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韭菜长得细长细长的,不如种的韭菜叶子那么宽大肥厚。
但是野生韭菜的韭菜味特别浓,要是用来包饺子,那绝对香迷糊了!
这一顿饭太丰盛了,吃的几个弟弟直打嗝。
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子就是这样,像不知道饱似的。
遇到好吃的,非得把肚子装得圆滚滚的才肯停下。
正在收拾桌子的时候,徐梦骑着陈瑶姐的自行车,来到了周安家。
徐梦这姑娘今年十八九岁,长得娇俏可爱,浑身透着一股活泼灵动的劲儿。
徐梦一边将自行车推进院子里,一边笑道。
“哎呀呀!今天可冻死我了!我刚才回知青点看你们不在,就猜到你们来小安这儿了!你们吃啥呢?我闻到一股好香的味道呀!”
刘小蓓笑着走过来,帮徐梦拍了拍头上和肩上的雪。
早上还没下雪呢,没想到中午又淅淅沥沥下起雪来。
好在雪下的不大,不然徐梦就该变成小雪人了。
刘小蓓搓着徐梦被冻僵的手,说道。
“快进屋暖暖身子吧,等会儿给你煮饺子吃!”
徐梦一听到有饺子吃,眼睛亮的跟啥似的。
“哇!饺子!太好了!我老馋这东西了!”
徐梦说着从挎包里掏出一封信,交到了刘小蓓的手中。
“小蓓姐,我刚才在邮局拿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你的一封信,应该是家里给你寄的,我就帮你一起取了。”
刘小蓓收到这封信后满脸欢喜,笑的眉眼弯弯。
“家里都好长时间没给我写信了,不知道爸妈最近咋样,哈哈,我得快去看看他们跟我说啥了!”
刘小蓓把这封信捧在手上,像宝贝似的,连忙回屋拆开来看。
不怪她这么心急,像他们这种下乡插队的知青,是非常想家的。
若是家在附近其他县城里的,有时候抽个空,也能回家一趟。
到离家远的地方下乡插队,想回家的话,实在是一件难事。
首先就是交通不方便,当时的交通是非常落后的。
长途客车数量比较少,即使有火车,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到达的。
很多偏远地方是没有通火车的,因此若是长途出行,需要各种换乘。
回家一趟十分麻烦,路途周折让人心力憔瘁。
而且回家还要花路费和住宿费,也不是谁都舍得的。
在所有的女知青当中,小蓓姐的家庭情况,其实是比较差的。
她家只有父亲一人是工人,并不是双职工家庭。
家里的孩子除了她以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弟弟如今正念初中,妹妹也在上小学二年级了。
家庭的生活开支,还有孩子们的学费都是沉重的压力。
所以小蓓姐更不舍得乱花钱了,来到周家村差不多有一两年了,一次都没有回过家。
没法回家于是只能书信往来,也难怪小蓓姐看到家里来信,会这么激动了。
小蓓姐坐在沙发上连忙将信封拆开,刚看清最上面的几行字。
她顿时愣住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
眼泪如同断线的珠子,砸落在了淡蓝色的裤腿上。
六弟周河最先察觉到了,小蓓姐的不对劲。
“小蓓姐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呀?”
正在擦桌子的王玥玥,头都没抬笑着回道。
“小蓓准是太高兴了,家里都好久没给她写信了,能不高兴嘛!”
王玥玥说完这话,抬头却看到刘小蓓的状态非常不对。
那眼泪啪嗒啪嗒往下砸,神情异常痛苦,完全不是喜极而泣的样子。
王玥玥心中一紧,立马将手上的东西放下,来到刘小蓓的身边。
“小蓓你怎么了?你别哭呀!有啥事儿跟我们说,我们都在呢!”
刘小蓓的眼中是巨大的悲痛,喉头哽咽了好几下,说话的声音带着颤抖。
“我、我父亲去世了……”
此话一出,原本热闹的客厅,顿时变得静悄悄。
就连孩子们都感觉到了,屋内的氛围不对,静静地站在原地不再闹腾。
大家站在原地,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和同情。
一时之间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安慰到小蓓姐。
罗艺在刘小蓓身边坐下,什么话都没说,只是用手轻轻拍抚着她的背。
周安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是难过的。
上一世周安和这些女知青们,并没有什么交集。
因此也不太清楚,刘小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而在这一世他和女知青们关系很好,和小蓓姐走的也很近,因此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心痛。
周大力站的像木头桩子一样,仿佛连动都动不了了。
他呆呆地看着刘小蓓,脸上的表情又难过又心痛。
大力哥露出这种表情,周安只看到过两次,上一次是贵婶掉下悬崖摔伤腿。
等小蓓姐的情绪稍微缓和一些,才继续将信看下去。
周安知道了信中内容后,心里一阵唏嘘。
刘小蓓的父亲前段时间总是咳嗽,他觉得是小病小痛,所以就一直拖着没去看病。
毕竟家里的负担重,钱也比较紧张。
父母都是那样,总是想着省钱,觉得一点点小病拖拖也就好了。
结果这病却越拖越严重,在几天前的晚上终于出事了。
当天半夜人就有些不行了,又是抽搐又是说胡话,还一直扶着炕呕吐。
这可把刘小蓓的母亲给急坏了,连忙往医院里送。
结果终究还是晚了,病情已入膏肓,早已是回天乏术。
在医院里救治了一整天,最终还是落了气。
听完信里的讲述后,周安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是感冒发烧一直拖,拖得太严重,拖到最后成了脑膜炎了。
轻度的脑膜炎还能治好,重度的脑膜炎即使在几十年后,仍然有很高的死亡率。
更别说在这个医疗不发达的60年代了,压根没得治。
刘小蓓的母亲不识字,这封信是刘小蓓的弟弟,刘小勇代笔写的。
当刘小蓓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她的父亲应该已经下葬了。
最后一面必定是见不到了,家里人让小蓓姐别太着急,万事要保重自已。
并且让小蓓姐和村里说明情况,结束知青下乡,回到家乡大连。
出了这件事之后,小蓓姐父亲所在的厂子,专门去了解了一下他家的情况。
知道他家的困难情况后,于是决定将刘小蓓父亲的工作,直接转给小蓓姐。
家里来这封信的原因之一,就是让小蓓姐回家,到厂子里顶她父亲的班。
父母去世后,工作能由子女顶替,这是周安觉得这个时代,很有人情味儿的一个特点。
若是在几十年后时代,父母去世了,父母的职位就会重新招人,和子女完全没有关系。
但是在60年代并不是这样,会根据情况而定。
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若是父母职工去世,或者因伤病早早退休的。
可以让子女来顶替父母的职位,继续在厂子里面工作。
大家听到小蓓姐要离开周家村,回到家乡去,都不禁沉默了。
她们在一起相处了一两年,一起干农活,一起吃饭睡觉,早就已经亲如姐妹了。
如今骤然要分开,自然是十分不舍的。
可她们也知道,这天底下哪里有不散的筵席呢?
像如今的这种情况,必定只能分开,小蓓姐得赶紧回家去。
父亲的职位还等着她接手,家里的事情也需要她来帮衬。
知道必须分别,但心里还是难过,不知道未来何时还能再见面。
罗艺为小蓓姐擦拭着脸上的泪,语气温柔如水。
“没事的小蓓,别太伤心,一切都会过去的,如果你要回去的话,我们陪你去大队开介绍信。”
在这个年代是没有身份证的,出门在外若是想要证明自已的身份,必须要有介绍信。
在这个年代若是出远门,比如跨省跨市,是需要开介绍信的。
否则若是在半路上无法证明自已的身份,那将非常麻烦。
可能会被帽子叔叔当做“盲流”处理,遭到遣返或者是拘留。
小蓓姐是要结束下乡,不仅要开介绍信,还要做一些登记,弄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周安知道她们会有很多事情要办,于是对陈瑶姐说道。
“陈瑶姐,你们和小蓓姐先回去吧,去弄下那些手续,这些碗就不用洗了,等会儿我来洗就行。”
陈瑶点了点头,过去将小蓓姐给扶了起来。
“行,那我们先去办事,小安,你把弟妹们照顾好。”
女知青们都离开后,客厅一下就空出来了,有些冷清和寂静。
大力哥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难过伤心又带着几分愁绪。
周安走过去拍了拍大力哥的肩膀,问道。
“大力哥,你发什么愣啊?”
正在出神的周大力,被拍回神了,长长叹了一口气。
“唉,小蓓真是太可怜了,看着就让人难过。”
周安知道有些事情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只能叹了口气。
“这也是命定的事儿,小蓓姐只能慢慢接受,这些总会过去的。”
周大力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安子,小蓓回家之后,以后还会回咱们周家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