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朵朵 作品

第57章 软炸斑指和谋划

魏钊休沐,家里女眷要他陪着去相国寺,祖母忽然身体不适,便先陪祖母回去。′s·a~n,s+a^n_y+q/.-c*o*m+

祖母喜欢马杭街上的一家南边点心,停车让小厮去买。

他坐在车中听到外面热闹,掀开车帘去看,不想看到沈记新店开张,难怪今日挂了歇业的牌子。

人群里,沈小娘子笑靥如花,美目盼兮。

隔着长街陡然与自己目光相对,他挑帘的手指不自觉缱绻微动。

“钊儿在看什么?”魏老夫人打眼往外瞧了下,街边舞狮挺热闹的。

魏钊:“沈记开分店,今日开张。”

魏老夫人惊讶,“这么快。”记得沈记在州桥街上开业不过比她到汴京早了些,又在马杭街开了个更大的铺面。

果然东西好不好吃,看赚银子的速度就知道了。

说话间,去买点心的小厮回来了,魏钊撂下帘子,马车缓缓驶入了主街离去。

沈记门前舞狮结束,沈父向百姓们分撒糖果,请人里面坐:

“新店开业,有茶饮瓜子赠送。”

鞭炮声中,门口坐着来道贺的邻里铺子掌柜都转到屋里去坐了,单独给开了席面。老食客后面跟着进店后,百姓里有好奇的,也跟着进来不少人。!y¢o,u,p\i+n^b.o+o^k?.?c~o,m/

开张第一日,盈利多少不重要,热闹人气儿才是正经的。

老食客是奔着新菜品来的。

有好奇软炸斑指是什么的,沈听禾解释,“是炸肥肠,每天数量有限,想尝试的郎君娘子们可要抓紧喽。”

一听是肥肠,首接劝退了一部分人。

但还是有喜欢吃肥肠的人在,在菜谱上点了一份,一看一份才要二十文钱,心下更偷乐了。

沈听禾和沈父去了后厨,前面交给沈家其他人和跑堂的招呼。

后厨里,白芷洗菜切菜烧火,动作十分麻利。

陆石负责红案,切肉的动作,像是操练过千百遍,沈听禾瞧着与她不相上下,的确是有手上功夫的。

沈父负责那些来捧场的邻居席面,沈听禾就负责食客们的点餐。

厨房很宽敞,几人行动有序互不干扰,一时间叮叮当当,煎炒烹炸,忙碌得热火朝天。

沈听禾先上手做的是软炸斑指。

陆石早起就把昨日洗好的肥肠上锅蒸了,现在她只需要炸就好了。

这道菜是取体厚质佳的肥肠头三段,要用白矾反复清洗六七遍,干净后,拦腰切开,三段变六段,再用调料蒸三小时,再取出切成斑指长短,两头切成细花翻起,沥干水分后把肥肠下油锅。′d小[说)`C′mu¢s, ??最¢|?新1??章;=:节-更+??新¨快?{u

之后就很考验厨子烹炸的手艺了。

软炸斑指这道菜,难点就在炸上。炸得火候不够,软囔囔的入口,十分难以下咽,若是炸的过了,里面油脂炸干巴,也没什么吃头。

炸的火候刚好,便是外面酥脆,里面嚼起来又香。注意的是,出锅控油的时候淋上些许香油,点两下再装盘。再配上葱酱和用葱姜蒜香油糖醋高汤等调制的料汁,一起端上桌去。

因耗时耗费力,每天准备数量也不准备多,够卖十份的就行。

软炸斑指被传菜上桌,食客看着金黄色泽,冒着肥肠独特香气的菜,很难想象,这是他经常在家里偷偷吃的肥肠。

瞬间食欲大动,也不顾旁人好奇的视线,夹起一个炸得金黄的肥肠就送入口中。

肥肠没有怪味,不腥不腻,反而十分的劲道,肥肠香味唇齿间流窜。

食客满脸满足,仿佛这就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肥肠了。

“好吃好吃,喜欢吃的绝对不能错过。”

沈听禾偷偷在厨房门口看了一眼,像极了疯狂给别人安利好东西的样子。

心揣到肚子里,小禾可以啊,宝刀未老。

给自己点个赞!

之后做铁板菜类,炒饭,盖饭,全都如鱼得水,锅铲能抡出火星子来。

沈父的手艺肯定没有话说,一顿席面,己然让各家掌柜的见到了沈记的实力,同时也拉进了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行竞争的那几位,脸上虽然挂着笑,心里却在哭唧唧。

可没有沈记还有别的记来相争呢,既来之则安之吧。

先吃美了这一顿再说。

沈记食肆就这么在马杭街上热热闹闹的开业了

忙活了一天的沈家人腰酸背痛,坐在椅子上不想说话。

沈听禾算盘珠子拨楞得噼啪响,在寂静的铺子里显得十分清脆。

净利润算出来,她停下手上动作,沈家人同时看向她。

“开业第一天,盈利三十两。”

沈父脸上欣喜,“不错了,这里的铺面一日能赚十两银子就属顶不错了。”

“今日俩捧场的多,明日肯定会降一些,不过慢慢经营嘛,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沈母笑着说道,开在马杭街上,就要把菜式价格定得接地气一些,走量为主。

“走了。”

沈母打着哈欠起身,从宋喜儿怀里接过孩子,陆石业雇好了马车回来,同沈父和二房一起上马车回家了。

虽然路不远,可孩子己经睡着了,经受不得路上的吵闹和夜里的凉气。

沈听禾对陆石和白芷道了句辛苦,让他们去歇着了。

沈威和宋喜儿回房去了,她洗漱之后躺在床上。

心里想着二哥的事。

昨夜她气得睡不着,记忆里留存在着两年前,二哥被人诬陷科举作弊的事。

当时二哥最好的朋友举报他作弊,并从他的衣服里翻出了字条。

后来才知道,是与二哥有过口角的工部员外郎的儿子,收买了二哥的朋友。

一起科考时,在进入考场后把夹带的私抄塞进二哥衣服里,并向监考人员举报。

二哥被判终身禁考,而那个友人落榜后拿了一大笔银子还乡。

郑家三郎收买人诬陷的事,被爹多方查证找到了蛛丝马迹,但对方死活不认。

爹要将事情闹大,可那时根本无人信这是一桩冤事。

状告无门,爹要去敲登闻鼓,被郑家发现,爹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思,加上那时郑三郎还摊上另一桩案子,不宜再节外生枝,就让郑三郎去了邠州。

邠州。

沈听禾在心中琢磨。

魏大人就是邠州人,或许,明日可以找他问问可曾在邠州听说过这个郑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