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破晓新生,科技共赢之路
m国舰队撤离后的清晨,咸涩的海风裹挟着早春的寒意掠过华夏海岸线,却无法掩盖这片土地上涌动的蓬勃生机。杨瑶办公室的落地窗将朝阳切割成菱形光斑,洒在全息会议桌上,映得全球能源市场的回暖曲线泛起金色光晕。屏幕上,曾经被红色警报覆盖的欧洲与北美板块,正如同解冻的冰川,逐渐被代表希望的绿色浸染。
"欧盟主动提出重启贸易谈判,"杨瑶将激光笔重重按在布鲁塞尔的虚拟图标上,笔尖与投影碰撞出细小的电子火花,"他们的新能源企业因关税战亏损超500亿欧元,现在急于接入我们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标准。但更值得玩味的是——"她调出经过量子加密的邮件,数十封来自硅谷的匿名邀约在全息空间中流转,"美国三大科技巨头私下接触,试图绕过政府达成技术授权协议。据国安局最新情报,这些企业高层在国会听证会上与军方产生激烈争执,内部裂痕已公开化。"
会议室空气骤然紧绷,众人的目光聚焦在突然弹出的卫星影像——三架美军侦察机正试图突破东海防空识别区。法律顾问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冷冽如鹰:"这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我们必须在谈判桌上设置三道技术防火墙,同时联合俄罗斯在北极圈部署反卫星系统,让他们明白,和平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与此同时,杨燕的社区广场变成了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海洋。废旧太阳能板拼接而成的巨幅国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暖举着自己绘制的漫画《太空守护者》,画面中身着汉服的航天员脚踏核聚变火焰,将张牙舞爪的"霸权怪兽"击成齑粉。"阿姨,这个能送给杨彦叔叔吗?"小女孩仰着红扑扑的脸蛋,睫毛上沾着细小的汗珠,"我还写了封信,说等我长大了,要发明会种星星的飞船!"
雪灵的无人机群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热成像镜头捕捉到两个伪装成维修工人的身影。他们正将巴掌大的信号干扰器嵌入社区基站,金属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幽蓝。"发现CiA特级间谍!"雪灵的声音混着越野车的轰鸣声从对讲机传来,车载电脑瞬间破译对方加密通讯,"他们的真实目标是窃取核聚变民用转化数据!启动电磁脉冲干扰,封锁方圆三公里信号!"她猛踩油门,改装过的轮胎在柏油路上摩擦出刺鼻的焦味。
在距地球380公里的空间站透明观测舱内,失重环境让杨彦的白色实验服如同水母般漂浮。他戴着vr眼镜,通过神经接驳装置与地面实验室同步操作,面前悬浮着巴掌大的新型抗辐射涂层样本。"耐辐射强度提升300%!"他的声音在头盔里激起回响,身后的地球像颗巨大的蓝宝石,"等这个数据公开,那些造谣太空核泄漏的西方媒体,恐怕要集体闭麦了。"警报声突然撕裂寂静,监测屏显示有不明卫星群正在调整轨道,目标直指空间站能源舱。
林悦的跨国教育直播间里,二十块曲面屏同时亮起全球学生的实时提问。"老师,为什么强者要向霸权低头?科技难道不能只用来守护和平吗?"面对潮水般的弹幕,她点开雪灵传来的现场直播:社区居民自发组成人墙,将企图闯入的间谍包围。"孩子们看,"她的手指划过全息屏幕,调出百年前敦煌莫高窟的修复影像,"从守护千年文明到扞卫科技成果,华夏儿女的脊梁从未弯曲。现在,轮到你们接过火炬。"
姚小雨的板房学校里,阿雅举着用易拉罐和废弃电路板制作的"星际通讯器",突然跳起来:"快看!北斗卫星给我们发信号了!"屏幕上,雪灵传输的抓捕画面与空间站的实时影像交替闪现。"我们也要保护太空!"孩子们七手八脚将教室改造成"临时指挥中心",用粉笔在黑板上绘制防御蓝图,稚嫩的笔迹旁歪歪扭扭写着"中国科技,天下无敌"。
深夜,七台终端设备同时亮起。杨燕的社区办公室堆满世界各地寄来的感谢信,小暖趴在茶几上,用蜡笔给每封信画上笑脸;杨瑶的办公室成了情报中枢,全息屏幕同时显示着五国谈判进度、卫星监测数据和商业间谍审讯记录,助理不断送来新的加密文件;杨彦的空间站舱室内,科研团队围着新研发的微型反应堆,在失重环境下进行精密调试,工具包像银河般悬浮在众人周围;林悦的教育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全息授课系统,虚拟航天员在各个时区的课堂中穿梭;雪灵坐在审讯室监控屏前,看着间谍在铁证面前崩溃的画面,指尖飞速记录关键信息;姚小雨搂着熟睡的阿雅,板房外的自制卫星接收器在月光下轻轻转动;林晓的画室里,新画作《通天塔2.0》已完成大半,不同肤色的科学家站在核聚变光柱上,共同托起地球。
"先说国际博弈。"杨瑶调出三维沙盘,模拟出全球能源战略布局。欧盟、美国、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在核聚变技术的影响下剧烈变动,"欧盟想用空客最新的航天材料技术换取能源合作,但他们要求共享核心算法。美国科技巨头提出开放Ai芯片架构,条件是在月球建立联合科研站。我们的底线是——"她用激光笔划出清晰的红线,"技术可以共享,标准必须自主,数据必须可控。"
杨彦将空间站受损部位的3d模型投射到会议中,金属表面的灼烧痕迹触目惊心:"那些残留的间谍卫星还在持续干扰,我们需要研发能主动清除太空垃圾的智能机器人。另外,我建议在月球背面建立第二能源基地,彻底摆脱地球轨道的威胁。"他调出月球地质扫描图,氦-3富集区域闪烁着诱人的蓝光。
雪灵扔出一叠物证照片,间谍携带的微型摄像机和量子存储器清晰可见:"他们的行动计划比预想的更复杂,不仅针对技术,还想抹黑我们的国际形象。不过审讯中得到关键线索——"她调出卫星通讯记录,一串加密坐标在北极圈闪烁,"m国正在秘密测试新型太空武器,我们必须联合俄罗斯提前预警。"
林悦展示教育平台的实时数据,全球青少年注册用户突破10亿:"但仍有43%的学生存在认知误区。我计划启动天宫课堂2.0,让杨彦博士他们直播太空实验,同时开发vr版《科技保卫战》游戏,让孩子们在虚拟世界中守护地球。"她点开非洲某部落学校的画面,孩子们戴着自制的vr眼镜,兴奋地探索虚拟空间站。
姚小雨举起孩子们的"太空种子银行"计划书,里面详细记录着108种地球植物的太空培育方案:"能不能真的实施这个项目?阿雅说,等这些种子在火星开花,全世界就会相信和平的力量。"镜头切换到板房外,孩子们用废塑料搭建的"火星基地"在夜风中轻轻摇晃,顶部的太阳能板闪着微光。
林晓展示新完成的Ar装置设计图,参观者将通过手机化身"太空建筑师":"当全球修复进度达到100%,装置会在纽约时代广场、巴黎铁塔等全球地标同步投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息影像。艺术不仅要记录历史,更要让不同肤色的人在互动中感受——我们共享同一片星空。"
小暖突然举着新画闯入镜头,画面上地球变成一颗跳动的爱心,各国小朋友踩着彩虹桥,将核聚变能量块拼成和平鸽:"我给它取名《宇宙心跳》!"她的声音带着奶音,却无比坚定,"爸爸说,真正的强大不是打架,是让所有人都有光!"
杨瑶的目光扫过屏幕里的每一个人,手指在全息键盘上敲出最后指令。虚拟地图上,"星际丝绸之路"计划的线路如同金色动脉,将21个国家的太空站串联起来:"通知外交部,启动曙光协议谈判。我们提供技术,他们开放市场,共同建立太空能源互联网。同时,加快建设国际青少年科研基地,让小暖他们这代人,在合作中定义未来。"
破晓时分,雪灵的无人机群掠过东海舰队的航母编队。朝阳为055驱逐舰的舰艏镀上金边,远处,空间站反射的光芒如同新升的星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实验室的灯光与晨露同辉,画笔在画布上勾勒着共同的愿景,孩子们的梦想乘着核聚变的光芒飞向深空。这一次,人类不再用高墙分割文明,而是以科技为砖,以智慧为梁,共同搭建通向星辰大海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