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以为这是亲戚间的事儿,理应帮衬。”
“谁知道贾雨村竟是这种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贾铨笑了笑,回答道:
“老太太,锦衣卫有个案牍库,天下的消息他们都掌握着,府衙里的事儿更是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这些年虽然锦衣卫没怎么被重用,但咱们收集情报的本事可一点没丢。”
“不过这事儿真不能怪咱们,那贾雨村长得太正气了,脸盘宽大,耳朵厚实,眉毛像剑,眼睛有神。”
“也难怪二老爷和王家舅老爷会看走眼,要不是我自己看过案卷,也不会知道这些内情。”
贾母见贾铨对自家人没有成见,
心里也就踏实了。
“那你说说薛家哥儿那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案子不是早就结了吗?就算贾雨村不怎么样,但这事儿已经过去了。”
看到林黛玉还是一脸不悦地看着自己,
心想这两天努力刷的好感又白费了。
贾铨心里琢磨着怎么再刷点好感,
嘴上却没停,继续说道:
“这事儿其实是一场朝堂上的博弈,贾雨村是关键线索,薛大哥是突破口。”
“这样一来,就能牵扯到王家舅老爷和二老爷,所以我才挑这个时候说。”
“当时留下的漏洞太明显了,那冯渊虽然没有直系亲属,但旁系亲属不少。”
“为了敲诈点银子,他们什么事儿做不出来?你们当时给出的理由是薛大哥得了绞肠疹急症去世!”
“现在香菱在这儿,薛大哥也好好地在这儿,这不是明摆着的问题吗?!”
薛姨妈这时候已经慌得六神无主,
听说可能会牵连到王子腾和贾政更是急得团团转。
倒是薛宝钗深吸了一口气,冷静地说道:
“三哥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办法解决。”
薛宝钗叹了口气,接着道,“先把香菱送到老太太那儿吧,薛大哥这边我来想办法,要么换个名字,要么编个死而复生的故事。”
“这样能行吗?”她有些不确定地问。
“薛大哥和香菱只是个突破口,关键还在贾雨村那儿,他那边我来搞定。”贾铨信心满满地回答。
薛宝钗听罢,心里一阵酸楚,银牙都快咬碎了。
自从父亲去世后,她牺牲了太多,偏偏哥哥又不争气,现在还闹出这么大的麻烦,不仅处理起来棘手,还让姐妹们看笑话。
林黛玉虽然平时和薛宝钗有些小摩擦,但毕竟只是小女孩儿家的小性子。
此刻见薛宝钗如此憔悴,心里也有些不忍,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安慰道:“宝丫头,今天是怎么了?三哥不是说没事吗?”
“就算有点小麻烦,解决了就好,又不是天塌了。”林黛玉继续宽慰她,“自家姐妹在这,谁会笑话谁啊?难道那只呆雁会笑话?”
听到“呆雁”二字,薛宝钗忍不住笑了出来,心中的阴霾也散去了一些。
她感激地看了林黛玉一眼,然后转头对贾铨说:“多谢三哥了,要不是你,我们真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乱子。”
“这事儿本来也不适合公开说,既然知道了就好办。”贾铨点头道,“只是薛大哥那边,你们得好好谈谈。”
薛姨妈在一旁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铨哥儿,你放宽心,这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了!”贾铨一脸焦急地恳求道。
“老太太,家里出了这么个祸害,现在只能求您老人家帮忙,把香菱那丫头接到您这儿来。”贾铨语气中满是无奈。
老太太正要开口回应,一旁的贾宝玉却突然回过神来。
他一直若有所思地盯着香菱,此刻终于忍不住开口:“这妹妹真是可怜,身世如此坎坷,真是让人心疼。”
“老太太,姨太太,不如把这妹妹给我吧,我那儿正缺人手呢!”宝玉语气坚定,眼神中满是同情。
说起贾宝玉和袭人的事儿,自从王夫人从自己的月钱里拨出一部分给袭人作为姨娘的待遇后,这在荣国府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大户人家的丫鬟多得是,这种事本来也不值得林黛玉放在心上。
她更看重的是心灵相通的知己陪伴。
然而,听到香菱的身世后,她不禁觉得宝玉一定会特别喜欢这样的女孩,毕竟她自己也是……
贾母注意到贾铨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她笑着对宝玉说:“宝玉啊,你房里已经那么多丫鬟了,再添一个就太闹腾了。正好铨哥儿房里人手不够,不如先让香菱去他那吧。姨太太,你看这样行吗?”
薛姨妈此时根本不在乎香菱去哪儿,只要不在自己家里就行!
她连忙点头:“好,老太太怎么说都行,我现在就去安排人送过来,还得跟那孽障好好谈谈!”
看着薛姨妈急匆匆地离去,贾母转过头,笑眯眯地看着贾宝玉。
“你这孩子,事情都处理完了,现在总该没什么事儿了吧?嘿,还真有,而且挺重要的!”贾母一听贾铨这话,顿时觉得脑袋都大了。
怎么自从贾铨回来后,荣国府就没一天安生过呢?
不过,该安抚的还是得安抚,该夸的也得夸,不然以后荣国府真要让贾琏和宝玉去撑着?
哼!
外面那么多烦心事,宝玉那性子哪应付得来啊!
“铨哥儿,又出什么幺蛾子了?”贾母无奈地问,“你总是这样,一件好事一件坏事地往外说。有个凤丫头就够我头疼了,你可别再给我添堵,说点好消息行不行?”
王熙凤一听这话,立马不乐意了,甩着手里的帕子叫屈:“老太太,您这也太偏心了吧!以前我伺候您的时候,您可没这么嫌弃我。现在有了个好孙儿,就把我这破落户给忘了?罢了罢了,今天我就走人了!省得碍您老人家的眼,回头再找我的茬儿!”
话音刚落,满堂哄笑起来,连刚才还不太高兴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也忍不住笑了。贾铨在是没有王熙凤,这本书就死气沉沉的。有了她,不管多愁的事都能给搅和得乐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