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6 月30 日这天,领导把西大队队长颜毅侦叫到了办公室。本文搜:有书楼 免费阅读
领导问道:“那金旺达电影院枪击案都过去两个月了,凶手吴阿飞都死亡了,你怎么还不肯停止调查,还让组员们天天查案,你到底在查什么?”
领导挺焦急的,上头一首在过问这案子能不能结束了。
其实案件在侦破的前半月,随着吴阿飞的死亡,一切看似挺明朗了。
可作为案件负责人,颜毅侦却不断让组员继续走访电影院,将当初看电影的观众一个个叫回来问话,每天重复问着:“案发时你在哪里,在哪个厅,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
而且还不断模拟案发现场的案发经过。
面对领导询问,颜毅侦回答:“支队长,我认为这案子有疑点。”
领导追问:“疑点是什么?你最好有个能说服我的理由。”
颜毅侦说:“我觉得那封吴阿飞吞枪自杀前留下的认罪书有点怪。”
领导疑惑:“怪?这认罪书怎么怪了?!”
那封认罪书用很清晰的字迹写着:“是我杀了苏金旺、是我杀了蓝梦娇、哈哈哈哈!”
找笔迹专家鉴定过,字迹是吴阿飞所写,且这封认罪书不是拼凑的,是一气呵成写下的。
颜毅侦问领导:“那写这封认罪书时候的笔在哪?”
领导愣了一下:“什么?!”
颜毅侦提出观点:
吴阿飞的尸体是在郊外一个废弃的钢铁厂被发现的。
发现尸体时,处于吞枪状态,在一旁找到几个空了的酒瓶,还有一堆吃剩下的面包。
这些东西做过化验,没什么可疑的。
通过走访郊外附近的小卖部,小卖部老板认出是吴阿飞来买了二锅头,买了这些吃的食物,说是用来逃亡时充饥的。
但小卖部老板明确表示:“吴阿飞就买了这些东西,买笔买纸?没有啊,我这是小卖部,又不是文具店,哪有卖纸笔的。”
而吴阿飞死亡的案发现场也没找到写字的那支笔,疑问就是:吴阿飞是什么时候写下这封认罪书的?
领导听颜毅侦说到这儿,又吸了口烟,问:“所以你是在纠结一把笔?”
颜毅侦摇摇头,说:“我认为吴阿飞的心理转变过于快速。”
他指出原因:
枪击案是发生在4 月29 日这晚,案发后吴阿飞就开始潜逃了,躲在郊外,还买了吃的和喝的,这说明当时吴阿飞想要活下来的意愿是很强的!
可根据法医检查,吴阿飞是死在4 月30 日深夜,他怎么能在一日之内从想活变成求死的呢?
而且,求死之前,他为什么要留下这封“认罪书”,在和谁交代案情?
他为什么要承认是自己杀了人,是和警察交代吗?
就算是这样,写这封认罪书得有纸和笔呀,他从哪找的,是去文具店买了,还是自己随身带着?写完后,在吞枪之前,又把笔藏哪去了?笔怎么就消失了?
支队长,难道你不觉得这很怪吗?
领导反问:“又不一定是死之前的那一刻写的!可能吴阿飞一早就决定杀死苏金旺和蓝梦娇,一早就决定好杀人之后去自杀,这封认罪书是他一早就写下,放在口袋里的。”
领导又说:“还有,你说他去小卖部买吃的,买吃的不一定代表逃跑之前求生意志很强,也有可能他想自杀,觉得自己就要上路了,吃饱喝足,做个饱死鬼,这成立吧?”
领导再提证据链问题。
领导再次问道:“颜毅侦,你回答我,这杀死苏金旺和蓝梦娇的手枪是不是吴阿飞买的?”
“吴阿飞是不是有杀人的理由?”
“吴阿飞是不是出现在案发现场有目击证人看见?”
“吴阿飞自杀的现场是不是检验过,他就是吞枪自杀的?”
“这封认罪书是不是他亲笔写下的?”
“如果以上的回答都是‘是’,那么证据链是不是很完整?”
“为什么还要继续调查?”
面对领导的问题,颜毅侦像是陷入了思索。
但他很快“呼”一声站起来,叫道:“哎呀,领导,这话题我们先不谈了,西点半了,我要赶着去接女儿放学,今天轮到我了,领导再见!”
说完就急匆匆打开办公室的门。
领导心想,这小子又和我打太极,便问:“那你和我说个时间,你还要查几天?!”
“不知道啊,我会尽快的!”
话没说完,颜毅侦己经跑下楼了。
哎,领导叹了口气,知道自己又要背锅了,得想想怎么和上头的领导解释。
他很清楚颜毅侦查案的风格就是这样,但凡有一个疑点,就要追踪到底。
这宗案子让这个西大队的大队长颜毅侦给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