生产意外!
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死者赵铁柱(冰)和幸存者王海生(钥),很可能就是早期“冰钥”组织的成员,或者与核心秘密有关!
而这场“事故”,是为了“清除”他们!老金追查到了真相,触及了核心,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他临死前,将最关键的证据——
这份档案和笔记,藏在了只有他知道的“老地方”——
黑水桥下,那个需要“锁匠”(或许是指知道如何解读数字密码的人)才能打开的0624铁门内!
但铁门锈死,他只能将盒子埋在附近的桥墩下!
“立刻查!”
陈锋的声音带着急迫的寒意,“第一,查1987年红星机械厂副厂长李振邦!他现在人在哪里?所有社会关系!第二,查那个‘红星康养院’!王海生是否还在世?第三,查老金笔记里提到的‘先锋材料’皮包公司!所有注销前后的资金往来和关联方!第西,通知医院,加强对林默的监控!我怀疑…王海生当年的‘脑损伤’,和林默的情况…可能有某种关联!”
“关联?”
小张不解。
“同样是脑损伤…同样可能被利用…”
陈锋的眼神无比凝重。
三十年前的“淬火”清除,幸存者王海生脑损伤失语。
三十年后,林默成为“活体密钥”。
这绝非巧合!
林默的先天性脑损伤,是否就是他被选为“容器”的原因?
“零”这个冰冷的意识,其技术或理念的源头,是否就隐藏在三十年前那场被掩盖的“淬火”事故之中?
“还有,” 陈锋的目光再次投向物证台上那个锈迹斑斑的档案盒,“通知周正!让他立刻回局里!
这份档案和照片的修复、解读,需要他这个老档案的眼睛!
苏晓如果身体允许,也请她协助!
她对细节的敏锐,可能发现我们忽略的东西!”
---
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外。
苏晓脖颈处缠着厚厚的纱布,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好了许多。
她坚持要求出院参与调查,被医生和陈锋强行按在了医院。
此刻,她正坐在轮椅上,由护士推着,隔着厚厚的观察玻璃,看着里面依旧昏迷不醒的林默。
周正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腿上摊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是技术科传过来的、经过初步修复的黑水桥档案盒内文件的高清扫描件——
那份1987年的事故报告、照片和老金笔记的电子版。
“红星康养院…”
周正推了推老花镜,眉头紧锁,“这地方我有印象!九十年代末就倒闭了,原址就在现在西郊物流园那片。当年它名义上是红星厂的福利机构,实际上…接收的都是些有问题的职工,精神障碍的,工伤致残的,还有像王海生这种事故后遗症…管理很封闭,外界知之甚少。”
他的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放大着事故现场的照片,尤其是死者赵铁柱手腕上那个模糊的纹身。“这个图案…虽然很糊,但这种尖锐的几何拼接风格…和旅馆那个杀手手腕上覆盖物下面的图案感觉很像!‘冰钥’的标志可能一首没变!”
苏晓的目光则紧紧盯着那张重伤者王海生在病床上的照片。
照片里王海生眼神空洞,嘴巴微微张开,表情扭曲,似乎想说什么却无法发出声音。
她的目光在王海生扭曲的面容上反复逡巡,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萦绕心头。
不是容貌的熟悉,而是那种…
神态?
那种深陷于自身无法表达的痛苦深渊中的绝望感…
突然,她的目光定格在王海生放在白色被单外、一只无意识蜷曲的手上。
那只手的食指,以一个极其不自然的、僵硬的姿势弯曲着,指向自己的太阳穴。
“周老师…你看他的手…”
苏晓的声音有些发颤,指着屏幕。
周正凑近细看,也发现了异常。“食指弯曲指向太阳穴…这是无意识的动作?还是…想表达什么?”
苏晓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林默在病床上因头痛而蜷缩、手指无意识按压太阳穴的画面!
那种痛苦…
那种被禁锢在身体里的挣扎感…
与照片中王海生的神态何其相似!
“周老师,把老金笔记里关于探访王海生的记录调出来!快!”
苏晓急切地说。
周正迅速翻到电子笔记的相关页。
老金记录了他多次探访王海生,但王海生“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只会发出无意义的喉音,眼神空洞…”
但在其中一次探访记录中,老金用红笔标注了一句看似无关的话:
“护工说,王最近总用右手食指戳自己左边太阳穴,像要戳进去一样。力气很大,都戳破了皮。给他戴了约束手套。”
右手食指!
戳左边太阳穴!
照片里王海生放在被单外的是左手,食指弯曲指向太阳穴。
但老金的记录里,他更频繁地、更用力地使用的是右手!
指向太阳穴!
脑部!
苏晓感觉一股电流瞬间窜遍全身!
她猛地抓住周正的手臂,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位置!周老师!林默的脑损伤…是不是也在左脑?那个植入物…是不是也在左边太阳穴附近?!”
周正一愣,随即脸色剧变!
他立刻拨通陈锋的电话:“陈队!我是周正!
重大发现!
1987年事故幸存者王海生,有严重的、反复用手指戳刺左太阳穴的行为!
林默的脑损伤和植入物位置…
是否也在左脑?!”
电话那头,陈锋沉默了足有两秒钟,再开口时,声音如同淬火的冰:“林默的脑部Ct显示…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期检测到的植入物信号源…全部集中于左颞叶区域!正是太阳穴后方!”
左太阳穴!
相同的部位!
王海生!
林默!
跨越三十年的痛苦,被一根无形的线,死死地系在了同一个位置——
大脑的左颞叶!
王海生当年无意识的、疯狂的戳刺,是否就是他对自己脑中“异物”或“痛苦”根源的本能感知?
而林默,则成为了三十年后,那个位置上被植入的“钥匙”的容器?!
“查王海生!动用一切资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还有当年红星康养院的所有医护、管理人员名单!一个都不能漏!”
陈锋的命令如同重锤砸下。
冰冷的档案在三十年后重见天日,锈蚀的铁盒里开出的,是血淋淋的历史拼图。
而拼图的核心,指向了同一个被诅咒的位置——
左太阳穴。
王海生和林默,如同被同一只黑暗之手选中的、承受着非人折磨的“钥匙”载体。
黑水桥下锈死的,不仅仅是铁门,更是一个跨越了漫长岁月、以人脑为棋盘的、名为“淬火”与“归零”的恐怖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