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军 作品

第一百七十四章 转专业,批准前往基地

    陈默的这份忐忑没维持多久,杨石磊都走到电教楼门口了,回头,看到他还在台阶下站着。

    杨石磊皱眉催促道:“你小子瞎看什么呢?赶紧的。”

    “是!”

    听到动静,陈默这才加快脚步,跟着走进电教楼。

    陆院的电教专业陈默不是很清楚,他也不太明白这栋楼具体是做什么的。

    不过,陆指的电化教育挺出名。

    从87年创立,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有名,培养了不少本科,硕士,博士之类的专业干部,专门从事对军工方面的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再到计算机方面的研究。

    说白了,就是后世信息化合成化部队,所用的那些各种攻防系统,都是这帮人慢慢研究出来的。

    包括可视化终端,模拟对抗建模之类的东西,都是从最初的这帮电化专业高材生开始。

    就是因为陈默知道这些,他才更纳闷,杨石磊把自己带到这有啥用。

    针对电化专业,他只有理论能力,可没有半点实操手段啊。

    趁着上楼的空挡,陈默快走几步追到杨石磊身后,咧嘴笑道:“中队长,咱们来这是有啥事嘛?”

    “问这么多干什么?”

    “不是我找你,跟着来吧。”

    杨石磊闻言,没好气的回应一声,径直带着陈默来到电教三楼左侧的多媒体室。

    之所以被称为多媒体室,那是因为推门进来,首先看到屋里就是一台台大屁股电脑,很多穿军装的干部就在电脑跟前坐着。

    室内占地面积不小,足足有二百平左右,光是在这里的军官都有三四十人。

    在苦池侦察连担任文书期间,连一台电脑都没配,这里却有几十台。

    不得不说,论经费的话,部队和军事学院确实差得远啊。

    “你就坐这等着吧,等下会有人找你,别乱跑。”

    杨石磊领着人,走到多媒体室后面,给陈默随便指了个位置后,交代两声就匆匆离开。

    陈默也没有东张西望,因为在多媒体室最前方代表讲话的首长,他还认识。

    正是以前老七师的参谋长罗耀武,也就是现在陆院战略战役系的主任,之前在军体训练场的时候见到过。

    会议大概讲的内容,陈默能听懂。

    好像是在说一次演习后的复盘,在场的军官都是脸色冷峻,动作整齐划一,搞得大气都不敢出。

    陈默中途被人带进来,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带他的人还跑了。

    他也只能有样学样的挺着腰杆,傻啦吧唧的盯着黑屏的电脑,听着上面的训话。

    时间究竟过去多久不太清楚,反正陈默瞅着电脑屏幕上自己的影子,都快昏昏欲睡时,才听到一阵“哗啦啦”抽动凳子的声音。

    会议结束了。

    在场的军官都开始起身离开,陈默急忙抬手揉了揉脸,尽量让自己精神一些,跟着站起身。

    不多时。

    罗耀武就端着一个白色的陶瓷杯,满脸严肃的朝着后面走来。

    这位曾经老七师的罗参谋长,毕竟是从野战部队调到军事学院的人,他跟张副院长以及其他的教员不同。

    身上没有那种儒雅的气质。

    单单只是走过来,都有种不怒自威的压迫感,陈默再度挺了挺身板,急忙敬礼,大声道:“首长好!!”

    “坐。”

    罗耀武摆了摆手,将瓷杯放在相邻的桌面上,在罗主任身后还跟着一名上尉,对方帮忙抽出椅子摆在身后。

    “别忙活这些了,去把陈默跟前的电脑打开,把刚才的建模数据全都调出来。”

    “是。”

    上尉点头答应一声,随即快速来到陈默跟前,将计算机打开,拿出随身携带的光碟插入主机内。

    一通乱点,电脑屏幕上,很快出现一组组演习复盘后的建模图案以及各种数据。

    陈默只是扫了一眼数据,就大致看出战况,这玩意又没有多难,更何况是复盘后的数据。

    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只要在部队干过参谋,或者担任过基层指挥官的人,都能轻松看懂。

    调出建模数据后,那名上尉就坐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只剩陈默孤零零的盯着屏幕。

    “能看懂嘛?”

    罗耀武从口袋掏出烟点燃,袅袅细烟升腾,空气中很快就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草味。

    “能看懂一点。”陈默点点头。

    “哦?”

    闻言,罗耀武似乎还挺诧异,他吸了两口烟后才笑道:“能看懂就说说看。”

    “是!”

    “从数据上来看,这是一个装甲团的演习。”

    “应该是山地战,演习结束后,这后勤油料,弹药,淡水这些损失86%,团营连三级通讯无线电台,车载电台,高频手台通讯损失100%,各单位核心阵地防线损失60%,全团有效推进突击能力损失70%,全团几乎失去了全部战斗力。”

    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陈默看得时候,眼角都有些抽动。

    要知道,常规演习中,只要单位战斗力损失70%,就会被导演部判定全军覆没。

    这个装甲团惨烈的程度,可是远超导演部的规定。

    一组组数据背后,代表的是两千人左右的装甲团,生还几率还不到五百人,且大多都是后勤兵种。

    演习打到这种程度,指挥官都该被撤职了。

    陈默是对数据觉得惨烈。

    罗耀武是连带着抽烟的动作都是一滞,他没想到陈默口中的能看懂一点,敢情这个“一点”是这么理解的?

    “刚才有人说侦察系,出了个有点指挥天赋的学员,我还当是谁呢。”

    罗耀武摇了摇头,随即,他示意了下电脑屏幕上的建模数据,问道:“知道这是哪个单位嘛?”

    “不清楚。”陈默很诚实的回应道:“但这应该是38军某个单位,也是前段时间从63军和38军收集的,近三年装甲部队演习数据之一。”

    其实陈默的理解很简单。

    本来这个提议就是他提的,基层部队这几年演习数据惨烈到甚至没眼看,他最清楚。

    没办法,谁让他担任过机要秘书呢。

    而上一世担任时,这些数据恰好有一大批到了该销毁的时候,陈默在监督销毁时,也看过一些。

    目前63军内部压根没有装甲团级单位,那只能是大名鼎鼎的38军了。

    “确实是38军坦克六师。”罗耀武点点头,而后似乎又觉得不对,纠正道:“现在不叫坦克六师了,应该叫装甲六师。”

    “而你刚才看的数据,就是1997年九月,装甲六师24团打出的成绩。”

    “军部要求这次培训基地,要和装甲六师大力合作,瞄准数字化改装,当然了,这是以后的事。”

    “你通过这些数据,能看出当初的24团,究竟输在哪里了?”

    这次的询问,想要回应难度就高多了。

    陈默毕竟不是24团的人,更没有经历过那次演习。

    单凭复盘后的数据,还原整个作战的过程,不能说做不到,但肯定不会一眼就看出来啊。

    所以,陈默没有立即回应。

    他摁着键盘持续的拉后续的数据,看看下属的坦克连,人员以及战车战损情况。

    当看到其中两个坦克连,都是在演习后半程失去战地机械维修能力,战地抢修吊装车辆不是抛锚就是趴窝,导致全团一半的主力,整体组织机动效率损失。

    陈默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要知道,组织机动能力损失一半,要是换成突击能力,那损失更严重啊。

    毕竟,机动组在相对有力条件下,不太可能损失。

    连机动都没了,让突击这种步坦机械化体系结合的进攻形式,还怎么去展开?

    直接趴窝了都。

    这还只是其中两个主力连的损失,另外一个主力连更狠。

    全连从连长到指导员,6名干部在中后期陆续战损,士兵战损近60人,由当时的上士(1997年上士是义务兵)接替指挥。

    等演习结束,该连战斗力几乎损失达到100%,这都不是等于全军覆没了,而是真正的全军覆没。

    全连连一个能开枪反击的后勤兵,都找不出来。

    说实话,哪怕前几年战争打得那么惨烈,也很少有全连一个人都回不来的啊。

    如今,装备越来越齐全,火力越来越猛,却能打出这种结果。

    属实是没谁了。

    难怪刚才陈默进来时,看到那么多军官都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正襟危坐。

    敢情他们都在复盘这场战役,自己这会需要分析的东西,恐怕也是刚才那帮军官需要写的报告。

    看着陈默愣愣的坐在那,罗耀武扫了他一眼,开口道:“看出来了吗?”

    “报告,看出来一点。”陈默急忙挺了挺胸膛。

    听到这次又是“一点”,罗耀武仰头示意道:“说说看。”

    “是!”

    “根据这些数据,我个人觉得演习失利,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这些数据里没提对手是谁,但猜测应该是挺强劲的主力团,在战术上,24团过于重视或者过于轻视,导致急于推进,没等交锋,重装部队就损失惨重。”

    “加上山地地形条件,不利于装甲集合,机动,过长和分散防线,急于推进之下,也让后方各连队作战单元战斗协同效率低下。”

    “报告,我能看懂的就这些。”

    闻言,罗耀武脸色严肃,叹了口气的功夫,身上更是弥漫着一股沧桑的感觉。

    好半天才开口道:“是啊,你能看懂的就这么些,可你说得就已经很清楚了。”

    “这个团作战,教条主义严重,打仗不动脑,不分析,不思考,知道为什么让你过来吗?”

    “就是因为现在基层急需一批会指挥,懂指挥的人才,尽快注入单位,让这种仗,打得不那么难看。”

    “我看啊,现在会打仗的,没几个了。”

    罗耀武气呼呼的重新点燃一根烟,大口大口的抽着。

    对于这个问题,陈默没办法回应。

    时代不同,培养也不一样啊。

    他也曾吐槽过这个时代的演习,都是照着剧本打仗,可吐槽有啥用?

    国家有钱嘛?敢放开让所有单位自由发挥,敞开的打嘛?

    退一步讲。

    就算是放开了,不按照剧本,基层很多军官都是志愿兵直接转的军官,很多连长,营长文化程度都不高。

    甚至都不知道军事学院大门朝哪开,放开了打,拿什么去打?

    教条主义是存在于时代的东西,并非一个人两个人能够改变的。

    说得再难听点。

    装甲武器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装备各个单位,如今快十年过去了,很多单位真的懂这些武器的运用嘛?

    答案还真不一定。

    基层很多的学习,就仅限于把坦克开得会跑起来,让直升机能飞起来,真正这些战争利器怎么合理的去运用,去协同作战。

    绝大多数基层根本不会。

    战争,最重要的不是装备,而是操作装备的人,就像这些演习数据,装甲是不会自己趴窝的。

    需要改变的是思想。

    是想想怎么让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不陷入僵硬的刻板操作。

    不让部队失去装甲,就失去锐气。

    陈默建议的士官学院,初衷就在这里,而他建议抽调军区近三年来,装甲单位演习的数据。

    不过就是为了让这份初衷,更有说服力。

    很显然,罗耀武或者说是陆院这帮领导,经过战略战役学系的推演,长时间关注,已经认识到陈默当初说得这些了。

    为兵谋一个前途。

    这个前途不单单讲个人,换句话说,倒不如说是为基层谋一个全新的未来。

    因为这固有的东西不改变,教条主义就永远不会消失。

    全员经过培训的兵和干部,那些没培训过的能比嘛?

    国防生政策能推行,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陈默把这个范围,定的更精准一些。

    不培训,就别想实验成功,能成为阻力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谈话暂时告了一段落。

    多媒体室内气氛有些焦灼,夜已经很深了,这位陆院战略战役学主任,依旧眉头紧锁。

    他独自抽了三根烟。

    罗耀武才长吐一口气道:“刚才在开会,我没听冲山考核的细节。”

    “听说你们二分队这次冲山,采用矩阵狙击,饱和式进攻是你的主意?”

    “是!”

    “依据是什么?你怎么懂这种战术?”

    “报告首长,我担任过侦察连的文书,无意间看到过有关1995毛熊内乱时,131摩步旅打的那场格城战役。”

    “面对成建制的正规军,格城的武装人员,利用设下的圈套,轻松让131旅的装甲长驱直入,导致开战时装甲车队堆积到一起,无法发挥应有的能力。”

    “60个小时,全歼131旅。”

    “我看了之后,就学到一些皮毛,也借诱饵让山顶的火力提前暴露,而后采用矩阵交叉狙击。”

    “就是没想到”

    陈默试图把自己当时的想法,解释的更清楚一些。

    可罗耀武好像没那么大的耐心。

    只听了一半,便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好一个格城战役啊。”

    “你小子脑子挺好使,这都能联想到一块去,我还纳闷呢,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战术。”

    “装甲学院的人输得不冤,我们战略战役学这么多人,都没想到这种办法。”

    罗耀武似乎对这次冲山考核极为感兴趣,笑了半天才起身道:“这样吧,你先回宿舍休息。”

    “明天一早起来,写一份转系报告,侦察指挥系不适合你,转到装甲和通讯专业。”

    “你说的那什么培训基地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装甲和通讯专业会在基地内同步开设。”

    “学院本来就有意让你跟过去学习,我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你明天报告交到教学楼四楼,下午就收拾东西跟我走吧。”

    “我先带你去看看,你建议的培训基地建设情况,至于后续的师资团队,最迟六月初就会陆续抵达。”

    “回去休息吧。”

    说完,罗耀武也不管陈默回应不回应,笑着起身,大步离开。

    陈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安排,整得有些措手不及。

    自己这就要换专业了?

    并且还是换到培训基地?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直坐在远处没有吭声的那名上尉走过来笑道:“陈默同志你好,我是罗主任的助理员,咱俩也是有缘,我的工作性质跟部队里的文书一样。”

    “我叫裴帅军,你宿舍在哪?明天出发前我去叫你。”

    “裴上尉好。”

    听到询问,陈默赶紧起身,立正敬礼。

    “我在三号学员楼,402宿舍,麻烦裴上尉了。”

    “嗯,没事,跟着罗主任你要好好加油,最近一段时间,都没听主任笑得这么高兴了。”

    “是!”

    陈默挺了挺胸膛,目送裴帅军离开。

    整个多媒体室只剩他一人的时候,陈默依旧沉浸在刚才罗主任交代的事情当中。

    此次陆院年中考核,自己使劲的表现,想尽办法想拿第一。

    所求不过是为了让学院,别忘记自己。

    这整的,那么重要的考核,都没有一个主任随意的一个安排,分量更重啊。

    陈默摇了摇头,他也没管多媒体室的灯光和电闸之类的东西。

    简单收拾一下,直接离开。

    反正这玩意,电教楼内应该有专人负责。

    回到402宿舍后,不出意外的,谢勇和丁泽良他们早就睡着了。

    明天还要继续考核,所有人都要紧张的备战。

    呼噜声打得震天响。

    陈默也没打扰他们,简单洗漱一下,就爬到上铺,仰头看着漆黑的天花板,听着楼外蟋蟀的叫声。

    他内心并不平静。

    自己转了专业就能去培训基地了,那也就是说第一批人都会去。

    好久没跟连里联系了。

    也不知道程连长能不能想通,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啊。

    有老七师的领导坐镇,人员方面,肯定得多少照顾一下现在的装甲七旅吧?

    还有罗主任说的,要跟38军装甲六旅合作,这些具体怎么操作。

    只有去参加培训之后,才能知道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来到陆院所做的一切努力,总算是没白费。

    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终于能踏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