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莓酱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真不简单啊

她现在只能忍气吞声,否则一旦追究下去,反倒坐实了自己送牌坊的事。即便最后查明真相,但流言蜚语已经传开,她这个大长公主的脸面就彻底丢尽了。

柳婉婉,好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

大长公主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她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勉强:“皇上,此事本宫暂且不追究了。”

太后轻笑一声,手中的佛珠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才对嘛,有什么事好好说,何必闹得这么大。”

皇帝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意:“既然姑母不追究,那此事就此作罢。”

大长公主僵硬地行了一礼,转身离开。她的背影显得格外萧索,裙摆拖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殿门缓缓关上,太后看着大长公主离去的背影,轻叹一声:“这柳婉婉,倒是个有心计的。”

皇帝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是啊,难怪如雪会看上她。”

殿外,大长公主走在长廊上,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刀尖上。她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留下一道道血痕。

柳婉婉,你给本宫等着!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对付这个让她吃了大亏的女人。

寿康宫内,皇帝因还有政务在身,起身告退。偌大的殿中只剩下太后与惠太妃二人。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惠太妃望着这些光影,陷入沉思。

长公主气势逼人地杀来,一定要惩治柳婉婉,她原以为柳婉婉这次难逃一劫。可结果却出人意料,大长公主不但没能惩治柳婉婉,反而像是吃了哑巴亏一般灰溜溜地走了。

“姐姐,”惠太妃蹙眉道,“我有些不明白。以大长公主的性子,柳婉婉闯入府邸辱骂于她,她怎会就这样算了?”

太后睨了她一眼:“你这脑子是不是太久没用,都生锈了?”

“姐姐~”惠太妃撒娇道,脸上露出几分俏皮,“你知道我最不爱动脑子了,就算猜到一些,也不敢确定是不是对的。”

“都要当人家婆婆了,还这般娇气。”太后不耐烦地开口,但语气中带着几分宠溺,“柳婉婉确实闯入公主府骂了她,大长公主一开始以为柳婉婉有所依仗才敢如此,等皇帝一问她要不要以这个罪名治罪,她就明白过来了。”

惠太妃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是因为贤德牌坊的事?”

“这只是其一。”太后站起身,走到窗边,“其二是柳婉婉敢直闯公主府,即便最后被治罪,因她是初犯又有军功在身,最多训斥两句罢了。如此一来,大长公主的威严何在?谁还会怕她?”

阳光照在太后的侧脸上,勾勒出她眉眼间的疲惫。惠太妃知道,这些年来,太后一直为柳夫人的事情耿耿于怀。

“所以柳婉婉是算准了这一点才去的?”惠太妃追问道。

“正是。”太后点头,“她不是莽撞行事,而是拿捏住了大长公主的软肋。这丫头,比她母亲还要聪明。”

惠太妃用手指抚平额间的法令纹,感叹道:“这个柳婉婉,当真不简单啊。”

殿外传来宫女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惠太妃看着太后的背影,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温婉贤淑的柳夫人。她还记得那时的柳夫人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谁能想到她最后会含冤而死?

“姐姐,”惠太妃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问道,“当年的事情,到底”

“不要问了。”太后打断她的话,声音有些疲惫,“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惠太妃识趣地闭上嘴,但心中的疑惑却越发深重。她看着殿外的天空,不知为何,总觉得这件事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宫女送来了新泡的茶,馥郁的茶香在殿内弥漫。太后重新坐回座位,端起茶盏轻抿一口,似乎想要借此平复心情。

“你过些日子就要去王府与如雪同住,”良久,太后轻抚着手中的紫檀佛珠,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府中诸事若是不懂,便不要强行插手,待婉婉入门后自会打理中馈”

“姐姐此言差矣!”惠太妃猛地抬头,打断了太后的话。她向来温婉的面容此刻布满阴霾,眼中闪烁着不甘与愤怒。“天下哪有新妇入门便掌家的道理?我实在放心不下,今日咱们姐妹独处,我也就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我不喜欢这个柳婉婉,更不愿她做我儿媳,让她掌家更是万万不可!”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沉香缓缓升腾。太后微微挑眉,目光如炬:“那你要自己掌家?也好,明日哀家便让皇后将后宫协管之权交予你,你先试着管上几日如何?”

惠太妃面色一变,急忙解释:“宫中诸事妹妹也曾经管过,皇后执掌中宫时我也出力不少。再说当年姐姐掌宫,妹妹也没少帮衬”

“是啊,帮倒忙。”太后冷笑一声,放下手中佛珠。她的声音渐渐严厉,“父母太过宠你,入宫后哀家也事事护着你,你才能平安生下一儿一女。你闯下多少祸事,都是本宫暗中给你擦屁股。”

她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惠太妃:“但到了王府,要是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莫要去为难儿媳。不管你喜不喜欢婉婉,这门亲事已是板上钉钉,由不得你反对。若是敢在府中生事,休怪我不讲姐妹情分!”

惠太妃心中一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为了个柳婉婉,连一向疼爱自己的姐姐都不向着她了。她低垂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心中五味杂陈。

可她也清楚,这门亲事已成定局。在大长公主庆寿宴会现场,她当众说出此事,如今若是反悔,不仅柳婉婉的名声毁了,皇家的颜面也会受损。想到此处,她暗自叹了口气,走一步算一步得了。

东陵王要迎娶柳家二嫁女的消息,如同一阵疾风,很快传遍京城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中,百姓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这柳小姐可真是好命,先前嫁了秦将军,如今又要嫁东陵王。”一个茶客摇着蒲扇说道。

“哪里好命了?”旁边的人不屑地撇嘴,“二嫁女配得上王爷吗?也不知使了什么手段。”

“你这就不懂了,”又一人插话,“柳小姐可是难得的才女,听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性子温柔贤淑,与王爷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没过多久,街头巷尾又响起了另一种声音。

“你们可知道,当年柳婉婉嫁给秦东阳时,可是大不孝之人啊!”一个面容枯槁的老妇人坐在茶摊边,声音尖利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