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思言 作品

第162章 新时代豪强

第162章新时代豪强

魏子俊到魔都的第二天,第三顿别人请的饭也吃完了。

吃完回酒店路上。

“这个姓曾的,在魔都门路真的很广,魏总,你真的不怕他的威胁”

“噢你听出来他在威胁我”

“如果让‘瑞阳投资’入股,那肯定没什么。但要是拿不到,他肯定要试试我们的斤两。”

“还是那句话,文斗就文斗,武斗就武斗,遇见个衙内我就跪舔,那不如直接跪下做奴才好了。”

“……”

这话让程小同志有点受伤,因为魏子俊说这话的时候,根本就没看着他。

很显然,在魏总眼中,他程志超还算不上有档次的衙内。

可恶,当初要是爸爸努努力。

我的作文就不会是《我的县长父亲》。

还是爸爸能力不行,不知道进步。

不管程志超在胡思乱想什么,魏子俊想的却是接下来的魔都风云。

刚才的饭席上,鲁省宣传一把手的公子曾瑞阳同志还是比较客气的。

就是客气的表达了想入股华夏科技,起码想要华夏科技魔都分公司和鲁省分公司的股份。

要的份额在他们心中,估计也是比较合理的——30%。

不过那是他们觉得合理,魏子俊可没觉得合理。

自然是没谈拢。

那接下来绝对要过两招。

那家伙刚才说他在媒体圈的朋友比较多。

估计是要先在媒体上过两招。

要是打嘴炮都焦头烂额,就乖乖求饶,后面才艺还有呢。

媒体圈的朋友呵呵,央台都是自己人。

了不起也就魔都本地和鲁省,再加上其他一些华东地区的罢了。

魏子俊就不信了。

不信曾瑞阳的这些朋友们,能把和曾少爷的友情看得比钱都要重。

他就不信在一百万和曾瑞阳的友情之间,姓曾的那些媒体朋友会不要一百万。

说白了。

曾瑞阳的媒体圈朋友们为什么乐意当他的朋友

还不是因为和曾少爷当朋友能挣钱

还是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虽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但那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

可以是地位平等,也可以是强势一方选择人格平等。

但大多数时候,强势一方的选择跟堵着小学生抢零钱的小混混没区别。

姓曾的有本地优势,看到华夏科技在魔都卖bp机这么挣钱想分一杯羹,和堵小学生的小混混性质没什么不同。

魏子俊准备好了钱,就等着曾瑞阳出招。

二月二十五,魏子俊来到魔都的第四天。

《魔都法制日报》先来了一炮,标题为《五问‘华夏科技’》的报道。

矛头直指还有四个月,就要在特区富田中级法院开庭的摩托罗拉、爱立信联合起诉华夏科技侵权的案件。

报道主要围绕华夏科技的bp机侵犯国外知识产权,提出了五个质问,认为这种不要脸的行为会在国际上抹黑国家声誉。

“什么憨仔,要挑也挑个大点的报纸嘛。不说《申报》或者《解放日报》,最起码也应该来个《江南时报》的级别嘛。”

万国证券总经理办公室里,管金森拿着张《魔都法治日报》摇摇头,笑着对对面的魏子俊说,“魏总,曾衙内看来还是不想和你撕破脸。”

“好正常,他还想入股我的公司呢。万一撕破脸,华夏科技不值钱了,那他不白和我结仇了嘛”

魏子俊笑着说。

他现在真有点看不起这个曾瑞阳了。

还以为能搞多大阵仗。

搞的魏子俊都找上管金森这个地头蛇,结果却放了这么一个小炮。

这家《魔都法治日报》,日发行量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万份。

让魏子俊现在有种曹操评价袁绍的感觉——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如果是魏子俊来搞,他绝对上来就放大招。对方要么忍痛割肉,要么一拍两散。

不过想想曾瑞阳毕竟出生宦门,他们这种人对同个阶层和有本事挑战他们的存在,做事普遍喜欢留一线。

都不想“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嘛。

只不过这种讲究对曾瑞阳他们的同类或许有用。

对魏子俊这种底层起身的新时代豪强……很抱歉,他向来不玩这种假惺惺的留一线。

投往鲁省纪律办公室和魔都纪律办公室,甚至是京城那边的纪律办公室的实名举报材料已经送过去了。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

曾瑞阳的厅级老爹和伯伯雀食牛逼。

而且这边是他们的地盘,魏子俊这位外来强龙可能真干不过他们。

不过嘛,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有时候就是这样。

魏子俊只需要负责开团,后续自然会有强力队友入场帮忙carry全场。

小到一个小小的村委。

支委、村长都有很多互相看不顺眼。

互相在工作上下绊子的。

就更不用说到省这个级别的了。

曾少爷的老爹和伯伯,不可能没有觊觎他们位置的同类。

这些人在这件事上,是属于魏子俊的天然队友。

不过他现在和管金森,当然不会讨论这种事情。

今天是管金森邀请魏子俊过来做客的,说是想请魏子俊这位投资高手,指导一下万国证券的工作人员。

刚才老管已经带着魏子俊,在万国证券

现在是走马观结束,来管金森的办公室聊天。

“魏总,实不相瞒,我有事相求。”

聊了一会儿,管金森开始图穷匕见。

“什么事管老板你说,不过我可不敢保证能做到。”

随后管金森压低声音,一副搞阴谋诡计的鬼样子。

和魏子俊说了一些事情。

听完后,魏子俊忍不住皱眉,“管老板,这……这不是弄虚作假吗”

“嗳,魏总。这怎么能叫弄虚作假呢”

管金森:“现在市场调剂价格就是这样。多出来的是资金成本。其实正常来讲和换汇差不多,而且这么做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魏子俊稍稍沉默。

他没想到这个管金森胆子这么大。

连这种事情都敢干。

不过想到平行时空里,现在已经是在酝酿,但要到两年后才会彻底爆发的国债事件里,这家伙的角色定位……

好像就不是不能理解了。

这帮搞金融的天生胆大,特别还是爱丁堡这边。

“先给你两千万,不过不能是十二,最少十五。现在黑市上,最少都是十一。”

“两千万,有点少……十五,魏老板会不会太多了。”

魏子俊耸耸肩:“我这个人不喜欢弄虚作假。搞这个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管老板既然这么说,那就算了。”

“别别别……”

管金森笑起来:“两千万就两千万,十五比一就十五比一!先试个水嘛,好不好,魏总要是合作愉快,以后继续合作”

“看后续情况吧。”魏子俊微笑。

两人的手握到了一起,彼此笑得都很愉快。

回去的车上,魏子俊思考起与管金森接下来的合作。

管金森的想法很简单。

万国证券的总经理想要成绩。

什么成绩

当然是在股市,在金融和投资市场上的成绩。

万国证券作为国内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魔都第一家证券公司,由魔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组成。

说白了还是集体企业,国家队的属性更多一些。

管金森是创始人之一,也是实际上的管理者。

正经来讲,他和石化、石油这些公司的老总没什么区别。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兼任魔都交易所、特区交易所和全国证券业协会的常务理事。

所以他也和那些国字头高管们一样。

其负责经营的企业业绩就是他们的成绩。

那么作为国内目前第一大券商、投资公司,万国证券的成绩如何

仅从盈利角度来看,是很优秀的。

1991年到1992年两年时间。

管金森交出了年盈利十亿元以上的优秀成绩。

但是……但是他这些成绩。

全是在国内的鱼塘里面,捞自己家的鱼捞到的。

不能说管金森和万国证券,是管鱼塘放水的那个。

但他和万国证券,基本上就是这个小池塘里的参与者之一。

运动员、裁判乃至观众,要么就是自己人,要么干脆就是他们自己。

所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地方赚到钱。上面绝不会认为他们有多牛逼多劳苦功高。

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应该的。

然后因为发现自家这个池塘里的鱼获居然这么多而惊讶欣喜。

也就是证券业这方面,国内真没什么人才。

又不能让港岛和湾湾那边的进来。

国家在制定投资、金融和证券方面有关的政策时。

会把管金森这些人喊到京城去当顾问。

矮子里拔高个。

管金森就成了国内证券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聪明人。

管金森当然理解这些。

所以他们也想要让上面觉得他们是真牛逼。

而不是平台牛逼。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怎么让上面认为是他们个人牛逼呢

很简单,想达到这一点。

在此时的国内,几乎是任何行业都只需要做到一点就行。

那就是创汇!

不管是地方官府还是集体企业,又或者民企、私营公司都一样。

只要能创汇,那上面就觉得你们牛逼。

管金森也想创汇。

可几年前的国际金融大海一行,已经让他胆寒。

不敢让资金出海,那怎么能创汇呢

以前管金森没什么法子,因为真没那个本事。

加上国内反正也没人能做到,大家都一个样。

那也就算了。

现在……现在管金森想到了个办法。

他的办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通过多道手续,多套上几层皮,从魏子俊手里搞外汇。

正好魏子俊的外汇来自国外股市。

资金都是国外股市来的。

只要操作得当。

很容易就能变成万国证券,在管金森手下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成功获利!

刚才魏子俊和管金森在讨论的,正是管金森用十五比一的比例。

从魏子俊手上套取外汇,也就是一美元换十五人民币。

第一次合作,魏子俊拿出两千万美元。

按照这个比例。

管金森会想办法把三个亿的资金弄到魏子俊手上。

严格来算这也算是给钱洗个澡。

只不过是反向洗。

虽然十五比一的比例管金森吃亏。

因为现在就算是黑市,最多一般也就十到十一块左右。

可换回来的是宝贵的外汇。

管金森完全可以对上面交代,说多出来的那些钱,是在国外运作的手续费。

没办法,国外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就是这么高。

看在外汇,而且是创收的情况下。

上面大概率会高兴。

而这就是管金森他们梦寐以求的成绩。

所以魏子俊才说是弄虚作假,也才会把比例提高到十五比一。

同时首次合作只限定两千万。

这么做可进可退,比较可控。

主要是他知道管金森这帮人很疯,两年后那种事情都敢做。

所以还是很注意一个度的。

而和管金森这么小小的合作一次,在魔都这边的作用可就很大了。

因为管金森可不只是一个人,他背后有着一大帮人存在。

这帮人在魔都本地举足轻重。

魏子俊和管金森合作,可不仅仅是冲着那十五比一的高额比例去的。

果然,二月二十六早上,《余杭日报》、《江南经济报》马上就来了一点小惊喜。

一个是采访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报道,说的是居民“老王”因为工作需要,一直想要购买一台可以联系的bp机使用。

但“老王”囊中羞涩,四、五千块一台的国外bp机买不起。

或者说买了就要全家吃西北风。

最后老王有一天很惊喜的发现。

原来居然已经有国产bp机了。

老王大着胆子买了一台。

随后就因为买了这台bp机,导致工作更方便了,联系也便捷了许多。

还因此一个月多挣了一千多块。

这是《余杭日报》的报道。

《江南经济日报》的报道,则是一篇名为《国际品牌的前世今生》的文章。

文章从美国、德国和霓虹一些品牌大厂的起家史说起的。

说了这些国家现在的一些大厂。

在他们刚起家的时候,都是靠模仿国际大品牌而发展起来的。

里面用了很多史实,写的挺有意思,也很有道理。

让此时缺乏国际视野的国人一看,马上就产生了“哎呦,原来外国人都干过这种事啊”。

同样是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申报》晚报版,也刊登了一篇名为《论国外资本的血腥积累和国内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的文章,直接把在黄浦江边喝酒的曾瑞阳惊出一身冷汗。

曾少爷可以无视《余杭日报》和《江南经济日报》这种无名小报纸。

就像管金森和魏子俊笑着打趣《魔都法制日报》一样。

因为都是发行量不怎么样的小报。

可是《申报》就不一样了。

这么说吧。

在魔都,特别是在政治这一块。

《申报》差不多就是本地人的《人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