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个月里,美国和西班牙相互宣布对对方实施禁运。
虽说美国和西班牙的商品高度重叠,再加上路途遥远,本就没什么贸易量,但气势必须打出来。
双方互放狠话,从最初的三个月变成了半年,又从半年变成了一年,最终一路加码到了十年。
美国向古巴岛派出的兵力也从4个团变成了8个团,费迪南多二世同样不甘示弱,西班牙陆军虽然不少,但是跨洋作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考虑到后勤补给、军舰数量等因素,他只能派出一支一万人的远征军。
此时的西班牙海军本就实力不足,再加上刚刚经历完内战,兵力更是捉襟见肘。
不过聪明的费迪南多二世还是想到了办法,他分别从英、法、俄、奥地利、普鲁士、那不勒斯、奥马尔公爵领(阿尔及利亚)雇佣了数条货船用来运送士兵和物资。
西班牙海军只有五十多艘木质风帆战舰,美国方面也差不多。不过双方只有极少数的战列舰,主要都是中小型的护卫舰。
那些所谓的风帆战列舰大多数只能起到威慑作用,毕竟这些大家伙都已年久失修别说出海作战,搞不好哪天就沉在军港之中也说不定。
不过美国毕竟坐拥主场之利,而且美国海军在蒸汽动力战舰方面要远强于西班牙海军。
美国海军有八艘八百吨级的蒸汽舰,而西班牙只有四艘六百吨级的蒸汽舰。
如果双方主力真的发生海战,那么劳师以远的西班牙海军大概率会落败。所以费迪南多二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他又从各国租赁了一批大型武装商船来给西班牙海军充门面。
实际上费迪南多二世雇佣其他国家的商船、货船很明显是别有用心的,西班牙毕竟曾经是欧洲强国,几十条运兵船还是凑的出的。
然而这些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货船其实是西班牙士兵的护身符,虽然上面载着的是西班牙的士兵和西班牙的货物,但船本身却是属于不同国家。
美国人最擅长的就是破交战,那么问题来了,一旦美国海军击沉了其他欧洲强国的船会怎样?
列强之间可能还要讲道理、讲证据、讲公约,但他们对美国人可未必会讲道理。
巨额的赔偿肯定少不了,搞不好还要被逼签下各种条约,甚至有些国家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介入这场战争。
费迪南多二世一开始也没有抱着在战场上痛打美国,围攻华盛顿,逼着对方在投降协议上签字的打算。
他的想法是反正有奥地利帝国兜底,跟美国真刀真枪地打一场,只要打出西班牙的气势就行。至于毁约之类的事情,费迪南多二世做梦都不敢想。
而一旦美国海军真的击沉了其他国家的商船,那么一切会变得更加水到渠成。
其实各国对西班牙雇佣本国商船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少也都是存了这方面的心思的。
此时的美国在欧洲诸国眼中大而不强,但国土太大、人口太多,除了法国以外,没有国家有过吞并美国的想法。
不过说到底美国在欧洲诸国眼中依然是一块肥肉,尤其是美国还在1837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坑过欧洲诸国一次(看前文),这笔账大家还记着,只不过是之前没机会讨回而已。
当时一方面奥地利帝国的重心还在国内,剩余资本还没有出海投资。另一方面作为那次地产危机的主要推手,弗兰茨自然不会被坑到。
但出于战略考虑和个人爱好,弗兰茨对于坑害美国的事情一直都十分上心。
如果美国佬真的敢丧心病狂地攻击这支多国联合舰队,那么他也不介意和欧洲诸国一起到华盛顿搞一次阅兵。
此时的美国并不像历史上一样没有边防压力,所以军事实力要比历史上强得多。
只不过这种强度依然十分有限,并不足以支撑其全灭西班牙海军。
另一方面米勒德·菲尔莫尔,甚至整个美国政府都没想到西班牙会应战,更没想过要真刀真枪地打上一场。
由于西班牙王国国力日薄西山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美国人也并没有因此就感到恐慌。
然而美国政府为了面子也不能容忍西班牙王国整日里上蹿下跳,必要的武力威慑还是需要的。
所以美国政府决定派海军去加勒比海巡逻,保护己方航线。
双方都在虚张声势,甚至为了避开对方的舰队,双方选择了在不同区域完成自己的军事活动。
想象中的海战并没有发生,不过即便发生战斗,值得记录的场面也将乏善可陈,毕竟双方既没有太高的军事素质,也没有先进的武器。
于是乎西班牙远征军有惊无险地抵达了古巴岛,这让岛上的情况变得更加混乱。
其实此时最恐怖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其带来的次生灾害。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吞噬一切的大火,游击队用它摆脱政府军的追击,制造更多无家可归的人以壮大自己的队伍。
德拉孔查用火来制造隔离带防止叛军和美军入侵,纳尔西索·洛佩斯出于对失败的恐惧,他同样不想和西班牙正规军交手,制造火场就是隔绝双方最好的手段。
在古巴岛上大家都在玩火,所以刚刚到来的西班牙军队也很快就学会了这一招。
各方势力在岛上也发生了几次交火,但是规模都不大。这种鱼塘争霸并没有太多可讲的,倒是古巴岛上的普通人的日子已经没法过了。
各种天灾、人祸,似乎除了逃跑已经无路可选。
每一天港口的周围都聚集了大量的人群,美国人的船来了又走,但难民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不过很快船的数量就增加了,一些南美国家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巴西和阿根廷率先加入了抢人大军,毕竟两国的特点都是地广人稀,他们都急需人力来填充自己的土地。
紧随其后的是新格拉纳达和智利等国,这些国家同样急需人口,但或是因为国家实力较弱,或是因为路途较远,又或者是受到宗主国的钳制没法在第一时间参与到抢人的队伍中。
主要是美国人的效率太低,弗兰茨也只能另辟蹊径,不过有了竞争之后,各方的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