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他好说歹说,宋有根这才接过钱,一数完,把一半的钱给回他,“这些菜哪用的着这么多钱,你拿回去,要是不够,不会不够的。”

老三可是给了整整一百块钱,就是所有人都把家里多的拿过来,也用不着这么多的。

宋青山当然知道这些钱是够的,就说道:“多的就当是儿子儿媳孝敬你们二老的,剩下的钱你和我妈留着买好吃的还是存起来都依你们。”

又是一番你推我挡,宋有根这才把钱收起来,老两口想着剩下的钱他们到时候就存起来,老三以后需要了他们再往外拿。

“爸,除了蔬菜之外,我还想弄点鸡蛋。”

“成,我到时候跟他们说说。”

鸡蛋这东西在村里也不稀奇,家家户户都有养鸡,鸡蛋也攒了不少,到时候看看他们能不能匀一些出来。

“这些菜我就先搬回去了,说不定明天还得用上的,等明天他们把东西送过来了,我再回来拿。”宋青山说道。

其实这运输方面也算一个问题,他总不能每天来回跑,最好是有人帮忙送过去,宋青山又跟宋有根讨论了这个问题。

他是想着,要是村里有人能帮忙送,那是最好的,他可以给运费,这样他就不用来回跑,也省时间。

宋有根就说道:“你不用来回奔波,到时候我借个车给你送过去。”

大队上就有牛车和拖拉机,到时候借一会儿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爸,那你知道路吗?”

“这不还有老二吗,他上次不是去过你们铺子了?再不然,我就先送到家里去,这事儿你就别操心了。”虽然宋有根还没去过他们的铺子,但去他们家里的路还是记得的,再不济还可以找人问。

“行,那这事就拜托你和我妈了。”

等宋青山走后,宋有根就出门去找大队长了,他得去对对数目,看明天是哪家送菜过来。

宋长河笑了一下,感慨的说道:“三弟就是吃得开,现在都在外边混熟了,像三弟这样的人就适合在外边,咱们村子埋没他了。”

张丽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就今天这些事,他们想都不敢想,三弟是敢想也敢做。

“孩子她爸,那你呢,你咋不想着到外面去呢?”张丽娟有些调侃的意思。

宋长河就老实道:“我哪里有那个本事,家里挺好的,咱们编的那些东西,也就偶尔有三两个人买,这买卖是做不长久的,到时候咱就老老实实在家种地。”

张丽娟觉得他说的没错,现在能挣一点是一点,到时候没法子了就回家种地,总归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

宋长河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主要还是心态问题,大半辈子都待在舒适圈里,决定出去摆摊这件事,已经是他跨出的一大步了。

加上他们啥都不懂,外边毕竟不如家里自在。

其实他们要是敢出去闯一闯,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肯定也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大房两口子又都是老实沉闷的性子,不敢出去闯,也豁不出去,就怕到头来啥也没捞到。

都说八十年代站在风口上,豁得出去猪都能飞起来,但那也得有能飞起来的门道啊。

宋长河就是那些个没有门道的人,没点子,没技术,更没有支撑他出去闯的本钱,这也是他想老老实实待在老家的原因。

……

有了蔬菜,苏玉和宋青山就打算把中午的正餐给做起来了。

晚上苏玉就和宋秋霞弄起了菜单,第一天先看哪些菜比较受欢迎,到时候那些就多做一点。

宋秋霞觉得素菜卖的应该会比较好,因为这年头大多数人过生活都得数着钱过日子,只有一些年轻些的人会舍得偶尔买肉吃。

所以肉类他们也不用准备太多,适量就行。

苏玉和宋秋霞的手艺都还不错,所以准备菜单这些事自然是由她俩负责。

以后的方式可能还得变一变,毕竟现在宋秋霞也算的上是主厨了,到时候肯定不能再按照之前说的工资来。

不过具体要怎么办,回头还得再商讨一下。

“嫂子,我有个点子,不知道该不该说。”

宋秋霞其实是想说,她们可以前几天可以腌制一些腌菜萝卜啥的,到时候有人买就赠送一点,这也算是一种宣传了吧。

买盒饭送点咸菜,到时候宣传出去,还能给他们引来一些客流量。

“没事,霞子,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说不定我们还能用上呢。”苏玉就说道。

于是宋秋霞就把想法说了一下,她也不知道这法子好不好,她就是想多为哥嫂做些事。

“我觉得可以试试,反正蔬菜的问题咱们也解决了。”苏玉觉得她说的不错,“咱们可以做一些,然后每天限量,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宋青山和宋沅顿时就竖起了大拇指,他媳妇儿/她妈真聪明。

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吸引不少人。

接下来几人就在规划今天弄回来的菜能够做多少份,还有就是前多少位赠送咸菜。

肉菜可以适量做一点,但不用太多,主要还是要把控好味道,其他的都好说。

饭菜好吃自然是少不了回头客的,当然,价格也得合适才行。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吃,没看那国营饭店菜贵,服务态度也不见得多好,却还是有人去吃么,就是因为好吃啊。

所以他们也得多注重这方面,不说比人家大厨手艺好,他们也比不上人家几十年的手艺。

但起码要让顾客吃了一回还想来第二回,这样的生意才能长久的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