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叔啊 作品

第八十章 无定河畔

无定河中段,这里位于并州上郡与西河郡的交汇处。

这里有一处偌大的河湾,此时董瑜亲率一万六千精锐铁骑,就隐于此处河湾。

这里沿着无定河北上,不过三百里,便可抵达上郡治所肤施。

董瑜这支兵马一路昼伏夜出,再加上此时并州上郡久经匈奴荼毒,本就鲜有人烟。

董瑜行军至此,一路上都是斥候外放三十里,只要遇到的匈奴人,几乎都被控制或者屠戮,所以匈奴王庭直到此时都还不知道,有一支军队已经悄然至此了。

……

经过几个日夜的长途飞驰,此时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很多将士在营帐中都是合衣而眠,刚刚扎营没有一刻钟,营地里就几乎没有了声音。

董瑜此时眼角也透着几分疲惫,不止是他,跟随而来的众将也是如此。

此行董瑜只留下姜冏带领百姓与物资奔赴高奴县,其余诸将,连同贾诩都在这里。

贾诩揉了揉腰,强打着精神道:“此行咱们出奇的顺利,看来老天也在帮着主公啊。”

董瑜微微一笑,他可不认为这是老天的功劳。

贾诩一路制定行军路线,几乎避开了所有匈奴人的聚集地,更是推断出了西河郡的匈奴人可能存在的行军路线,这才让董瑜一行能够悄无声息的来到这里。

对于这个奇谋百出的毒士,董瑜当然是信任有加,他也很少反驳过贾诩制定的策略。

特别是在他听完师傅士孙瑞的分析之后,就更加倚重贾诩了。

可以说此时的贾诩,早已是董瑜这个集团中的二把手,众将也是对贾诩十分敬重。

董瑜在地图上比划着各方的距离,随后言道:“西河郡那边的匈奴左贤王可动了?”

贾诩摇头道:“根据斥候回报,呼厨泉的兵马还是囤聚在离石一带,好似在等待什么。”

董瑜冷笑道:“看来军师分析的没错,匈奴人内部也不团结啊,那呼厨泉能等什么?无外乎是在等於夫罗与咱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来收场罢了。”

贾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分析道:“也不全是,只怕这里面,有高干的动作。”

董瑜眉头一挑,看向贾诩。

贾诩揉了揉眉心,缓缓开口道:“主公试想,那呼厨泉为何聚拢士卒又止步不前,如果只是想等於夫罗与主公大战之后在入局,那此时应该是兵发上郡才是,不应该在西河郡中部停留。”

“也就是说事情可能没有咱们想的那么简单,主公如今是朝廷册封的并州牧,如果主公能够顺利入主并州,只怕袁绍安排在并州的高干就要首当其冲了。反之,如果匈奴人能够击败主公,成功收拢这大几十万的百姓,那匈奴的势力势必暴涨,只怕届时高干也压不住匈奴人。”

“所以高干有所动作是必然,只是不知道他们之间会达成什么协议罢了。”

……

董瑜摸着鼻子思索片刻,言道:“无碍,当下我们必须先解决於夫罗,至于呼厨泉与高干,只怕他们也无法做到同心戮力。”

贾诩笑道:“主公一语中的,只要咱们重创於夫罗,匈奴这滩浑水,可以搅动的空间就大了。”

董瑜看着贾诩眼神中流露出的阴毒,瞬间就明白这老小子恐怕又有了什么毒计。

不过此时董瑜也不追问,毕竟贾诩说的很明白,想要在此中用计,前提是先将於夫罗打狠了。

……

就在众将议事的时候,负责巡逻的王传从外走了进来。

只见他眉宇间余怒未消,铠甲上还有丝丝血迹。

董瑜对此见怪不怪了,他们从进入并州地界开始,屠戮的匈奴人可不在少数。

李蔚开口道:“王将军又逮了多少匈奴人?”

王传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后言道:“娘的,这些天杀的匈奴人,竟敢以杀吾汉人取乐……真是不杀不足以平恨。”

董瑜闻言也是神色渐冷,只听他沉声道:“并州陷于胡人之手多年,咱们此来,就是要扭转这样的局势。以后并州只会有一种人,那就是华夏人。不肯同化的异族,手中粘过汉人鲜血的胡人,皆可屠之。”

众将起身拱手应“诺。”所有人身上都散发着铁血之气。

贾诩看着这群越来越意气风发的少年,眼中的赞赏丝毫不加以掩饰。

他是一路看着这群少年成长起来的,当董瑜提出军人的理念之后,董瑜就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人。

为民而战,为守护而战,为荣誉而战……

这些在彼时看来天方夜谭的东西,好像越来越有可实行的方向。

贾诩自嘲一笑,他内心不也是被这些东西所触动的么!

或许,他将会见证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可能这条看不到尽头的路会十分艰险,但这信念,却是可以传承的!

同样的,他也慢慢的相信,董瑜所坚持的路,或许是一条康庄大道,一条可以让自己活的很好的道。

……

与此同时,朝廷的使节也进入了中牟县,并对朱儁宣读了圣旨。

就在诸侯们以为朱儁必定不予理会的时候,朱儁却坚定的决定只身奉旨返京。

众人劝道:“太师身为国家重臣,文武兼备,此时更应该站出来,为国讨贼。凡世上君子,莫不仰望将军,请及早出兵才是。”

也有人劝道:“吾等相互激励,挑选精兵强将,挥师进军,挺进长安,军中多带军粮、物资,足以支撑半年。敢在此披露心腹,听命将军调遣。”

但朱儁只是苦笑拒之。

只听朱儁言道:“以君召臣,臣子应当不等车马准备好就要前去。何况是天子的诏命呢?李傕、郭汜是小人,西凉军阀也多是平庸无用之辈,他们没有别的什么远大谋略,而且李傕屡屡受挫于董贼,此时长安诸势力相等,变乱必定会发生。吾乘此不备,突然行动,或可大事成矣,又何须兵临长安,致天子于险地呢。”

众人还要在劝,但朱儁却已扬长而去。

就在聚集而来的诸侯们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曹操出兵攻伐徐州,听到这个消息,陶谦立刻坐不住了。

随着陶谦率军退去,这次的联盟也算名存实亡了,毕竟被推举的领袖朱儁离开,出兵最多的徐州刺史也离开了。

……

紧接着,泰山郡传来战报,泰山太守应劭急忙率军回援。

青州琅琊也不太平,琅琊相阴德急忙率部回返抵御公孙瓒。

……

随着各地信息不断汇总过来,聚拢而来的诸侯也一一散去。

时有北海相孔融仰天长叹。

他深刻的感受到,有一只大手,正在操纵着时事,哪怕朱儁没有离开,这里聚集的诸侯也很难成事。

是大势所趋,还是天下诸如袁绍、袁术、曹操这样的诸侯,并不想天下安定?

孔融仰望夜空,心中只有无尽的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