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叔啊 作品

第八十二章 二圣相助

於夫罗会不会气死董瑜不知道,但是董瑜知道,现在他很开心,很满足!

於夫罗看来是为这场大战做足了准备,而且他率军出击时,粮草辎重肯定是没有带上的。

毕竟肤施距离桥门堡不远,运输物资三日便可走个来回,匈奴人又是清一色的骑兵,他可不想在前线分出太多兵力照看辎重。

所以各地汇集过来的物资全部都在肤施,看那堆积如山的粮草,还有数之不尽的羊群,董瑜哈喇子差点没出息的流出来。

就在董瑜忙着统计物资时,有斥候来报,徐晃将军与杨志将军已经拿下肤施城。

董瑜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让王传继续驱赶匈奴败兵,再让陈杰来此点齐物资,咱这就去肤施城看看。”

……

当董瑜领着贾诩与李蔚一同进城时,肤施的街道已经被征北军的士卒们大致清洗了一遍。

虽然街道上已经看不到尸体了,但董瑜心中还是颇为沉重的。

贾诩自然看出了董瑜的心态变化,于是询问道:“主公,何以扰心?”

董瑜轻叹一声,随后指了指街道旁的房舍,言道:“文和且看,这座城如此密集的房屋布局,应该来说人口是不少的。但如今,这些房舍几乎都是无人打理的,满是落灰不说,更无一点生气。”

贾诩闻言也被董瑜的情绪感染,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李蔚感叹道:“真不知道这几十年来,并州百姓都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咱一路行来,看到的都是匈奴人对汉人的迫害。”

董瑜没有说话,但他的眸中更加坚毅了几分。

哪怕他失了争夺天下的先机,也要用这一身血肉为华夏大地杀出一片安定河山。

……

董瑜来到肤施原本的城守府,这里早已被於夫罗改成了他私人的居所。

徐晃与杨志在董瑜入城前,便备下了庆功宴席,除了军中几位军侯之外,还宴请了城中有名望的士绅代表。

毕竟肤施已经变天了,董瑜可没想过这个地方还会还给匈奴人。

当董瑜迈步入堂时,数名士绅全都起身相迎,他们眼中有麻木,也有期待。

董瑜看着这些“落寞”的所谓士绅,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毕竟他们在匈奴人治下能苟活这么多年,只怕早就麻木妥协了。

董瑜来到上首位刚刚坐下,就看到末尾处坐着两位魁梧的老人,心下不由得好奇起来。

只见两位老人自顾自的推杯换盏,从董瑜进来之后,二人就一直没有动过。

徐晃见状,连忙上前介绍道:“主公,末将能够拿下城门,让铁骑得以突入城中,多亏了这二位老…壮士相助。”

董瑜“喔~”了一声,举起酒杯相邀道:“多谢老…壮士出手相助,不知壮士尊姓大名。”

二位老者也不托大,一同扬起酒杯回敬董瑜,其中一名老者言道:“微末之名,实不足道,老夫青州童渊。”

随后童渊拍了拍另外一个老者的肩膀,笑道:“这是并州李彦。”

董瑜闻言,刚刚咽一半的酒差点喷出来,强忍了半天才将酒水全部咽了下去。

“老…先生竟是枪神童渊?”

董瑜这下是真惊到了,这不是那个传说中的赵云师傅么?

董瑜立刻好奇的问道:“久闻先生大名,传闻先生手中枪早已出神入化,不知可有收徒?”

童渊怔了怔,他一生游历四处,指点过的人不少,但是说到收徒,好像还真的不多。

童渊想了想,言道:“老夫一生游历,是曾收过三个弟子。”

董瑜眼前一亮,连忙道:“可是益州张任,北地张绣,常山赵云?”

童渊吓了一跳,整个人都站了起来,惊呼道:

“将军如何得知赵云是吾弟子?”

不等董瑜解释,童渊已经摇了摇头,道:“吾于常山隐居七年,确实是收了一个名为赵云的孩子为弟子,他这一身枪术颇得老夫真传,而且此子灵性十足,未来成就只在老夫之上。”

提起赵云,童渊眼神都带了光,想来他对这个弟子也很是满意。

随后童渊又道:“老夫游历四海,确实曾指点过不少人,不过将军说的益州张任,北地张绣,老夫或有些印象,但都只是指点过一段时间,算不得老夫的弟子。老夫大弟子与二弟子都已辞世。”

董瑜闻言恍然,也是,这个混乱的世道,越有本事的人遇到的风险也只会越大。

滚滚红尘中,可不知道隐没了多少人才。

就在这时,童渊身旁的李彦冷哼一声,自顾自的喝起酒来。

董瑜当然明白,李彦是在不满受到的冷落。

但是董瑜刚听到童渊大名,心神都被牵引了过去,现在想来,也确实冷落了李彦。

不过他还真不知道这个李彦又是哪号人物。

童渊见状,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指着李彦道:“将军,吾这老友可不得了,不同于老夫四海游历,吾这好友只身立于北疆,杀胡人,救难民,年轻时侠义之名满天下,更有一名满天下的弟子,那就是当世无双上将,吕布是也!”

董瑜瞳孔一缩,重复了一遍:“吕布?吕布的师傅?”

……

董瑜赶忙站起身来,走到二老面前,拱手作揖道:“二老都是当世大能,今瑜有幸得二位相助,真乃三生有幸也。”

李彦见董瑜礼数如此,心中那点不快早就烟消云散了。

他也起身,与童渊一道还礼。

“将军无需如此,吾等也是受老友士孙大人所托,前来相助一二,如今事了,吾等也要离去了。”

又是自己这个好师父,董瑜内心自是感激不已。

但他肯定是不希望李彦和童渊离开的。

只听董瑜劝道:“不知二老欲往何处去?”

童渊答道:“自是择一地隐居。”

“二位老先生老当益壮,这一身本事世间也少有出其右者,瑜不才,愿以并州为基,收复华夏河山,重振华夏之气,北望驱逐胡狼,还望能得二老相助。”

童渊与李彦对视一眼,这回一直不怎么说话的李彦说话了。

只见李彦摇了摇头,道:“吾等无拘无束惯了,实在不想拘束。年轻时是如此,更别说已然这个年龄了,呵呵,将军还是另请高明吧。”

董瑜张了张嘴,正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

贾诩已经上前出声了:“二位先生既是受士孙大人所托,怎么不与士孙大人见上一面就走呢。不如多留些时日,待与士孙大人会晤,在谈离开不迟。”

“这……”童渊这下有些拿不定主意的看向李彦。

贾诩继续劝道:“二位既然是想择一地隐居,这并州也有许多名山大川,如果吾家主公能够驱逐胡虏,定鼎草原,二位甚至可以前往草原隐居,做着古往今来第一人,岂不青史留名?”

这句话倒是让二人颇为心动,人老了,自然对名望的追求更高。

不然李彦也不会在董瑜忽视他的时候感到不快了。

董瑜这下也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于是跟着劝道:“瑜向二老保证,只要是在征北军治下,无论何处,二老皆可来去自如。”

有了这个保证,李彦与童渊再无后顾之忧。

他们一起拱手作揖道:“既如此,那就有劳将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