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陛下,莫要胡闹了!

凌云闻声回身。

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气得吹胡子瞪眼。

他身后跟着几名年轻弟子,个个面露愤慨。

周围原本赞叹不已的客人,此刻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怒斥吸引。

他们纷纷转过头,看向老者,脸上带着不解与不满。

“老头,你胡说什么呢!”

一个食客忍不住高声反驳。

“陛下火耗归公,推行教化,桩桩件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你懂个屁。”

另一个客人也跟着呵斥道,“就是,御膳阁的菜,神仙池的足浴,哪个不是让咱们老百姓舒坦?”

“你个老东西,站着说话不腰疼!”

老者被这群情激愤的百姓围攻,气得脸色涨红。

他指着那些食客,手指颤抖。

“你们……你们这群愚民。”

“只知口腹之欲,享乐之乐。”

“岂知圣贤之道,君子之礼。”

他身后的弟子见状,连忙上前一步,对着众人拱手。

“诸位息怒。”

“家师乃是当世书圣,王敏之。”

“他老人家一生钻研圣贤之学,岂会胡言乱语?”

“书圣……王敏之?”

弟子的话音刚落,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紧接着,是一阵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嘶……”

“竟然是王大家!”

“难怪……难怪敢说出这等话来。”

“他老人家可是连先帝都敬重三分的人物啊。”

凌云站在人群边缘,听着这些议论,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他轻轻拍了拍前面一个食客的肩膀。

“这位兄台,这王敏之是什么人?”

那食客正沉浸在震惊中,被拍了一下,有些不耐烦地转过身。

“这你都不知道?”

他刚想继续说,却在看清凌云面容的瞬间,声音戛然而止。

食客的眼睛猛地瞪大,脸上血色尽褪。

他身体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草民……草民叩见陛下!”

这一声“陛下”,如同平地惊雷。

周围的食客们闻声望来,当他们看到跪在地上的那人,再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凌云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之前凌云与陆千帆城外论道之时。

他们不少人都亲眼见过凌云的样貌。

“叩见陛下。”

“陛下圣安。”

黑压压的人群,瞬间跪伏了一大片。

原本还气势汹汹的王敏之和他的弟子们,此刻也彻底傻眼了。

他们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大脑一片空白。

凌云看着跪了一地的百姓,脸上没有丝毫意外。

他抬了抬手,轻声道:“都起来吧。”

“诸位免礼。”

众人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但目光依旧带着敬畏,不敢直视凌云。

而王敏之,此刻才看清站在自己面前的年轻男子。

那……那就是凌云?

就是那个被传言不通文墨,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

凌云迈步走到王敏之身前,面带微笑的说道:“书圣入京,怎么不派人告诉朕一声?”

“朕也好派人去迎接你,不至于让书圣这般风尘仆仆。”

王敏之强压下心头的震惊,冷哼一声。

他捋了捋胡须,试图找回一丝气势。

“不必如此。”

“若非亲自过来,草民还不知晓。”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凌云,指责道:“还不知晓我大炎的皇帝陛下,竟然能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

凌云也没有恼怒,而是不解的问道:“书圣此言何意啊?”

王敏之指了指身后的御膳阁和神仙池。

“圣人云:君子远庖厨!”

“礼教更有言,脚乃卑贱之处,岂可随意示人,任人搓揉?”

“陛下身为天子,万民表率,竟然开设这等酒楼、足浴店。”

“这简直是违逆圣贤教诲,数典忘祖,不学无术。”

王敏之越说越激动,仿佛凌云的行为,是对他一生所学最大的侮辱。

“气煞老夫!”

他猛地一甩袖子,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怒与失望。

凌云哭笑不得的说道:“朕登基以来所作之事,方才也有人跟书圣说了,朕这叫不学无术吗?”

王敏之听到凌云的反问,脸上怒气稍减。

但眉宇间的质疑并未散去。

“陛下所行国策,老夫在来的路上,确有耳闻。”

“火耗归公,利在百姓,九年教化,意开民智。”

“此二策,若能真正推行,确有圣君之风。”

“至于那日城门外所作之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亦是直击人心,堪称佳句。”

王敏之话锋一转,眼中怀疑之色更浓。

“然,国策虽好,诗才虽佳,谁又能知晓,是否真是陛下亲为?”

“古往今来,帝王身边,从不缺捉刀代笔之人。”

“陛下以武立国,骤登大宝,于文墨一道,恐非所长。”

“寻人润色,甚至代笔,亦非不可能。”

这话一出,周围刚刚起身的百姓又是一阵骚动。

是啊,书圣说得有理。

陛下武功盖世,但文采这东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那惊世骇俗的诗句,那石破天惊的国策。

真是这位年轻陛下自己想出来的吗?

凌云听着王敏之这毫不掩饰的质疑,心中一阵无语。

搞了半天,这老头是怀疑自己找了枪手,是个抄袭狗?

这要是解释不清楚。

恐怕以后天下人都会觉得他凌云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他看着王敏之那张写满了“我不信”的老脸,无奈地摊了摊手。

“那依书圣之见,朕要如何证明,你才肯相信?”

王敏之似乎就等着这句话。

他挺直了腰板,目光灼灼地看向凌云。

“圣人言: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个人的品性、学识、乃至胸襟气度,往往能从其笔墨间窥得一二。”

“陛下若想证明自己并非寻人代笔,倒也简单。”

他伸手指了指不远处御膳阁的牌匾。

“只需陛下当众挥毫,写下几个字。”

“只要陛下的书法,能入得老夫之眼,达到‘及格’之境。”

王敏之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老夫,便相信陛下之前的诗词国策,皆是出自本心,而非他人代笔。”

“草民,也愿收回方才伤风败俗,不学无术之言,向陛下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