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自己爹利用的事,王霖气的不行。
哪个孩子会不渴求父母疼爱,别看王霖平日说的不在乎,心底深处对父亲还是存了些许期冀。
可惜这点期冀还没来得及升起太多,就被一棍子打到了底。
王霖回都没回王家,直接转道进宫了。
顾知望叫人打赏了说书先生银子,见时间差不多也起身离开。
一趟好好的出行玩闹算是被王家两兄弟坏了兴致。
马车上,顾知序见他郁闷着张脸,撸猫儿似的安抚道:“犯不着生气,他们很快就要倒霉了。”
顾知望来了点精神,“怎么说?”
“记得王霖身后一直跟着的丫鬟吗?”
顾知望点头。
“她是宫里的人。”顾知序肯定道,“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
他继续解释,“那日进宫我在皇后娘娘身后见到过她,今日的事她必然会上报给娘娘。”
只要是王皇后真在意王霖,对于意图带坏王霖的庶弟们,就绝对不会置之不顾。
顾知望想了半天,也只隐约记起到那日王皇后身侧两个大宫女的模糊面容,对王霖身后的丫鬟半点印象也没有。
不由感叹人和人的脑子不能比。
回到云宅正好赶上饭点,吃过饭后略坐了坐,一家人被相送着出了门,回到家。
顾律拿着一本水利杂书看,边朝着儿子投去一眼。
“高高兴兴出去,丧眉耷眼回来,说吧,怎么着了?”
顾知望早憋不住了,就是顾律不问也要忍不住说出来,问了那更是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将王家的事全给说了一遍。
云氏皱眉,很是反感,“要说这王大人也是被冲昏了头脑,为了个妾室和自己嫡出的儿女闹不和。”
女子间有些地方总是惺惺相惜,容易产生共情,对于那些恃宠而骄,强占别人丈夫的妾室尤为同仇敌忾。
说着说着火气便开始无差别蔓延。
“这世上的男人都一个样,喜新厌旧,爱慕年轻鲜活女子的好颜色。”
顾律无奈一笑,“夫人未免太过一概而论了。”
云氏哼了声,“那可说不准。”
顾律怕再说下去这把火就要蔓延自己身上,拉过一旁只知道看热闹的顾知望。
问:“想不想看王家的热闹。”
这话让顾知望想到阿序口中有关于王家兄弟要倒霉的话,果断一点头。
顾律敲了敲他脑袋,“等着吧。”
顾律的一句‘等着’很快奏效。
隔日,王守两兄弟就被召进了宫,至于由头,那真是和王家当日带王霖回去的说辞一样。
王皇后记挂庶弟,特召一见。
结果不出半日,就传出王家庶出兄弟言行无忌,有坏德行,被罚跪宫门两个时辰,冻的瑟瑟发抖被王家领了回去。
这事还没完,又是两日过去,接连有谏官前往宫中面圣,上奏弹劾王家庶出兄弟寻衅滋事,当街打人,目无法纪。
光禄寺卿王文济教子不严,一起被拉下了水,得了陛下好一顿训斥。
顾知望不知道里头还有他爹在煽风点火,听到王家兄弟挨了板子,饭都多吃了一碗,对于宫中传出的另一则消息全然没怎么注意。
顾律顾知览却是心有顾虑,最终还是顾知览先沉不住气,来到书房找了顾律。
“父亲,宫宴之上二皇子无故对望哥儿解囊相助,今日便传出二皇子伴读伤了腿,未免太过巧合。”
那日顾知望在宫中遭到大皇子刁难的事并未隐瞒,家中的人都是知情。
顾知览已经初步拥有官场之上的敏锐性,不会傻到相信什么巧合。
如果是有意为之,这位伴读的人选,很大可能会落在望哥儿身上。
“父亲可有何打算。”
顾律搁下笔,眼中看不出波澜,“你记住,我们顾家效忠的始终是天子。”
一句话,顾知览瞬间明白意思,心中松了口气。
顾家是众所周知的保皇派,如若二皇子真选了望哥儿为伴读,那就是将整个侯府拉入二皇子一派,顾律这话已是明面的拒绝。
望哥儿得罪过大皇子,且宫中伴读都出身不俗,已经站稳了脚跟,真要是进宫去不用想也知不好过。
只是……
顾知览道:“这样一来怕是得罪了二皇子。”
顾律比他想的要多,从书中所述,未来登基称帝之人正是二皇子,且此人心性狭隘记仇,览哥儿的忧虑势必成真。
可就是如此,他也舍不得自己儿子进宫给人当伴读,替那些皇子挨手板子。
陛下的儿子金贵,他儿子怎么着就不金贵了?
想到望哥儿可能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卑躬屈膝,小心翼翼的模样,顾律本能否决这种可能的发生。
沉声道:“陛下正当壮年,多思无益。”
顾知览闻言知道是自己着相了,陛下与父亲同岁,今年不过三十,怎么着也轮不到几个才七岁的小皇子蹦跶,他们顾家既是保皇派,不论是否因为望哥儿,都得拒绝,表明态度。
顾知览急的失了分寸,不由羞愧自己连这都想不明白,放松心态向顾律告退。
皇宫,秋霞殿。
身着青荷碧波宫裙的清秀妇人支着头斜倚在榻上,右侧坐着一七岁小童。
正是徐嫔母子二人。
“周家伴读那事可做的稳当?”
刘瞻回道:“母妃放心,此事只会是周伴读自己不小心,走路摔了腿。”
他说这话时语气甚至是轻快愉悦的,稚气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徐嫔满意点头,“伴读之位空缺,你可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那顾家的小子虽说不是侯府血脉,却颇受关山侯宠爱,连你父亲也青睐有加,于你多有助力。”
徐嫔虽是宫女出身,连带这个没有封号的嫔位也是母凭子贵得来的,但要说她从一介宫女到一宫嫔位,还顺利诞下皇子,没半分心计手段那只能是说笑。
刘瞻对此很有信心,一口应下:“儿子明白母妃苦心,那顾知望前两日被儿子出手解围,定对儿子心存感激,儿子这就去跟父皇禀明,此事必成。”
徐嫔笑道:“我儿聪慧,母妃自是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