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月24日,大年三十。
朝阳到处张灯结彩,到处欢声笑语,到处喜气洋洋,从来没有过的年味十足。
在人们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因为战争而失去亲人的悲伤,都是笑容,发自心底的笑容,是发自心底的踏实。
奉天防线胜利,日军全体投降,东北的战争阴云一扫而光,悬在每个人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和平来了,农民可以种地,商人可以经商,孩子可以上学。每个人都想用一个最盛大的新年,和过去的一年,和过去的几年,和过去的一切,做一个彻底的切割。
明年是全新的,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
今年好好干,来年吃饱饭,每个人在心底都差不多许下了相同的心愿。
站在门口的烟花店主王大志抽出一根“胜利日”叼在嘴上,掏出心爱的祝融打火机,扭头看了一眼店里,小腹明显隆起的新媳妇,正拿着鸡毛掸子,掸货架上的灰尘,其实天天收拾,哪有灰尘,可她坚持这么做,拦不住。
王大志最后还是没有把烟点着,报纸上说,吸二手烟对孕妇身体不好,对肚子里的崽儿就更不好了。他把打火机放回口袋,把叼在嘴上的香烟,放在鼻孔的位置,用力的嗅了嗅。
“哟!大志!”隔壁商店的老赵看到王大志站在门口:“居然是‘胜利日’,刚刚上市,产量有限,还优先供应军队,市场上相当稀缺。你在哪儿弄着的?”
“小舅子给的,他是武警二旅的连长。”王大志略显骄傲地说道。
“先来一根,让咱尝尝是啥味儿。”老赵马上催促。
“到你那边抽去,抽烟对孕妇身体不好。”王大志递烟给老赵,马上又推着老赵去他那边抽烟。
老赵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冒上,迫不及待地深吸了一口,然后就闭着眼睛享受起来。老半天才慢吞吞地吐出来。又深深地吸上第二口,又是回味了老半天才慢慢地吐出来。脸上是迷离是满足是享受。
“第一口是淡淡地奶香味儿,第二口是浓厚的烟气和十足的劲道涌入嘴里,浓而不腻,烟草味儿与香草味儿混合得恰到好处,烟气顺滑无比,不辣嗓子,一根下来满足感爆棚,回味无穷。”老赵开始点评了,最后下结论:“好烟,以后我就抽这个,最重要的是价格和大凌河一样亲民,200文一盒,好烟!”(天知道200文是不是便宜)
王大志把一整盒“胜利日”塞进老赵的手里:“那你慢慢抽,大过年的,我要打烊了,回家过年。”
“呵呵……”老赵看着手里的胜利日开心不已:“大志,先给你拜年,过年大吉,恭喜发财,早生贵子。”
王大志回店里,和媳妇简单收拾一下,锁门离开。
“大志,我不想现在回家,咱们先去供销总社的超市逛逛吧!看看买点啥!”媳妇扭头看着王大志说道。
“成,你是咱家的老佛爷,你说去哪儿就去哪儿。”王大志十分宠溺自己的媳妇。
“那走吧!前边拐弯就到。”听了王大志的话,媳妇心里美滋滋的。
供销总社的超市已经开遍了朝阳、锦州港区、锦西港区,商品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这里有来自大清全国各地的商品,尤其是锦州港区、锦西港区,坐拥海港优势,商品种类更多,看到来自欧美的商品也并不稀奇。
王大志和媳妇一走进超市,就被广播里一曲喜庆的歌曲感染了:
恭喜发财,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哦,礼多人不怪。
(再来)
恭喜发财,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哦,礼多人不怪。(你没听错,就是这首某港星的过年歌曲)
“这歌真喜庆,真好听。”媳妇赞美道。
“嗯嗯!”王大志也用力地点头:“这两天,收音机里老放这首歌。”
王大志保护着小腹明显隆起的媳妇,在人头攒动的超市里,随意地看着柜台后面货架上的商品。(这个时代的超市,还做不到后世那样,商品只能摆在柜台后面的货架上,这样能有效的保护商品的安全。要什么,让售货员拿给你。)
“都是好东西,都想买。”媳妇羡慕地说道。
“你看上的,就买。”王大志直接说道。
“不过啦!咱家有多少钱,你不知道呀!”媳妇白了王大志一眼,一只手抚摸着自己隆起的小腹:“得攒钱,以后还要养娃呢!”
“钱没了,咱再赚,以后不打仗了,咱有一大把的时间挣钱。”王大志自信地说道:“我琢磨着,等过完年,咱家店里也要卖香烟,肯定赚钱。”
“那你抽烟方便了。”媳妇白了王大志一眼。
王大志给媳妇一个得意的表情,然后又把那根没抽的“胜利日”拿出来,放在鼻孔下面,用力的嗅了嗅。
“睢把你馋的,像是谁不让你抽似的。”媳妇用手肘撞了王大志一下。
王大志从口袋里拉出一个小口袋,轻轻掂量一下,里面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随手递给媳妇:“里面有二十枚‘辉大头’,看上啥,就买啥。”
这时,一位头戴瓜皮小帽,鼻梁上架着圆形墨镜,身着长袍马褂,手拿小折扇,英风逼人的年轻公子哥迎面走来,身后还跟着四位壮汉。
公子哥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王大志的媳妇,一口广东话,啧啧赞叹:“北方的女人就是壮啊!那高耸的胸脯,那粗壮的大腿,啧啧啧!”
跟在公子哥身侧的壮汉立即明了,萧霸王又对别人的媳妇动心了。
“看到对面的大肚婆了吗?确定她住哪儿,明天小爷我要登门拜访。”萧强对身侧的壮汉说道。
壮汉也把目光锁定了王大志的媳妇,谈不上漂亮,也就一般人,但是十分的耐看。壮汉心中感叹,萧霸王的眼光一如既往啊!
萧强今天十分克制,因为今晚的除夕夜行动不容任何差错,他要暂时隐忍,孰轻孰重他必须要拎清。目光一瞥,看到货架上的“胜利日”香烟,买一盒尝尝,提前庆祝今夜的行动胜利。于是掏出一枚“辉大头”拍在柜台上:“一盒‘胜利日’。”
在同一时间的朝阳百货大楼里,美国领事哈克和德国领事乔纳斯,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
“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居然能看到美国货、英国货,那个应该是你们德国产的。”哈克感叹道。
“确实挺神奇!”乔纳斯点头承认:“据我了解,德国每月都会有十几艘货轮,满载着各种工业农业产品,目的地就是这里,从锦州港区上岸,分发到锦西港区和朝阳,很快也会有奉天。”
“你看这些人脸上的笑容,他们是真的在笑。”哈克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一种猎奇的笑容。
“怎么?开心就笑,不对吗?”乔纳斯觉得哈克的话好奇怪。
“对,当然对,我觉得这样很好。”哈克马上纠正道:“但是,感觉他们似乎忘记了,是谁带给他们今天的一切。”哈克把手伸进口袋,从里面掏出一枚1两银币,置于手心,做工精致,纹理细腻,戈辉的半侧脸头像,栩栩如生:“人们都叫它‘辉大头’,但也仅此了,戈辉才死没几天,人们就已经习惯没有他的存在了。”
“你很怀念戈辉啊!”乔纳斯笑道。
哈克摇头,认真地说道:“一点也不,有戈辉在,美国在朝阳,在他们所谓的特区,只能拿到他允许的利益,这和美国想要的差距很大。”哈克直接下结论:“没有戈辉更好,或许这是美国的机会。”哈克扭头认真地看向乔纳斯:“这也是你们德国的机会。”
乔纳斯抱着肩膀看向往的人流,想起正在路上的德国大总参谋部高级别军事代表团,然后对哈克说道:“或许你说的是对的,宁远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德国选择戈辉,不是因为他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而是,他对未来,特别是老欧洲的未来,战略层面的思考。对德国大总参谋部来说,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乔纳斯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继续说道:“有些人,他就是天才,你无法用现实的标准去衡量,你或许觉得他的想法天马行空,不现实,过于虚幻,但你就是想不出他想的那些东西,或许很多都可能……永远不可能,但是,非常值得参考,在我们思考的时候,和他的想法进行对比,就能有新的发现。”乔纳斯最后总结:“戈辉就是这样的人,德国不缺他这里生产的东西,缺他脑子里想的东西。”
“哎——”哈克长叹,捏着1两银币,放在眼前观察:“可惜啊!用清国人的话说,英年早逝,再美好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同一时间的朝阳农贸市场里,意大利领事拉斯帕多里也在发着同样的感慨:“可惜啊!戈辉看不到眼前的热闹场景了。”
整个农贸市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置办年货的人更多,人挨人,人挤人,摩肩接踵。操着各种方言,讨价还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热闹非凡。
意大利领事拉斯帕多里和奥国领事(奥匈帝国)阿纳托维奇,两个人更喜欢烟火气浓郁的农贸市场,他们认为,这里能看到当地平民最真实的生活。拉斯帕多里在广州待过几年,阿纳托维奇在上海待过两年。不论是广州,还是上海,都算是大清国最有钱的两个城市了,但是他们看到的百姓都是眼神呆滞,面色灰暗,穿着破烂得补丁连着补丁,而这里,也能随处看到有补丁的衣服,但是干净,不光是衣服,头发干净,眼里有光,面色红润,脸上能看到喜气。
“看吧!那些东西,好像不要钱一样,都快装满一车了。”拉斯帕多里感叹道。
“是啊!这里的百姓更敢花钱。”阿纳托维奇说道。
“那是因为他们去年赚到了钱,而且,他们还相信,今年也能赚到钱,明年也能,所以敢花钱。”拉斯帕多里说道。
“在他们脸上,我看到了自信,不像南方平民的畏畏缩缩。”阿纳托维奇说道。
“看,那个,应该是美洲的火鸡吧!”拉斯帕多里指着不远处,正在交易火鸡的地方:“据说,那个东西,非常难吃,美国人只在感恩节的时候才端上餐桌,多半也没人吃几口,不知道,清国人能想出什么好吃的办法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的确不好吃,非常不好吃,听说这里的厨师做了各种尝试,都失败了。”一个声音突然从两人身后传来。
意大利领事拉斯帕多里和奥国领事(奥匈帝国)阿纳托维奇,听到声音后,同时转身,看到一位帅到掉渣的年轻人——俄国驻朝阳领事萨福诺夫,身后是他的助理安东-舒宁。
“这么巧,在这里碰到两位领事阁下。”萨福诺夫主动开口道。
“我们来感受这里的平民烟火气。”意大利领事拉斯帕多里说道:“你们不也是嘛!”
“路过这里,发现人这么多,最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两位尊贵的领事阁下也在,所以就过来看看。”萨福诺夫解释道。
“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最真实的平民生活。”拉斯帕多里说道:“也会感到强烈的反差,如果你去过清国的南方。”
“我相信会有机会去的。”萨福诺夫说道。
“怎么样?年轻的领事阁下,你看到了什么?”奥国领事(奥匈帝国)阿纳托维奇看着萨福诺夫问道。
“繁荣,繁荣的市场。”萨福诺夫淡淡地说道。
“是啊!繁荣的市场。在朝阳,在锦州港区,在锦西港区,到处都是这个样子。”阿纳托维奇说道:“这样的情况,随着战争的结束,很快会扩展到整个东北,以后还会向西,扩展到很远的地方。”阿纳托维奇感叹:“真让人羡慕,而我身后的帝国(奥匈帝国)却百病缠身,民生多艰,经济停滞不前。”
“我身后的帝国(奥匈帝国),是欧洲第二大国,面积仅次于沙皇俄国,人口5200多万,比英国、法国、日本都要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石油产量位居欧洲第一,煤炭产量世界第五,粮食产量世界第六,生铁产量超过两百万吨,是日本和意大利之和的三倍多,工业和经济发展程度仅次于英法德,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日本的总和,绝对高于俄国。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铁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仅次于美俄德英,超过了法国。钢铁和军火产量排名世界第四,斯柯达兵工厂更是全球知名,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兵工厂,这一切一切,都说明我身后的帝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一流强国,但是……”阿纳托维奇满脸无奈:“现在却如百病缠身的老人,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嘿!我的老朋友!”拉斯帕多里轻轻拍了拍阿纳托维奇的肩膀:“想开点儿,我们只是外交官,我们能做的事情有限,等你做了帝国宰相的时候,再想这些问题也不晚。”
阿纳托维奇的一番感慨,倒是提醒了萨福诺夫,他突然觉得,原来奥匈帝国也是一个站在俄国边境上的庞然大物啊!如此强悍的实力,而且隐约间向着敌对的趋势发展着。此时的俄国,还处于与禁卫军的战争边缘,这样真的好吗?连日本满洲军都不是禁卫军的对手,那俄国远东军呢?回去必须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考,尽快发回国内,这是作为一名外交官的本分。
同样,阿纳托维奇也有了新的想法,作为外交官,能做的的确不多,但尽力而为还是需要的。如果奥匈帝国能和禁卫军达成更高等级的合作,那会为帝国带来什么转变呢?
阿纳托维奇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辉大头”银圆,看着戈辉的半侧脸头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试试,过完年,就去找宁远,看看奥匈帝国和禁卫军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