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夜梦 作品

第179章 孟静娴的赵嬷嬷

果郡王不鸣则己,一鸣惊人。免费看书就搜:搜搜小说网

他一下子娶了两个侧福晋。

可新婚当夜,果郡王却醉倒了,只因他真正喜欢的人并不是钮钴禄玉隐和孟静娴,二人相较,果郡王最终还是去了玉隐房中。

当得知玉隐屋中灯火己熄。

孟静娴自己掀起盖头,露出一张精心打扮的美丽面容来。

“嫁过来就知道是什么样子,这还是第一夜呢!”

孟静娴说完,便打算休息。

当陪嫁的赵嬷嬷叹了口气。

孟静娴听到嬷嬷叹气,轻声劝说:“嬷嬷这就要叹气,以后这样的日子还多着呢!”

赵嬷嬷并没有停下话语。

她看向孟静娴,说:“真是委屈了小姐,因为当年先帝曾提起您与果郡王的婚姻,您如今就嫁给了一个不喜欢的人,还要承受这样一段不喜欢的感情。”

“嬷嬷不可胡说。”

孟静娴连忙阻止赵嬷嬷的话。

“我对果郡王是真心的。这句话一定要记住,万万不可再错。您是跟随我多年的嬷嬷,应当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

“是。只是……哎。小姐您怕是进了虎狼窝了。”

赵嬷嬷忽然又叹了口气。

“这是何意?”

赵嬷嬷又说出了一番话,这番话让孟静娴大吃一惊。

“果郡王,他,他不能人道啊!老奴亲耳听到的,老奴今儿在王府里听到几个小厮嚼舌根,还有两个侍女,说果郡王身子有隐疾,根本没法圆房。”

“果郡王故意和玉隐福晋情根深种,不娶妻,就是为了掩盖这个事情,如今他将您和玉隐娶回家,对玉福晋说他其实喜欢你,对小姐你说他其实喜欢玉隐,正好掩盖了真相。”

孟静娴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这怎么可能?”

“嬷嬷,此事可当真?”

赵嬷嬷点头道:“老奴听得真真的。这可是王爷身边的侍从阿晋说的。”

孟静娴身子一软,倒在了床上。

赵嬷嬷赵婉姝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原主不想让小姐受苦,想让她和果郡王、玉隐、熹贵妃不再有感情牵扯,自己过好自己的安稳日子,不要被宅斗剧情害死。

除去先帝提及婚事因素,那只能如此了。

毕竟孟静娴己经出嫁。

想扭转孟静娴心思,只能再从子嗣因素来劝说。

果郡王嘛,原剧情中的他,也是个抱着两个漂亮大姑娘不睡觉、只惦记着小饺子的人才。

那既然如此,不举就不举吧,也免去了与不是心爱人圆房的痛苦,自己还算帮了果郡王一个大忙。

赵嬷嬷继续劝说。

“小姐,老奴倒是有个办法,只是要对王爷有一些不利,您放心,保您有个安稳后半生……”

孟静娴静静听着。

眼神中逐渐有了光彩。

第二天,孟静娴面上很是从容,面对果郡王也尽是温柔之色,果郡王以为他真的深爱自己,便不以为意。

毕竟他还有自身问题,请了医生也不管用,己经忙得焦头烂额,不可能多管一个陌生的女人。

接下来,一切都按原剧情发展。

没有丝毫变化。

孟静娴依旧和玉隐争斗,二人面上对王爷都是真心实意。

江采蘋依旧被送入宫。

江采蘋的姐妹江采蓝为了报复玉隐,设计果郡王,她将果郡王灌醉,又联系孟静娴前去找果郡王,好成功侍寝,以此来恶心玉隐。

孟静娴按时前去。

她还不死心,结果真发现果郡王他不行了,于是只能按原计划来办。

第二天一早上。

果郡王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自己身边居然是没穿外衣的孟静娴孟侧福晋,外面还有一群服侍的侍从侍女。

果郡王慌忙起身。

哪知孟静娴说,昨晚上果郡王喝醉了,召了她前去陪伴。

果郡王一脸怀疑。

孟静娴面上温柔不改。

果郡王也不能说自己不行,他怀疑两个人什么都没有发生,看着孟静娴一脸甜蜜,他只能糊弄过去。

于是,王府众人都看到孟静娴从王府房中出来。

玉隐得知此事,自然是心内嫉妒,却也无济于事。

时间过去两个月。

一次家宴时,孟静娴用饭时故意呕吐,经府医诊断为怀孕,气坏了一旁的玉隐侧福晋,孟静娴还故意刺激玉隐,声称是两个月前那次王爷醉酒宣她陪伴。

果郡王在一边忍的艰难。

因为果郡王感觉自己被戴了绿帽。

他不想承认那是他的孩子。

他又没办法说出自己身上的隐情。

就这样,孟静娴的肚子越来越大,赵嬷嬷在其中隐身不表,她只改了改孟静娴的脉象,又给了孟静娴几个大小不一致的小枕头。

孟静娴谎称身体不适待在王府内。

又过了七个月。

孟静娴“生”下一子,名叫元澈。

其实是赵嬷嬷在“生产”时,给孟静娴抱来了一个婴儿,称是外来的野孩子。

果郡王得知“儿子”出生,对自己的“儿子”十分别扭,他知道不是自己的亲儿子,根本不想见,还想要挑拨玉隐弄死孟静娴母子。

玉隐更是想要设计去母留子。

赵嬷嬷见到这样的情况,她也就私下设计果郡王和玉隐,让果郡王和熹贵妃甄嬛私通时被皇帝发现。

皇帝当即秘密处死二人,以及二人身边牵连的其他人,其中就包括曾经是甄嬛身边奴婢的玉隐。

至于孟静娴,她什么都不知道;加上果郡王是秘密被处决,面上只作病故,也不可能连累到果郡王他的九族。孟静娴自然是安然无恙。

不但没牵连到孟静娴。

她和“儿子”还因祸得福,从那以后,果郡王府“孤儿寡母”过上了好生活。

皇帝倒是心眼小,想暗中收拾炮制孟静娴母子,赵嬷嬷见了,果断也把皇帝送下去陪他的亲弟弟。

事情忙完,赵嬷嬷也就跟在孟静娴“儿子”身边,忽悠他听自己的话,按自己的想法来辅佐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