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新壶 作品

第67章 名动天下

在这个世界上,要论起影响力,那些朝廷大员们未必就大过官二代们。

在朝为官的人,虽然有更多的权利,也多了很多束缚,官二代们则同时具备权势和自由两大好处,做起某些事情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皇家剧院的这场演出,在官二代们卖力的宣传之下,加上李乐“创作”的诗歌确实有过人之处,很快就传遍了京陵城的大街小巷。

民间的传播是自发的,也是最快的信息传播渠道,有这些琅琅上口的诗歌,若舟先生和铜雀楼的名声就如长了翅膀的小鸟一般,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新月帝国的全国各地,再经由国际经商的商人、游客迅速传播到其他两大帝国和塞外西域。

随着若舟先生诗名远播的,还有他和新月帝国殿下明月小姐的爱情故事。

其实,仔细探究起来,民间的老百姓最感兴趣的还就是这段艳闻。至于诗歌什么的,那纯粹是附带产品,是用来衬托若舟先生才情的。

最先引起轰动的是京陵城。

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操作下,演出结束的第三天,街头巷尾就开始出现各种小报。

这种小报的传播形式,还得益于李乐当初在西域的商业操作手法,被经商的商人学到后传回到三大帝国,今天算是反哺给李乐了。

其中传播较广的有几篇小文:

《一场美丽的邂逅:殿下与才子的绝世情缘》

《身处底层,对时代的不屈呐喊,终于获得皇室爱情》

《爱情没有高低贵贱》

这是官方发行的小报登载的,由旅游司和城防司共同管理,报道的内容还是非常正面的,主要讲述了明月殿下体恤老百姓,经常微服私访,在私访的过程中与流落民间的才子方若舟相遇相知的动人故事。

故事虽然经过了艺术加工,但是讲述的都是当代有血有肉的人物,又涉及到皇家秘辛,完全击中了老百姓们的好奇点。

这几期的小报在面市之后迅速被抢购一空,其销售量创造了小报问世以来的记录,年底在考评工作时,很是给旅游司和城防司加了一把分。

官方的报道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报道形式出现在民间:

《色艺双馨的风月情事》

《我不是一个简单的男妓》

《虽然卖艺,但是我不卖身》

这是民间高雅杂志,属于民间比较正统的宣传渠道,撰写稿件之人虽然有一定的发挥和想象,还是有一定的职业节操的。

这里就包括城南的一家小报机构,据说花重金邀请了内幕知情人、若舟先生的知交好友姚子豪先生亲自执笔,写了一个系列报道稿件:

《月有阴晴圆缺,明月殿下感情满月》

《人有悲欢离合,若舟先生终获正果》

《千里共婵娟,我的朋友若舟先生与明月殿下不得不说的故事》

既然是民间嘛,自然表现形式就更加多样化,下面这些报道就有点意思了:

《皇女来到妓院,看到一名出色的男人,于是…》

《床前赋诗,是否更有情趣》

《月满西楼人满床,有关风月之事》

这些文章让李乐倍觉亲切,其手法和当初地球上的标题党相当接近,充分说明了艺术发展到极致最后殊途同归的客观真理。

更有甚者,在大街小巷的角落暗处,流传着数种同人版本。

这些版本对诗歌、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对床前明月光这句诗进行了充分的发挥,全篇只是在开头稍微对人物做了一下介绍,马上引入到青楼情节,然后大约百分之九十的篇幅集中在对床前、床中的细节及技术描写上。

这类版本私下流传于盐帮、城东丐帮、参帮等地下场所,李乐也有幸从城西丐帮拿到一本认真进行了拜读,对文章的描写手法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赞许。

后来,由于版本实在太受欢迎,流传之广有压过官方杂志的趋势,明天和明月在阅读之后勃然大怒。于是,旅游司和城防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搞了几次联合执法,直接捣毁了数个出版地下读物的场所。

在本次行动中,城西丐帮由于表现良好,积极配合官方的行动,事后获得了城防司的嘉奖,并且把查封之地直接划归城西丐帮接手经营。

当然,这些版本既然这么受欢迎,那是无法被完全禁绝的,一直以一种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