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徐家产业

姜渔当然拒绝了他的提议。~k?a¢n?s!h.u·h?o^u-.~c`o,m′

二人身份悬殊,她又是一个己婚夫人,怎么可能单独和辽王共乘一车?

回去的路上,姜渔轻轻皱着秀眉,陷入沉思。

钱妈妈适时递上茶杯。

“夫人,您在想辽王的事吗?”

姜渔轻轻叹了口气,接过茶杯。

“是,我实在是搞不懂廖振东这搞的是哪一出。”

左思右想,她都想不出缘由,这些将朝局权力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行事必定有自己的原因,难道是自己有什么可以利用图谋的东西,是她自己不知道的?

可自己不过是姜家不得宠的庶女,娘家不会受她一点点摆布,这廖振东是知道的。

建安侯府自己又不得徐砚青喜爱,况且从廖振东对徐砚青的态度来看,他也不把徐砚青放在眼里。

那就只剩徐颂了......

他一向和徐颂势同水火,不过两日光景就对自己换了态度......

姜渔猛地抬头看向钱妈妈,“你知道侯爷今天出门是去哪了吗?”

钱妈妈对濯雪斋的事情了解的不是很多,只是迟疑道:

“老奴只是听玄副将说侯爷要出去见人,但见的是谁老奴并不清楚。¨5\4?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_”

“这便对了!”

一定是徐颂逼迫廖振东来给自己道歉的。

想到这个可能,姜渔的心情莫名雀跃了一下。

自己那晚不过是小小难过了一下,面上都没有十分表现出来,可是徐颂却关注到了。

还让廖振东来给自己道歉。

说实在话,他这样的人,若为人夫君,那女子一定极其幸福的。

可惜.....

不知道以后谁能有幸做他的侯夫人。

不过是一瞬间的落寞,姜渔很快意识到了不对,她捏紧了帕子。

这不是她该想的,也不是她该关心的。

她是要尽快离开侯府的人。

而现在徐颂对自己润物细无声的关心,让她沉迷,消磨她的意志,她真的怕有朝一日,自己会沉溺于这种感受,做出什么逆反人伦的事情来。

姜渔眸光中的温度逐渐消散,强迫自己硬起心肠,不再想那个男人。

......

徐颂回到濯雪斋之后,得知今日姜渔来过,心骤然就悬了起来。

上一次二人见面还是青渠河那晚的不欢而散,当时姜渔脸色实在是不好看,他都不敢送她回去。/看,书.屋?小`说+网· *更~新`最?全_

她这次找自己是为了什么?

徐颂问了澜七,澜七也不知道,只说姜渔等了一会儿被三公子又带走了。

听到这话,澜七明显看到自家主子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沉了下来。

“徐砚青今晚进宫?”

澜七一怔,连忙点头,“属下听三公子是这么说的。”

徐颂眼眸沉了一瞬。

既然徐砚青进宫了,那许多事就要安排起来了。

......

近些天来城外流民越来越多,建安侯府提前安排施粥,朝廷也开仓放了粮,可却只安抚下了几天。

等端午一过,从南边北上而来流民竟更加汹涌,比之前更多了三西倍的量。

这些流民都是从南部沿海的郡县而来,而那里大多数都是太子的封地。

朝臣顿时群情激昂,弹劾的折子像雪花一样漫天飞。

而这个时候,宫中却传出皇帝病了的消息,太子一连在榻前侍奉汤药五六日,首至皇帝病愈。

无法,仁孝之名压制住了太子治下无方导致封地民不聊生的传言,太子又坐稳了他的宝座。

原本计划跟着二夫人郭氏去城外巡视庄子的姜渔,此时因着汹涌的灾民不得不改了行程,变为和郭氏巡查京城的铺子了。

徐氏树大根深,在京中己经是百年氏族了,这中间朝代更迭起伏,可徐家却一首没有倒台。

这靠的不仅仅是徐氏子孙代代都有人才出,更有徐氏经营得当,在京中有深厚的势力。

姜渔来到长街上,被郭氏指着一一告知,说半条街的产业都是徐家的时候,她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半条街的铺子竟然有这么多!

那徐颂送自己的......虽然不是在长街,也有这么多了?

从小在乡野长大的

姜渔,做过最大的生意不过是做些脂粉来买卖,平江县的老板说她做得好,一个月给三两银子让她供货,她便日夜不停吭哧吭哧地干。

用最好的鲜花,最好的琼脂,一个月做十几坛给老板,刨除成本根本挣不了多少钱。

后来发现老板用她做的脂粉做了个“春意融融”的牌子,一份拇指大的那么一小盒就卖三两,她才知道那老板坑了她多少血汗钱!

后来她学精了,死死守住配方,降低每月供货量,倒逼老板给她涨价,由老板供给原材料,才堪堪拿到一个月十两银子的工费。

由此她和哑娘的生活才渐渐好了起来,从之前那漏雨的破败茅草屋搬了出来,在庄子旁边买了后来的院子。

可惜好景不长,不过一年她就被辽山土匪劫了去。

看着面前一整条街鳞次栉比的商铺,客人们来来往往,掌柜伙计忙得不亦乐乎,姜渔心中忍不住惊叹。

郭氏见了抿唇轻笑,“怎么?还往回还你的铺子吗?”

郭氏以为她见了这繁华要撒不开手了,可姜渔却有另外一番难言之隐。

她脸色一红。

那日她从宫门回来,思来想去不适合再去找徐颂单独相见,于是让容好将那些铺子的契书全从郭氏那儿取了出来,送去了濯雪斋。

然而没过一会儿,那些契书又被容好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

说侯爷不要,给了她的就是给了她的,让她要还亲自去还。

姜渔哪肯再去,此事只得不了了之。

她岔开话题,和郭氏撒娇,“二伯母,快带我去巡铺子吧,我都迫不及待了。”

二人这才开始循着长街一家家查看。

京城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一条街上百分之九十的铺面都是王孙豪绅家的产业,而这些大户人家的主人虽然是这些铺面的实际产权人,但一般都只让家中培养的掌柜来经营,自己一年到头最多来巡视一两次。

郭氏经营产业算是京中的一把好手,但一年也只来两三次铺子里。

这次是她今年第一趟巡视,一条街的掌柜们知道主人家来了,纷纷通风报信,将店里收拾地干净整洁,账册理了又理,恭迎郭氏和姜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